清仁宗嘉庆帝如何处理打小报告的官员?训谕一例

作者:史遇春

本文出自清人梁章钜、朱智的《枢垣记略》卷一《训谕》中的一节。

行文前,先对文题进行解释。

清仁宗嘉庆帝,即爱新觉罗·颙琰,生于清高宗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崩于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享寿61岁;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第十五子;在位二十五年;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五十四年(公元1789年),封为和硕嘉亲王;即位的前四年里,并无实权;乾隆帝死后,才独立执掌大政;对贪污深恶痛绝,肃清吏治,惩治了贪官和珅等人;为维护政权稳定,肃贪力度有限,收效不大;终嘉庆一朝,贪污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更加严重;在位时,正值工业革命兴起,清朝由盛转衰,其间,发生了白莲教之乱,八旗生计、河道漕运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鸦片流入中国……庙号仁宗,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奏片,军机处在办理公务时,以较为简化的奏摺,具奏请旨或议覆事件;奏片并不开写具奏人的衔名,直接言事,文末书“谨奏”。

本文所讲的这份《训谕》,是清仁宗嘉庆十年降示的。

(农历)六月二十九日谕:

昨日巳刻(上午9点至11点),英和忽然向内呈递了密封的奏片,朕觉得事关重大,便亲手拆看了该奏。

奏片中称述道:

“今天,刘权之与戴衢亨都已上奏请假,二人经请派,进城去查验面见月官了;臣恳请,晚膳之后,与庆桂、董诰一同接受圣上召见,有要事需要面奏……”

于是,朕很快就召见了英和、庆桂、董诰三人。

据英和奏称,说是:

“刘权之这个人,平日里在朝堂上的名声就属于很平常的那一类。这一次,军机处行走的军机章京里面,有中书、笔贴式等官员,这个时候,已经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期限了。为了处理这一状况,我先与庆桂等人进行了会商,议定将内阁典籍齐嘉绍、中书蔡炯、刑部笔帖式武尔通阿三位官员上奏,拟请升他们为主事。”

“在这次会商过程中,刘权之认为,内阁中书袁煦也应该列入上奏升职的名单。他还说,袁煦是他的房师(明、清两代,科举制度中,举人、进士对荐举本人试卷的同考官的尊称。)纪昀(晓岚)的女婿;说是纪昀在世的时候,曾经托付过他,让他照顾自己的女婿。”

“后来,经庆桂等人的阻止之后,刘权之就拒绝在上奏请升相关官员的折子上具题自己的官衔名姓……”

军机章京在朝廷当班值日、理事办差,到了应该进行保奏的时限,就要按制度规定,进行保奏。保奏时,军机大臣们自然应当查证相关情况,参照已有的惯例成规,核实军机章京在军机处行走的年月时长,考评军机章京平常在当差办事过程中是否勤勉审慎。处理这样重大的人事事务,军机大臣们理该和睦同心,严肃商讨,秉公保奏才是。

现在,刘权之因为中书袁煦是其房师纪昀的女婿,就要求在奏升官员的名单中将其列入,这在事实上就是徇顾私情,这本来就很不像话了。

昨天,朕询问庆桂与董诰,二人均称,说是刘权之确实讲过这些话。

今天,朕又把刘权之召进,当面就此事进行询问,刘权之自己也承认此事的确属实。

刘权之的此种行为,就是明目张胆地瞻徇私情,就是毫不在乎社会的公议。

刘权之的错误与荒谬,实在是没办法可以说了、没办法再去说了。

事发当日,大臣们一起在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问题,英和既然觉得刘权之的说法不对,他就应该在那个时候立即与庆桂、董诰、戴衢亨三人一起商量,并据实对刘权之的徇私行为进行参奏;其时,英和提议之后,庆桂等人若有对参奏刘权之有所顾虑、犹豫不决,那么,英和应该连庆桂等人一起参奏才是。

一起商议奏升军机章京的人选时,英和没有当面否定刘权之;情况出现后,英和也没有马上进行参奏;乘着刘权之、戴衢亨进城查验面见月官的空子,英和马上就上奏请求面见,这实在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路子。

英和在上奏请见时,恳求一同召进庆桂与董诰。但是,恳请召见的奏片乃是英和密封呈进的,而庆桂与董诰并不知道有密封奏片已经递进。

试问,在其他两人不知已有密奏的情况下召见,和恳请单独召见有什么差别吗?英和何不就恳请召见自己一人就行了?

