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笔记工具管理和整合信息(二)

上周对于笔记工具有了一个概述,今天谈谈标签在笔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为什么要选择标签来管理笔记呢?为什么不选择笔记本或者说目录呢?以下来自一位知乎朋友的回答:

比如岛国动作爱情片分组吧,先分大组骑兵和步兵,然后每个里面分清纯、熟女。自以为很好了,结果又加上人妻类、温泉类、多人、道具、sm,最后这个从属关系到底应该怎么整理?人妻也有用道具的,sm自然也有多人的,到底哪个目录应该放哪个目录下面?估计你都搞不清了。问题出在哪里?这就是树状结构可以管理知识的基本假设出了问题。

那换成标签是不是就很简单了?是的,还是上面的案例,你可以从多个纬度去给这部岛国片做标记,到最后,你只需一个目录(笔记本)存放它们就行了,需要那种特点的片子,只需以相应的标签来搜索即可。

这也是我对笔记管理的一个原则:用搜索代替整理。当然还有句话说的更好,最好的整理就是不整理。

下面是我的具体方法,当然我不会再用岛国爱情片举例(否则这篇文章应该放到某榴了),我以为知笔记为例。先看一下我的笔记本(为知笔记称之为文件夹)分类,简单介绍一下(标签才是重点):

用笔记工具管理和整合信息(二)_第1张图片
文件夹分类

“我的笔记”是默认文件夹,从网页摘录的文字、客户端新建的文字,都会默认到这个文件夹。“我的邮件”“微博收藏”“微信手册”这三个文件夹会存放我在移动端发来的笔记,以微博为例,绑定微博账号之后,看到好的微博,评论该微博并@wiz ,1分钟后就会同步到“微博收藏”里,如果该微博含有链接,还会再保存一个网页内容。

行动组的笔记是从上述四个文件夹过来的,都是需要我再处理的,这个文件夹需要大量标签辅助。

“个人输出”很好理解,就是我写的博客、日记。

“资料存储”是经过行动组过滤之后值得存储的内容。

一眼看上去,我的笔记本分类非常简单,但我使用起来却非常高效,这得力于标签系统。

用笔记工具管理和整合信息(二)_第2张图片
我的标签系统

上面这张图是我标签系统的一部分,我来阐述一下我的标签系统是如何构建的。

1.基本标签

时间标签:以年份(2013、2014)、月份(1、2...12)

行动标签:Todo(#toread/#tobuy..)、Doing(#reading)、Done(#watched、#read)。行动标签以#开头,便于搜索。

逻辑标签:what\why\how\who等等,这类标签用于对某类文章,用的比较多就是how。

2. 进阶标签

这一类的标签是我在笔记整理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如上文所讲,很多笔记在属性上无法满足分类的需要,但如果一些属性简单的内容就一定要去做分类吗?不,我还是用标签。

以咖啡为例,我会把收集到的关于咖啡的笔记统一打上“coffee”的标签,然后放在资料存储的文件夹里,当我需要调出所有关于咖啡的内容时,只需在搜索框打上“tag:coffee”即可,这和传统的点击多次二级或三级目录寻找到关于coffee的笔记哪个效率更高呢?

以这种方式,我有wine、home、travel等标签,当相关内容被这些标签统一之后,一切都变的非常简单。

当然,用标签管理笔记也有一些不足,最危险的就是你似乎忌惮的新建标签,这里的似乎忌惮有两层意思:其一,没有规则,中英文混搭;其二,为了标签而标签。

因此,如果你选择使用标签来管理笔记,不管使用的是为知笔记还是印象笔记,我提几个建议:

  • 能不用标签的时候坚决不用,记住,优化笔记标题的关键字有时候比标签更好用;

  • 有一套自己的标签规则,最好用英文,前缀最好有“#、@、!"这样的符号,当你对某条笔记加标签时,敲入上述符号时,笔记工具都会有一定的联想功能(为知笔记和印象笔记都能实现噢),便于你的标记。

  • 学会删除无用的标签,这个年代,会删除的人往往活得比较幸福,你懂了吗?

说完标签,下一回聊聊为知笔记与印象笔记之间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笔记工具管理和整合信息(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