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向思维的魅力

2017年,我给自己的目标是:突破。

之所以需要突破,因为即将面临瓶颈。可问题是,什么才是真正的“突破”呢?我曾设想过N个结果,在教练学习的路上也多次提出需教练支持,但仍未寻得确切答案。

忧烦之余,想起MCC大师吴永怡女士曾给予大家打开教练思维的一个方法“要更快更准地帮助客户发现盲点,就要善于运用反向思维,即帮助客户从他身上找不同。”

原来,自我发现盲点不也一样适用此法吗?《极简主义》其中观点之一不也是将复杂的问题拆解为简单的单个问题再逐一解决吗?我不能明确告诉自己要突破什么,那可不可以告诉自己有什么是自己突破不了的呢?于是,我找到了突破口。

螺旋式提升是实现自我突破的第一个目标。

反向思维的魅力_第1张图片

为了开拓思维,达到螺旋式提升,我给自己定立了“一周泛读一本书,三个月精读一本书”的读书目标。泛读的书,我不挑书的内容和形式,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都看,可以是小说、散文、诗词、管理类、专业类、期刊类等;而精读的书则从“价值”角度考虑,即从自己实际的需求出发,从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或达到什么效果来筛选。

然而,读书的过程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因为作者的历史背景,所处的社会文化差异、时代不同等,每天阅读后内心的57600句都在激烈地碰撞着,有认同的、不认同的,有理解的、不理解的,有激励的、打击的……,思绪繁多,杂且乱。迷茫之余,仍一直默默在坚持着,同步不断启用自我教练,每天给自己一个小时的独处时间,专门处理当天的思绪问题:冲撞点是什么?认同是为什么?不认同是为什么?看到了什么新的问题/可能性?我的问题在哪里?我应该如何调整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我读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半年后,我开始感觉思维的宽度和深度有了变化,尤其是在精读了《自控力》,同步迭代式的练习如何改变不再自我设限后,看问题的角度有了“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的客观和理性状态。

专注是实现自我突破的第二个目标。

听过这么一个观点“专注是高手的第一条护城河”,很认同。

自从进入PCP学习教练技术以来,吴永怡女士一直反复给我们灌输一个能力公式P=p-i。对于这个应用我的理解就是两个字“专注”。

巴菲特在纪录片中说过:“股票的确有一种倾向,让人们太快、太频繁地操作,太易流动。人们很多年发明了各种过滤器来筛选股票。而我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圈子,我就待在这个圈子里,完全不管圈子以外的事。”

林小白说“上天给了我们无限的机会,却只给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才华,所以越是优秀,越要专注。”

的确,专注很重要,但却很难。越是优秀的人,面临的机会越多、可能越多、领域越多,就越容易受“选择或成就”干扰,而表现得越不够专注。

那么,如何专注呢?

不知如何直面回答,尝试换一个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会不专注呢?”。之所以受干扰表现得不专注,是因为自控能力不够。那么,自控能力又哪里出现了问题呢?或许是自己对目标\方向、情绪、价值观、或是信念等不够坚定,或者说自己对自己不够认同。现在,答案是不是很明显了呢?

举个例子,假如你现在需要做一个决策,但正受各种干扰而焦头烂额时,有人用如下两种不同提问:

1、“你的干扰是什么?”

2、“你认为你应该专注的是什么?”

你认为哪一个提问更能让你找到行动目标?

我的体验是,若仍停留在“干扰”当中,即陷入了事件,而非客观地抽离。而若切换到“专注”这个频道,成功地抽离了干扰,才更能理性地思考如何决策,因为目标是决策,不是解决干扰。因为从逻辑的角度看,排除干扰只是实现目标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反向思维的魅力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向思维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