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我与计算机的蜕变

5年前。

整整72小时,在这3天里,我和父母除了睡觉,就是在找志愿。

父母认为像电气、机械这种专业,将来才会有稳定的工作,才能有一份好的将来。当我告诉父母,我要报计算机类专业时,父母只给我说:“也可以,毕竟计算机这个专业是‘万金油’,什么行业都用得到,不怕以后不好就业。”

在当时,情况就是如此。当时没有人工智能,没有淘宝等电商的盛行,也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深入人心。有的,只是在小区门口开电脑维修的、在学校里当网络管理员的,还有在一小间工作室里,以破解正版软件为生的。

而我当时没有想那么多,我只是痴迷于计算机这个虚拟的世界,它最大的特点在于严谨、完美和可塑性。在没有深入了解这行的时候,我天真的以为,在计算机的世界里,有着像《数码宝贝》一样的伙伴在等着我,又或者是有像《黑客帝国》一样充满了神秘和想象。

这一切,都要从我小时候说起,我是独生子,计算机是陪伴我时间最长的玩具,是的,小时候,我一直把计算机当做玩具来看待。

还记得2001年的时候,家里从北京中关村买来电脑时的情境,我毫无波澜,因为当时我根本不知道那个家伙是干什么用的。直到后来,父亲在玩《Dune2000》时我在一旁观战,才对这个大家伙,有了一些好感。

年幼的我也曾经痴迷于游戏无法自拔,甚至是中午不午睡也要玩一把,夜里也能够玩到10点以后才去睡觉。后来,父亲折断了他自己买的若干个游戏光盘。我一个人,抱着闪闪发光的游戏光盘碎片,在垃圾桶旁,哭了不知多久。后来,是父亲拉着我,去吃饭了。

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计算机,这个专业叫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到了大学,我开始从事这个行业,计算机也开始了飞速的发展过程中。当然有些事情,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

青涩懵懂的我刚开始执着于编一些小程序,尤其是网络协会面试时,我特地对面试我的学长说,我高中时,就用VB编写了计算器。然后,学长很欣慰。后来大一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在C语言和C#语言中,倒腾自己的小玩具,例如“表白神器”和当时火的不得了的“2048”。

渐渐的,我热衷于涉猎各种语言,从C学到C++,再到C#和java,后来发现,前端的html+css+js+php才是大杂烩。我又从学长的口中得知R语言、Go语言和Ruby等,后来到了图书馆,终于看到语言究竟有多少:A语言、B语言、C语言、D语言、E语言、F语言……简直难以置信。

到了大三后,我才钟情于某一种语言,例如C#的语言演变史,从C#4.0看到了C#7.0,我在赞赏C#的不断简洁和完美的语法时候,也看到js、java和Python中发生了同样的一些变化,这时才恍然大悟——这一切都是大势所趋、天下大同的节奏。

等到大四保研后,我做过几个项目后,发现业务并不是编程的核心,算法与设计模式才是更上一层的境界。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知道,当今的主流是——人工智能。

正是2006年,深度学习才开始复苏,那时候我正开始上初一。2012年,深度学习开始崭露头角,而当时的我,身为计算机的门外汉,才开始大一的学习,又怎么可能知道这撼天动地的大事。

这5年,是我成长最快的五年,也是我蜕变的五年。不夸张的说,这5年,也是计算机成长最快的5年。尤其是中国的计算机行业,如今已经接近于世界一流水平,甚至是在部分领域到达了顶尖水平,就在2016年,中国的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研究已经跃居世界第一,在论文数量和质量上全面超越美国。深度学习的标志性竞赛ImagNet比赛中,中国的研究团队在2016年甚至包揽了全部大项冠军。众多国际顶尖的人工智能学术会议,录用论文几乎半数都出自华人学者。2017年的人工智能会议,也将重回中国!

淘宝的双11,京东的当日达,支付宝的无现金交易,美团的团购、外卖,滴滴出行的便捷等,都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中国虽然没有赶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没有赶上第三次科技革命(互联网),但是在今天,我们中国确实已经在慢慢的使用“互联网+”的模式引领世界。

不用说AlphaGo和Master在围棋领域表现出的顶级水平,就在今年高考时,中国的许多人工智能机器人也参加了高考数学卷的考试,达到了应有的结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汽车、智能医疗诊断和VR\AR等新型的人机交互方式一定会颠覆性的改变我们人类的生活。

如果再一次的高考,再一次的志愿,我仍然选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8个字,太亲切,每当念叨时,总会不由自主的双眼朦胧。选择这一事业,我不后悔。

对于未来,我充满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计算机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