英和面奏时,说是:

“这件事情,现在已经停止了,恳求圣上不必再询问刘权之了。处理刘权之的方式,就是借机找个事情,让他退出军机处就好了。”

英和说得这是什么话?

英和实在是太狂妄、太胆大了。

以前,和珅在职的时候,他虽然十分憎恶阿桂,但是,就和珅的地位,他也不敢公然说出这样的话来。现在,英和一个新进的后生,也就是在军机处学习办事的人,竟然可以讲出这样悖逆常理的话来,实在是无法无天了。

英和这样的人,如果不早加惩治,恐怕以后又要出(和珅一样的)大案子了。

这件事情交由保宁、朱圭、禄康、恭阿拉、明亮、邹炳泰、英善、王懿修会同查办处理:

一定要将刘权之严加议定处理;

英和议定处理;

对这一次军机出拟定保奏的齐嘉绍等官员,进行严格地审核查验,看看他们的履历、行止、风评、拟升职位等,是否符合规定,是否与成规惯例一致;

这些事情查证明确后,一并上奏。

查办之前,先做如下处分:

刘权之先革去太子少保,英和也革去太子少保,拔掉花翎,命令退出南书房。这两个人,都不要在军机处行走当差了,听候议定处理。

中书袁煦也须退出军机处。

附文中相关资料:

【月官】明、清两代吏部选官制度中规定:凡内外文官缺出,京官自郎中以下,地方官自道员以下,除另有规定者外,均归吏部选补,每月一次。初次授予官职的,在农历的双月进行,称为大选;改授官职的,在农历的单月进行,谓之急选;大选与急选统称为月选;所选出的官称为月官。其中,农历的正、三、五、七、九、十一月为单月,开选补班等官员,也称单月选。

【军机章京】军机章京俗称“小军机”,早期也称为“司员”。最初,章京无一定额数,在内阁中书等官员中选调。乾隆初,改由内阁、各部、理藩院等衙门调派。自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始,定军机章京分满、汉各两班,每班8人,共32人。各班设领班、帮领班章京各1员,由军机大臣于章京中选资深望重者任之。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确定汉章京额缺为20人。

【中书】明、清两代,废中书省,于内阁设中书舍人,掌撰拟、缮写之事。

【笔贴式】清代官名,掌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置于京师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官署。以满族、蒙古族、汉军旗人充任,宗人府则专用宗室。有翻译笔帖式、缮本笔贴式、贴写笔帖式等名目,为满员进身之阶。

【内阁典籍】官名,清代内阁所属典籍厅之主官,掌收发章奏文移、收贮图籍及管理内阁吏役等事。内阁典籍额定满洲、汉军、汉员各二人,秩正七品。清时内阁沿明之制,自大学士以下均无印信,凡对外行文,均用典籍厅关防。其稽查钦奉上谕事件处及内廷修书各馆文移稿案,亦移付内阁典籍厅借用关防。(翰林院典籍名典簿。)

【英和】(公元1771年~公元1840年),初名石桐,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索绰络氏,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书法家,礼部尚书德保之子;少有俊才,和珅欲召为婿,德保不准;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癸丑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衔;清宣宗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因“家人私议增租”被降职,外放热河都统;次年,授宁夏将军,以病请解职,获准;不久,因之前监修之宣宗陵寝地宫浸水,被重责,拟处死,幸太后说情,改发配黑龙江,子孙一并革职;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释回,子孙复官;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卒,赠三品卿衔;工诗文,善书法,著有《恩福堂诗集笔记》、《恩庆堂集》、《卜魁集纪略》等。

