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ras中文教程

文章目录

  • 快速上手
  • Keras Sequential 顺序模型
    • 两种建模方式:
    • 指定输入数据的尺寸
    • 模型编译
    • 模型训练
  • Layers
    • 关于 Keras 网络层
    • 核心网络层
    • 卷积层
    • 池化层

Keras 是一个用 Python 编写的高级神经网络 API,它能够以 TensorFlow, CNTK, 或者 Theano 作为后端运行。Keras 的开发重点是支持快速的实验。能够以最小的时延把你的想法转换为实验结果,是做好研究的关键。

如果你在以下情况下需要深度学习库,请使用 Keras:

  • 允许简单而快速的原型设计(由于用户友好,高度模块化,可扩展性)。
  • 同时支持卷积神经网络和循环神经网络,以及两者的组合。
  • 在 CPU 和 GPU 上无缝运行。

快速上手

Keras 的核心数据结构是 model,一种组织网络层的方式。最简单的模型是 Sequential 顺序模型,它由多个网络层线性堆叠。

  • Sequential模型如下所示: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model = Sequential()
  • 可以简单地使用 .add() 来堆叠模型: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model.add(Dense(units=64, activation='relu', input_dim=100))
model.add(Dense(units=10, activation='softmax'))
  • 在完成了模型的构建后, 可以使用 .compile() 来配置学习过程:
model.compile(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optimizer='sgd',
              metrics=['accuracy'])

可以批量地在训练数据上进行迭代了:

# x_train 和 y_train 是 Numpy 数组 -- 就像在 Scikit-Learn API 中一样。
model.fit(x_train, y_train, epochs=5, batch_size=32)

只需一行代码就能评估模型性能:

loss_and_metrics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28)

新数据预测:

classes = model.predict(x_test, batch_size=128)

Keras Sequential 顺序模型

顺序模型是多个网络层的线性堆叠。

两种建模方式:

  1. 将网络层实例的列表传递给 Sequential 的构造器,来创建一个 Sequential 模型:
from keras.models import Sequential
from keras.layers import Dense, Activation

model = Sequential([
    Dense(32, input_shape=(784,)),
    Activation('relu'),
    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
  1. 使用 .add() 方法将各层添加到模型中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dim=784))
model.add(Activation('relu'))

指定输入数据的尺寸

顺序模型中的第一层(且只有第一层,因为下面的层可以自动地推断尺寸)需要接收关于其输入尺寸的信息。有几种方法来做到这一点:

  • 传递一个 input_shape 参数给第一层。它是一个表示尺寸的元组 (一个整数或 None 的元组,其中 None 表示可能为任何正整数)。在 input_shape 中不包含数据的 batch 大小。
  • 某些 2D 层,例如 Dense,支持通过参数 input_dim 指定输入尺寸,某些 3D 时序层支持 input_dim 和 input_length 参数。
  • 如果你需要为你的输入指定一个固定的 batch 大小(这对 stateful RNNs 很有用),你可以传递一个 batch_size 参数给一个层。如果你同时将 batch_size=32 和 input_shape=(6, 8) 传递给一个层,那么每一批输入的尺寸就为 (32,6,8)。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shape=(784,)))

模型编译

在训练模型之前,您需要配置学习过程,这是通过 compile 方法完成的。它接收三个参数:

  • 优化器 optimizer。它可以是现有优化器的字符串标识符,如 rmsprop 或 adagrad,也可以是 Optimizer 类的实例。
  • 损失函数 loss,模型试图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它可以是现有损失函数的字符串标识符,如 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或 mse,也可以是一个目标函数。
  • 评估标准 metrics。对于任何分类问题,你都希望将其设置为 metrics = [‘accuracy’]。评估标准可以是现有的标准的字符串标识符,也可以是自定义的评估标准函数。
# 多分类问题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二分类问题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均方误差回归问题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mse')

# 自定义评估标准函数
import keras.backend as K

def mean_pred(y_true, y_pred):
    return K.mean(y_pred)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mean_pred])

模型训练

Keras 模型在输入数据和标签的 Numpy 矩阵上进行训练。为了训练一个模型,你通常会使用 fit 函数

# 对于具有 10 个类的单输入模型(多分类分类):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activation='relu', input_dim=100))
model.add(Dense(10, activation='softmax'))
model.compile(optimizer='rmsprop',
              loss='categorical_crossentropy',
              metrics=['accuracy'])

