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乱世,城主林立,各玩家争夺势力,朱元璋上线虽晚,成长值却攒的很快,得以升级,练就超神技能,最终跃居一国的大boss。而朱元璋能由小白成为大佬,离不开郭子兴这块垫脚石。
元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朱元璋却表现的很淡定,数年的流浪生活一过,他又回到皇觉寺当了和尚,仿佛世间纷扰与他无关,实则不然。出世or入世,这对朱元璋来说不是个问题,二十多年时间炼成的一身“忍术”该派上用场了。
枪打出头鸟,回顾历史,在历代农民起义中,那些行动最早、呼声最高的往往都死得很惨,陈胜吴广、黄巢等等都是血的教训,因此,对朱元璋来说,需要的只是个落脚之地,然后静待时机。
1352年三月,机会来了。安徽濠州驻扎着一支红巾军,为首的叫郭子兴,此人经营反元事业多年。此时他的企业运营遇到了瓶颈,被元朝军队死死咬住了。正当愁眉不展之际,忽然来了个小头目禀报说捉到了一个自称来投军的探子,呼喊着要见大帅,这个人就是朱元璋。郭子兴只知道自己被元军盯上了,却不知道自己造成了朱元璋的猎物。
郭子兴质问朱元璋是否是探子,来此何事,如不从实招来,便砍了丫的。朱元璋起初还很紧张,但他对这次行动的风险已有评估,就索性平静下来。
郭子兴看惯了手下唯唯诺诺的状态,突然见到了一个不惧威严的人,不禁眼前一亮,心里对他颇为欣赏。
就在这天,二十五岁的朱元璋如愿加入了红巾军,开始了他长达十五年的军旅生涯。他和郭子兴既惺惺相惜,又一见钟情。朱元璋这一看似鲁莽的举动却让他省了不少事,他直接被编入了郭子兴的队伍,郭大帅成了他的直属上司。
郭子兴对朱元璋确有栽培之意,并且他认识朱元璋越久,就越觉得他身上有种异于农民士兵的特点:他思路清晰,说话办事有条不紊,交给的事都完成得妥妥地,很稳重干练。同时,朱元璋也能感受到郭子兴对自己的器重,他就如同找到了组织一般认真卖力,在军营里崭露头角。
朱元璋在沙场上也是英勇无比,在亲兵里出类拔萃。两个月后,他顺利被提拔为九夫长,开始率领九人的队伍,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对战利品不中饱私囊,树立了极大的威信,连职位高于他的汤和都围着他转,大事小情都来咨询咨询。
郭子兴其实是草头王,地主出身的他全凭自己一手壮大的队伍守卫濠州城池。他想广聚天下英才,培植亲信,开拓事业,眼么前儿这个朱元璋不错,郭子兴有意跟他增进关系,于是便与他结亲。
郭子兴有个义女年方二十,姓马,民间叫她马秀英。这姑娘也是苦过累过的,个性坚韧,脑子里有货,看人自然很准,难怪他对朱元璋也另眼相看。
当了元帅的女婿后,朱元璋地位升了一大节。军人生涯风险高,但收益也高。这是朱元璋第一次这样喜欢军人生活;他还发现了自己是有军事才能的,虽然他没上过军校。
不久,朱元璋从小班长一路升职,先是镇抚,接着就是总兵官。年纪轻轻,资历又浅,晋升太快的朱元璋难免引起别人的不服,或是嫉妒。
终于,朱元璋的声名超越了其他同事,按理说还应该再升职,然而老资格的军官却心怀不满,导致流言四起,说朱元璋吃软饭上位,说出生入死不如娶个好老婆,等等。
为了树立威信,朱元璋首先放下身段,以退为进。古代以右为尊,朱元璋就吩咐开会时把椅子换成长凳,大家自由选择座位,各位将领毫不客气地占据右边,而朱元璋有意迟到,坐在左边。
会议开始,从右边开始发言,然而这些大老粗们吭哧半天,也说不出啥建设性意见。最后轮到朱元璋发言,他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听得大家频频点头。几次会议过后,各个兵官便主动把右边座位留给朱元璋,朱元璋从此不再孤单寂寞冷。
此时的朱元璋可以说只在郭子兴一人之下,不过他能够晋升的空间再大,也只能排第二。不知道此时的朱元璋甘心这样的位置吗?但后来的历史发展,让他做出了选择。
濠州红巾军的统帅除了郭子兴,还有一个叫孙德崖的,他们彼此勾心斗角,因此红巾军内部并不和谐。不久,城里又涌入了一批士兵,带头的两个将领彭早住和赵君用也都不是省油的灯。
郭子兴低估了孙德崖和赵君用的胆量,他走在大街上就被这两个人绑架了,还被打得半死不活的。
此时,他的身边没人可以指望,两个儿子也吓得“掉线”了。心灰意冷之际,只有朱元璋挺身而出救了他一命。其实,朱元璋自己也很危险,他知道孙德崖和赵君用肯定不会放过自己,但他之所以冒险就郭子兴,一方面出于维护自己形象,一方面,是他有成功的砝码,就是利用孙德崖赵君用等人互相猜忌。
经过这件事,郭子兴感激他,别人开始畏惧他,而他也开始重新考虑自己的前途。
朱元璋的考虑一点不多余,气量狭小的郭子兴对他逐渐起了疑心。有一天,郭子兴找了个借口把朱元璋关了禁闭,虽然只是出于妒忌,并不想杀他,不久又把他放了。但这个举动永久地刺激了朱元璋的心,使他下决定走上一条自主创业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