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讲敦煌(二)

听讲敦煌(二)_第1张图片
图片手机自拍

离开校园已久,各种五花八门讲座,一概谢绝。

除了讲述敦煌。

从《书香敦煌》公众号上,看到本次讲座题目《敦煌艺术文化的世界意义》,反复咀嚼,很有味道。

主讲人是中华书局编审、人大兼职教授、敦煌吐鲁番学会秘书长柴剑虹先生。

仅看头衔,知道绝非等闲之辈。

是敦煌市委主办,2019年8月6日上午,在文化馆的飞天剧场。

两个半小时,似乎还没听够,已然到结束时间。

感触最深的,是随讲解展示的图片,好多都是第一次看到,形象化让人印象深刻。

其次,是文字资料广博,翔实,说服力强。

历史对我这样缺乏方位感的人来说,比较抽象。靠照本宣科,长久以来,效果不佳。

像柴剑虹教授这样,分门别类,用不同格式呈现,有新鲜感,增强记忆,很受用。

听讲敦煌文化艺术,从2016年至今,保守地说,也有超过十次。这次,更有收获。

听讲敦煌(二)_第2张图片
图片手机自拍

任何东西,拥有一点基础,会比较容易接受。

莫高窟的前世今生,周边山川形制,白马塔的历史,就开发的一些想法,纵横联系,以及鸣沙山月牙泉的相互依偎,阳关玉门关的千年守望,汉长城的存在意义。

全新的理念,颇有见地的解说,非常有说服力。

专家之所以成为专家,所站高度,涉及广度,绝不一样。

人类文明的层层递进,从古至今,岁月神偷带走了多少,留下了什么,确切的无人知晓。

学者们呕心沥血,独辟蹊径,寂寞钻研,才有目前成果。

而敦煌,我们生在此处,长在此处,曾经,是何等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一次次聆听,一次次感悟。越来越觉得,敦煌文化艺术,这是一堂必修课。尤其对敦煌人而言。

对老祖宗留下的东西,需要学习的,实在太多太多。

前几天,从《文学报》公众号上看到,著名作家叶舟《敦煌本纪》的评论,感到震撼。

多少人先于我们,在孜孜不倦地研究敦煌,书写敦煌,用好多年,投入很多时间。

而我们,就像沉睡许久,醒来依然懵懵懂懂的人,身在宝山不识宝,实在不该。

听讲中,也偶然走神。

如数家珍的大家,在台上侃侃而谈。环顾左右,拿纸笔,在小本上记录,拍照,干脆用手机记录者,也大有人在。

颇感欣慰。

听讲人年龄不同,有个别中小学生,绝大多数,是机关单位领导,职工,文学爱好者,摄影师,林林总总。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看到这醒目大字,心里有热浪掠过。对故土的眷恋,对自身的鞭策,对时代的看好,种种复杂情绪,内心滋味独特。

家国情怀,个人志向,物质之外的精神追求,一种紧迫感油然而生。

千年时间,匆匆而过。梳理,归纳,凝聚新的力量,去发展,去壮大,去跟上时代节拍,在重振丝绸之路,复兴中华文化中,谱写新的篇章。

每一次听讲敦煌,都让人生出联想。

敦煌丰厚的文化底蕴,正等着有志者,去发掘,去汲取,去赶超!

听讲敦煌(二)_第3张图片
图片手机自拍

你可能感兴趣的:(听讲敦煌(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