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读后感

一、书籍要素

(1)作者:【美】安德斯·艾利克森

(2)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3)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4)总页数:340页

(5)听书时间:20190201--20190226(2遍)

《刻意练习》读后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二、图书简介

        首次提出 ”刻意练习“ 这个概念是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是假设,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天才说:我的成就源于“正确的练习”,即“刻意练习”!

三、精彩摘要

第一章:有目的的练习

(1)四个特点

A、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B、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

C、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D、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第四章:黄金标准

(1)刻意练习与一般练习的区别:

A、需要一个已经得到合理发展的行业或领域;

B、需要一位能够布置训练作业的导师。

(2)1万小时法则的对与错

第五章: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1)让练习变成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刻意练习》读后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第六章:在生活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

        刻意练习针对的是每个有梦想的人,可以帮助每个想学习、想掌控自己的人生、不甘心于现状的人们。找位好导师;专注和投入至关重要;没有导师,怎么办?(自己+互联网)跨越停滞阶段保持动机

第七章: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

(1)产生兴趣

(2)变得认真

(3)全力投入

(4)开拓创新

第九章:用刻意练习创造全新的世界

        我们可以给孩子留下的最重要的礼物,是帮助他们发展出本来认为自己不可能具备的能力,从而发现自己能够掌控自身潜能,也知道要使自己的梦想成真,需要用什么方法、付出怎样的努力。

刻意练习的特点:只在“学习区” 练习。

真正的练习不是为了完成运动量,练习的精髓是要持续地做自己做不好的事。

A、舒适区:是我们已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B、学习区: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有效的练习任务必须精确的在受训者的学习区内进行,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如果有一个好老师或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更能发现我们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C、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大量重复训练。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

持续获得有效的反馈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传道,授业,解惑,老师和教练最大的用处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三段论:演示一遍正确动作,表现一遍错误动作,再演示一遍正确动作。

获得反馈的最高境界是自己给自己当教练。

高手工作的时候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察自己,每天都有非常具体的小目标,对自己的错误极其敏感,并不断寻求改进。精神高度集中刻意练习没有“寓教于乐”这个概念。

高手的练习每次最多1—1.5小时,每天最多4—5小时。要想成为世界级高手,一定要尽早投入训练,这就是为什么天才音乐家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了。

科学家们不但证明了高手是练出来的,而且通过考察各个领域最好的训练方法的共性,总结了一套统一的练习方法,这就是所谓“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读后感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刻意练习》读后感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四、自我总结

        阅读完《刻意练习》让我对“天才”有了彻底的了解。曾经我也认为某些人也许就是天生具有某种特殊的才华,以致于他们能创造那些常人看来无法理解的发明。原来,世间的天才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来实现的。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活了40年,在我的体系专业领域里,我刻意练习了吗?练习了多少小时?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足?要怎么改?我从这些年的工作当中学到了什么?……

        我从事体系专业整整8年,总的来说在体系行业有了一个进阶性的飞跃,从最初的入门到了中阶的培训阶段,也许正如人们说的每7年会是一个质的飞跃,那也勉强能告诉自己,第一个7年我成功进阶,事实真的如此吗?

        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欣慰的,因为我的确进阶到了中阶,但对于体系的专业知识还是非常的基础,要想从基础到精通,这个过程肯定是非常痛苦的,这就需要自己有敢于走出舒适区的勇气,这一步我想我也已经在行动了,因为我在2018年勇敢的换了新工作,换工作的唯一的目的就是想有更多的时间来做属于自己专业内的事情,并且成功实现。

        现在的新工作如我所想,有更多的时间让我专注的研究体系,演讲我的专业知识。我相信通过这些专业的练习,也许在下一个七年(即2025年)我将实现我的高阶进级,达到精通的境界。到那时,也许我就可以在体系界像郭老师那样,面向来自全国各地的质量经理人及体系工程师们演讲我的专业知识,那该是多么美好的场景啊!

        我从学习体系到喜欢体系,非常的幸运,我的工作已经成为了自己的兴趣,爱上了它,正如成果老师说的,将你的工作变为你的兴趣爱好,你将会拥有无穷的动力,并为之乐此不疲。假设我每天花2小时刻意练习体系知识,7年我将达到2*365*7=5110小时,再加上我之前的7年,那不就是超过10000小时了吗?如果我能坚持,就能做到练习10000小时!虽说练了10000小时也未必成功,但不练10000小时,就一定成不了高手,我又何妨一试呢!

        所以,我决心从今天起,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勇于放弃生活中的一些娱乐,将时间专注于体系学习,请教我的郭/向/姚老师作为我的专业导师,积极主动向他们请教,同时利用定期的自我检视与互联网作为学习工具,钻研体系知识,在工作中运用刻意练习原则,让练习变成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时间的积累,我相信一定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真是太棒了!

        再想想近一年践行的时间管理课程,让我养成了很多好习惯,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找到了我的三圈交集,这些好习惯刚好可以很好的助力我去完成体系知识的刻意练习,行动胜于一切,每周、每月、每年及时的检视自己的成绩与目标相差的距离,相信一定会越来越短。

        站在起点看终点,一切都遥不可及,但当你付诸于行动,逐步实现时,站在终点看起点,一切都不过如此。

        人生不要随意给自己设限,世间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结果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在追逐成功的过程当中自己所经历的,那是一笔无可多得的财富。

        记住现代管理学之父Peter Drucker的一段话:“星期一的时候,我不希望你们说这个周末过的有多愉快,我希望你们跟我讲,你们做了些什么改变。”

        共勉。

                                                        追梦人:段红美

                                                      20190530于珠海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