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

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_第1张图片

(一)

不记得有哪部电影,像《芳华》这样,看完之后观众不想离开影院,泪流满面地沉浸在片尾曲的旋律中,仿佛歌曲若无限循环地播放下去,观众就会无限留恋地听下去,听下去……

为什么会如此留恋,如此不舍?

从感情上说,也许男女主人公的遭遇太堵心,太让人难以接受,愤懑不平之气充塞胸臆,难以宣泄,难以排解。

也许,银幕上一群少男少女的芳华一去不返的情景,令人联想到自身芳华的易逝而无限怅惘。

也许,歌手韩红的演唱太动情,一字字、一句句,仿佛一双轻柔的手掌,慢慢抚过耳膜;又仿佛一条澄澈的溪流,缓缓淌进心底。

优美而感伤的歌声,也许稍稍能抚慰内心的疼痛。

当然,这些都只是刚看完影片后的直观感受。

冷静下来之后,我忍不住去想:这部影片真正的魔力,究竟来自哪里呢?

我找到的答案是:来自深刻的人性探讨。

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_第2张图片

(二)

《芳华》探讨人性的一个基调,是批判。

这种批判,由刘峰和何小萍的故事分别承载。

何小萍的故事,集中批判了人性的不宽容。

从众人嘲笑她的汗馊味儿,她敬礼的姿势,她射击的脱靶,到她的假胸,她的偷军装,通过种种细节,展示了那个特定环境中人性中刻薄不宽容的卑劣一面。

干部子弟与劳改犯子女的阶层差异,反映在生活日常中,就是发自本能的排斥与倾轧。

何小萍最终被排挤出了文工团。虽然表面上她最后成了战斗英雄,但精神人格的扭曲变形,实际已经剥夺了她扮演英雄的资格——她疯了。

刘峰的遭遇,则批判了善良的被误读。

在那个一颗红心向着党的时代,善良被误读为无私。

雷锋是无私的代表。既然刘峰是活雷锋,他活在这个标签下面,就必须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做一个纯粹的活标本,按政治宣传的剧本,活在程式化、标准化的剧情中,不能越轨,不准发挥。

但刘峰是人,不是神。刘峰有正常的人的需求,包括爱情。

追求心中的女神林丁丁,有什么错?表白后冲动的拥抱有什么错?

假如没被男团员撞见,那么刘峰接下来的进一步举动若令林丁丁羞愤难堪,那也未脱离私情爱慕的范围,试探的结果,既然弄清楚了我是一厢情愿,我自悔行为莽撞,就此打住,从此克己复礼,不再相扰,也就是了,哪有什么耍流氓的人品问题?何至于审查批斗、搞倒搞臭?

雷锋精神的实质,是乐于助人,刘峰做到了,他就是活雷锋。

但雷锋也是人,也需要爱情,也要食人间烟火。

人们的误读,恰恰就是把雷锋与无私无欲的完美人格划上等号。

真正的百分百完美是虚幻的、无法企及而只能无限接近的。

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旦被送上完美的神坛,他的一切作为人的活动就被禁止了,被封杀了。

神坛宛如祭坛。

这是极大的残忍。

刘峰最终成了残忍人性的牺牲品。

被遣送前线的遭遇,对刘峰而言,如同流配。

在他内心深处,他就像古典小说里的武松、林冲一样,成了一个“贼配军”,这对一向追求思想进步的刘峰来说,是无法接受的现实。

无法接受又能怎样?哀莫大于心死,心已死,刘峰只求战死疆场,了此残生。

但命运安排他活了下来,拖着身心的双重残疾。

虽然表面上他和何小萍一样成了战斗英雄,但这又能弥补他多少内心的伤痛呢?他实际上已经体会不到做英雄的哪怕一丝一毫的成就与自豪感。

刘峰的余生,唯一的慰藉,是何小萍的默默照顾与陪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尽在两个善良而不幸的人相互搀扶、相依为命的蹒跚身影中。

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_第3张图片

(三)

《芳华》探讨人性的另一个基调,是歌颂。

刘峰形象,是一个以艺术高度、思想深度和精神力度震撼世人的典型形象。

刘峰是个一生做好事的活雷锋。

关于刘峰,最引起热议的话题,无疑就是他做好事为何没得到好报的问题。

做好事,应该求回报吗?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也是个假问题。

所谓做好事,其实是从社会的立场出发,站在另一方受益者的角度所下的定义。

做好事就是帮助别人,这还用说吗?

问题是,为什么要帮助别人?动机是什么?如果动机是求回报,这还是帮助吗?

不是。——求回报的帮助,其实是利益的交换。

出于交易动机的帮助,与做好事何干?

不求他人回报的帮助,才叫做好事。

既然不求他人回报,人们为什么还要做好事,图什么呢?

用通俗的大白话说,是图个心安。

用心理学的语言表述——人有道德自我完善的高级需求, 当一个人的生存、安全等基本需求被满足之后,必然产生道德自我完善的需求。

关于这些,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已经阐述得很清楚。

做好事,帮助他人,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自我完善行为。

人有道德自我完善的高级本能——人之为人的光荣与骄傲,就在于此。

帮助他人的行为带给一个人的道德自我完善的满足感本身,就是回报。

用基督教的说法,做好事的时候,就好比精神里有了光,光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

刘峰学雷锋做好事的时候,譬如将上大学的机会让给别人的时候,他的心里就有了光,他有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还会在乎那些次好的东西吗?

刘峰活在他的信仰中,一切行为从信仰出发。

所以,他甘心做活雷锋。

刘峰是活雷锋,但他不是无私的完人,他的私心是内心的道德自我满足,而我们为他抱不平,认为他应该得到别人甚至社会的回报,这其实是天大的误会。

所以,一旦弄懂了什么是真正的做好事,一旦清楚了刘峰靠什么东西活着,我们自然就会明白《芳华》在歌颂什么了。

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_第4张图片

(四)

因为批判,《芳华》宛如一曲人性的悲歌,与此同时,因为歌颂,它也奏响了一曲人性的颂歌。

《芳华》的巨大魔力,就来自于编导在批判与歌颂之间,用精心编织的故事,所传达给观众的悲欣交集、复杂难言的强烈内心感受。

电影《芳华》:我们怎样看待何小萍的精神崩溃与康复?

电影《芳华》:谁说冯小刚不会写诗?

你可能感兴趣的:(电影《芳华》的巨大魔力,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