# 生成虚拟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data = np.random.random((1000, 100))
labels = np.random.randint(10, size=(1000, 1))

# 将标签转换为分类的 one-hot 编码
one_hot_labels = keras.utils.to_categorical(labels, num_classes=10)

# 训练模型,以 32 个样本为一个 batch 进行迭代
model.fit(data, one_hot_labels, epochs=10, batch_size=32)

# 在测试模式,返回误差值和评估标准值
score = model.evaluate(x_test, y_test, batch_size=16)

# 为输入样本生成输出预测
predict = model.predict(x, batch_size=32)

真实数据集的示例模型:

  • CIFAR10 小图片分类:具有实时数据增强的卷积神经网络 (CNN)
  • IMDB 电影评论情感分类:基于词序列的 LSTM
  • Reuters 新闻主题分类:多层感知器 (MLP)
  • MNIST 手写数字分类:MLP & CNN
  • 基于 LSTM 的字符级文本生成

Layers

关于 Keras 网络层

所有 Keras 网络层都有很多共同的函数:

layer.get_weights(): 以含有Numpy矩阵的列表形式返回层的权重。
layer.set_weights(weights): 从含有Numpy矩阵的列表中设置层的权重(与get_weights的输出形状相同)。
layer.get_config(): 返回包含层配置的字典。此图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重置:

layer = Dense(32)
config = layer.get_config()
reconstructed_layer = Dense.from_config(config)

如果一个层具有单个节点 (i.e. 如果它不是共享层), 你可以得到它的输入张量、输出张量、输入尺寸和输出尺寸:

  • layer.input
  • layer.output
  • layer.input_shape
  • layer.output_shape

如果层有多个节点 (参见: 层节点和共享层的概念), 您可以使用以下函数:

  • layer.get_input_at(node_index)
  • layer.get_output_at(node_index)
  • layer.get_input_shape_at(node_index)
  • layer.get_output_shape_at(node_index)

核心网络层

Dense

keras.layers.Dense(units, activation=None, use_bias=True, kernel_initializer='glorot_uniform', bias_initializer='zeros', kernel_regularizer=None, bias_regularizer=None, activity_regularizer=None, kernel_constraint=None, bias_constraint=None)

就是你常用的的全连接层。

Dense 实现以下操作: output = activation(dot(input, kernel) + bias) 其中 activation 是按逐个元素计算的激活函数,kernel 是由网络层创建的权值矩阵,以及 bias 是其创建的偏置向量 (只在 use_bias 为 True 时才有用)。

注意: 如果该层的输入的秩大于2,那么它首先被展平然后 再计算与 kernel 的点乘。

# 作为 Sequential 模型的第一层
model = Sequential()
model.add(Dense(32, input_shape=(16,)))
# 现在模型就会以尺寸为 (*, 16) 的数组作为输入,
# 其输出数组的尺寸为 (*, 32)

# 在第一层之后,你就不再需要指定输入的尺寸了:
model.add(Dense(32))
  • units: 正整数,输出空间维度。
  • activation: 激活函数 。 若不指定,则不使用激活函数 (即,「线性」激活: a(x) = x)。
  • use_bias: 布尔值,该层是否使用偏置向量。
  • kernel_initializer: kernel 权值矩阵的初始化器。
  • bias_initializer: 偏置向量的初始化器 (see initializers).
  • kernel_regularizer: 运用到 kernel 权值矩阵的正则化函数 。
  • bias_regularizer: 运用到偏置向的的正则化函数 。
  • activity_regularizer: 运用到层的输出的正则化函数 (它的 “activation”)。
  • kernel_constraint: 运用到 kernel 权值矩阵的约束函数 。
  • bias_constraint: 运用到偏置向量的约束函数。

输入尺寸

nD 张量,尺寸: (batch_size, …, input_dim)。 最常见的情况是一个尺寸为 (batch_size, input_dim) 的 2D 输入。

输出尺寸

nD 张量,尺寸: (batch_size, …, units)。 例如,对于尺寸为 (batch_size, input_dim) 的 2D 输入, 输出的尺寸为 (batch_size, units)。

