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借酒抒情,用酒言志,酒从发明到今天,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夏商兴酒,周以酒为礼,唐宋以酒对诗作画,明清的酒令辞藻,再到现在的良辰佳节、丧葬忌日、春风得意时,均离不开酒的陪伴。
酒,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但酒的精神层面逊色许多。
2
上大学时候,每月或者每个学期也都会有同伴的小聚,用喝酒来庆祝这个学期的结束,通过喝酒来聊聊天、喊喊地,同伴挂了科也是要来庆祝的。
毕业以后,每次小单位聚餐、年会、商务活动…..每当组织者统计参与人数,说实在话,打心眼里不想去,总回想着各种借口推脱不去,但总被残酷的现实遮住了双眼,像领导的权威,老司机的调侃,你这些得考虑吧。
干了一年半载的,大家聚聚其实也是应该的,这种轻松的气氛里边确实能真诚地交流一些,酒也就是工作之外的亲和剂了,而我们离真诚还有多远。
摆一台,八九个人,几箱啤酒,十几个大菜,想喝的有几个人,不想喝的有几人,一次长达几个小时的非正式工作开始了。
首先,下榻座位,一般原则就是以双方领导为起点画圆,以稍微大于桌面0.5米为半径,双方各画一个半圆,交叉点为终点,人不够中间留空也要保证我们排列的均衡性,风水上也讲究个对称。然后就开始问酒了,就是问你喝不喝,“既来之则安之,上了这桌了,就有这个缘分,有缘分就得喝点略表情谊”,和稀泥者总会这么说。
有人问就有人答,有的说:“我这几天打了疫苗”,有人说:“我喝酒过敏”,更有甚者说“我有病”,快言快语,快哉!
其实这是比较礼貌的环节,有的老总压根不管你这个,直接全部满上,直接给你来一个 “杯壁下流”。第一杯酒,热烈欢迎某某领导莅临考察明镜似的;第二杯酒,感谢某某领导尽心安排;第三杯酒,感谢大家对项目的支持共享;以上皆为团战。
剩下就开始以领导为起点,以刚才画的两半圆为轨迹逐个进行慰问。一梭子扫过去,粗估算的话,领导得喝12被,三瓶左右,第二波是六瓶的量 ,第三波是九瓶的量,这还不算回敬,几波下来你是多大领导是一目了然的。
3
这种类型饭局对于小鲜肉来说最为简单,你就拿出你小时候参加各种宴会的方式就行了,只管吃,大家说笑跟着笑下,大家敬酒跟着喝下,领导点评项目试着迎合一下,这几个小时你就平安着陆了。
最为困难的其实不是这种局子,我一直以为工作一共三种局子:商务类、无厘头小团体类、你是主角类。
商务类局子无论是耗时,还是消耗的酒量都是比较好对付的,如果你是甲方就更好办了;
你是主角类局子基本是自己发起的,主动性很强,而且都是志同道合的人,是最惬意的饮酒,这种酒局你就游刃有余,嗨起来;
往往是无厘头小团体类局子是最难缠的,无论是领导、同事都是与你直接相关的人,而且人少,没法躲,眼对眼,瓶对瓶,喝多少都是一目了然的,再有一个以酒为后半生精神支柱的老同志,那就得好好陪他老人家,据说这种人体检都是不去的,人贵有自知之明,基本是一台报废车了,所以干脆不再关注维护保养了。
我记得我之前公司有一个老同志,是我师傅的师傅,就是爱喝酒,以酒量大自居,以喝酒多少来衡量你情商的高低,以酒量大小衡量你是爷们还是娘们。
一般喝到夜里两三点,有时候一个通宵也是尝试,啤酒箱子要叠到一人那么高,喝到服务员全部等着他下班,喝到吐沫星子喷满了所有菜,陪酒的小伙伴们一个个东倒西歪的,就等着他老人家说一句“尽兴了”,散场吧。
4
时间长了,日子久了,也就没有人再去给他面子,任凭你怎么劝,嘴长在我脸上,我就是不喝,也是一种倔强的方法。
我想,世界对于男人,不该无酒!无酒不足以表达深情厚意;良辰佳节,无酒不足以显示欢快惬意;丧葬忌日,无酒不足以致其哀伤肠断;蹉跎困顿,无酒不足以消除寂寥忧伤;春风得意,无酒不足以抒发豪情壮志。
5
我们身边不乏酒量大的人,也不缺因为喝酒而一命呜呼的人,还有量变引起质变的慢性病,我只能说低级趣味,最低级的情商体现。
不可否认,现在很多人事关系、合同契约、权钱交易等基本都是酒桌上办妥的,简直是虚拟存在的办公场所,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拼命玩酒。所以商务化,因此功利化,而很难再有李白的一杯豪情壮志,千年的文采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