【刘权之】(公元1739年~公元1819年),字德舆,号云房,湖南长沙人,纪晓岚门生;乾隆二十五(公元1760年)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预修《四库全书》,在事最久,及《总目提要》成,擢侍讲;清仁宗嘉庆朝,迁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子少保;目疾乞假,遣御医诊视;会林清之变,事定,朝臣衰病者多罢退,诏以原品休致回籍,给半俸;卒於家,年八十,谥文恪。

【戴衢亨】(公元1755年~公元1811年),汉族,字荷之,号莲士,原安徽休宁隆阜人,寄籍江西大庾;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殿试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选任文衡,累主江南、湖南乡试;嘉庆初年,凡大典文字,皆出其手;历任侍读学士、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掌翰林院如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卒,年五十七,赠太子太师,入祀贤良祠,谥文端;著有《震无咎斋诗稿》;善画山水,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作《庐山瀑布图》;与父戴第元、叔戴均元、兄戴心亨四人,称“西江四戴”。

【庆桂】(公元1737年~公元1816年),字树斋,章佳氏,满洲镶黄旗人,大学士尹继善第四子,清朝大臣;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以荫生授户部员外郎,历内阁学士、副都统、参赞大臣、将军、都统,擢工部,调兵部尚书,署理甘肃总督;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击退廓尔喀入侵,事平,予十五功臣,是年,赴浙江办案;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调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直军机,寻授内大臣、文渊阁大学士,总理刑部事务,晋太子太师;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纂辑《平定三省邪匪方略》成;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年老,原品休致,谥“文恪”。

【董诰】(公元1740~公元1818年)清代官员、书画家。字雅伦,一字西京,号蔗林,一号柘林,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九年(公元1764年)进士,殿试名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子,改置二甲第一,为传胪,授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纂修;散馆后,改任编修;以善画,受高宗知,历任内阁学士,擢公、户、吏、刑部侍郎,充四库馆副总裁;累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直军机先后四十年;供职勤恪,进止皆有常度;熟谙掌故,政事得失,皆能洞鉴本源;朝见时,凡有献纳,皆面陈之,不用奏牍;平生所学,在一“诚”字,以为天下无不可与外之人,而人亦未有敢侮之者;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献之,又能於一粒芝麻上书“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畯多得其授画法;其所进呈画本,均经乾、嘉二帝亲笔题咏,收于《石渠宝笈》第三编,作有《西湖十景图》;清嘉庆时,给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湖源乡窈口村潘氏友于堂(新厅)题写对联一副,内容为“古今来几许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件事还是读书”;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再次上疏乞休,命以太保大学士致仕,在家支食全俸,十月,病剧而卒,嘉庆帝亲临祭奠,御制哀诗有“只有文章传子侄,绝无货币置庄田”之句,赐谥文恭;墓葬蛇浦村(今属新桐乡),有御制碑文,今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袁煦】山东长山人,袁守诚第四子;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举人,任内阁中书、军机章京;纪晓岚次女婿。

【阿桂】(公元1717年~公元1797年),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将,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乾隆十三年(公元1748年),参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参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平后移师驻伊犁,提出于新疆屯田建策,被采纳;其后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伊犁将军、四川总督等;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以副将军偕经略傅恒领兵与侵扰滇境的缅甸军交战,屡获捷;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战,历时5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后两次督师镇压甘肃回民起义,参与制定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和抗击廓尔喀之役的进兵方略;编有《军需则例》15卷。

(全文结束)

清仁宗嘉庆帝如何处理打小报告的官员?训谕一例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清仁宗嘉庆帝如何处理打小报告的官员?训谕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