卷积层

Conv1D

keras.layers.Conv1D(filters, kernel_size, strides=1, padding='valid', data_format='channels_last', dilation_rate=1, activation=None, use_bias=True, kernel_initializer='glorot_uniform', bias_initializer='zeros', kernel_regularizer=None, bias_regularizer=None, activity_regularizer=None, kernel_constraint=None, bias_constraint=None)

1D 卷积层 (例如时序卷积)。

该层创建了一个卷积核,该卷积核以 单个空间(或时间)维上的层输入进行卷积, 以生成输出张量。 如果 use_bias 为 True, 则会创建一个偏置向量并将其添加到输出中。 最后,如果 activation 不是 None,它也会应用于输出。

当使用该层作为模型第一层时,需要提供 input_shape 参数(整数元组或 None),例如, (10, 128) 表示 10 个 128 维的向量组成的向量序列, (None, 128) 表示 128 维的向量组成的变长序列

参数

  • filters: 整数,输出空间的维度 (即卷积中滤波器的输出数量)。
  • kernel_size: 一个整数,或者单个整数表示的元组或列表, 指明 1D 卷积窗口的长度。
  • strides: 一个整数,或者单个整数表示的元组或列表, 指明卷积的步长。 指定任何 stride 值 != 1 与指定 dilation_rate 值 != 1 两者不兼容。
  • padding: “valid”, “causal” 或 “same” 之一 (大小写敏感) “valid” 表示「不填充」。 “same” 表示填充输入以使输出具有与原始输入相同的长度。 “causal” 表示因果(膨胀)卷积, 例如,output[t] 不依赖于 input[t+1:], 在模型不应违反时间顺序的时间数据建模时非常有用。 详见 WaveNet: A Generative Model for Raw Audio, section 2.1。
  • data_format: 字符串, “channels_last” (默认) 或 “channels_first” 之一。输入的各个维度顺序。 “channels_la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steps, channels) (Keras 中时序数据的默认格式) 而 “channels_fir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channels, steps)。
  • dilation_rate: 一个整数,或者单个整数表示的元组或列表,指定用于膨胀卷积的膨胀率。 当前,指定任何 dilation_rate 值 != 1 与指定 stride 值 != 1 两者不兼容。
  • activation: 要使用的激活函数 (详见 activations)。 如未指定,则不使用激活函数 (即线性激活: a(x) = x)。
  • use_bias: 布尔值,该层是否使用偏置向量。
  • kernel_initializer: kernel 权值矩阵的初始化器 。
  • bias_initializer: 偏置向量的初始化器。
  • kernel_regularizer: 运用到 kernel 权值矩阵的正则化函数。
  • bias_regularizer: 运用到偏置向量的正则化函数。
  • activity_regularizer: 运用到层输出(它的激活值)的正则化函数 。
  • kernel_constraint: 运用到 kernel 权值矩阵的约束函数 。
    bias_constraint: 运用到偏置向量的约束函数。

池化层

MaxPooling1D

keras.layers.MaxPooling1D(pool_size=2, strides=None, padding='valid', data_format='channels_last')

对于时序数据的最大池化。

参数

  • pool_size: 整数,最大池化的窗口大小。
  • strides: 整数,或者是 None。作为缩小比例的因数。 例如,2 会使得输入张量缩小一半。 如果是 None,那么默认值是 pool_size。
  • padding: “valid” 或者 “same” (区分大小写)。
  • data_format: 字符串,channels_last (默认)或 channels_first 之一。 表示输入各维度的顺序。 channels_la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steps, features), - channels_fir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features, steps)。

AveragePooling1D

keras.layers.AveragePooling1D(pool_size=2, strides=None, padding='valid', data_format='channels_last')

对于时序数据的平均池化。

参数

  • pool_size: 整数,平均池化的窗口大小。
  • strides: 整数,或者是 None。作为缩小比例的因数。 例如,2 会使得输入张量缩小一半。 如果是 None,那么默认值是 pool_size。
  • padding: “valid” 或者 “same” (区分大小写)。
  • data_format: 字符串,channels_last (默认)或 channels_first 之一。 表示输入各维度的顺序。 channels_la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steps, features), channels_first 对应输入尺寸为 (batch, features, steps)。

参考文献:Keras中文文档

你可能感兴趣的:(机器学习实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