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到‘一’ ——阅读初期的习惯培养

瑶Yao月读   2016.2.14  


关于阅读习惯培养的起因:

在2014年,入手自己的第一个KINDLE,不间断的看过几本书。从2014年11月开始,加入了一个改变自己小组群,开始培养自己的阅读的习惯,但是在断断续续的2个月打卡后,我只完成了一本书的阅读,小组也没有再继续下去。2015年,在新精英的成长小组的中,开始了每天三件事的打卡,虽然其中包含阅读部分,但是在4月到11月的这半年过程中,却也没有完成多少的阅读量。

关于阅读的尝试,在2014年11月到2015年11月近一年的过程中,大概看了五六本书,但是因为没有做读书笔记,所以最终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吸收。

2015年11月底,在经过对2015年各种尝试的反思之后,我给自己做了一个2016年的“生命之花”(新精英职业生涯规划工具),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古典老师的这篇文章《古典:生涯规划师是这样做“月计划”的》mp.weixin.qq.com/s。《古典:生涯规划师教你如何复盘“月计划”》mp.weixin.qq.com/s在这个生命之花中,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2016年每个月阅读2本书,一年24本书。另外,阅读6本专业书。一年共计30本。同时,做这30本书的读书笔记。这个数量相对于很多读书牛人来说,确实不够多,但是对于我自己而言,能够完成这30本是非常大的进步了。

阅读习惯培养的尝试:

计划制定完成,是在2015年的12月初。那个时候,对于阅读,自己还是有很多困惑,有些书,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读完之后可能都不知道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读书的收获更无从谈起了。所以,在2016年读书计划开始之前,我做了这样一个准备和预习工作。从《如何阅读一本书》开始,先培养自己的阅读感觉。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自己有疑惑,希望读完这本书后,可以找到阅读的方法。

2015年12月8号开始,给自己的目标是,每天看一点,月底前读完此书。当然,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每天都能保持着阅读的习惯。实际进展中,会因为各种原因的影响,中断几次,但是大概保持每次看百分之十的进度(kindle上是可以看到阅读进展的)。到12月底1月初,完成了本书百分之八十的阅读。虽然没有全部看完, 但是在20天时间里,已经逐渐养成了提醒自己要看书的意识。同时,也从这本书中,找到了阅读的方法。

阅读习惯培养的开端:

2016年1月,开始践行2016生命之花计划。阅读部分是“个人成长”这一栏中必须完成的项目。

从每月阅读2本书开始,一年都24本书,做24篇读书笔记。(6本专业书放在“职业生涯成长”的部分)这个是根据2015年的情况,做的一个比较切合实际的目标。

从元旦过后开始,就开始了阅读的任务。每天出门想着要带KINDLE 。地铁上,等电梯,排队时,各种空闲的时候,都会想着把KINDLE拿出来看。(以前的这些碎片化时间都用来看手机了。) 这样的阅读可以完成阅读上量的目标,基本可以完成每天百分之十的进展要求。不过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达不到质的要求,有些需要用脑思考的书,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里看,相当于每次看就要重启一次大脑程序,挺费电的,然后 看完后又不太记得讲了什么(还有一个原因是没有及时做读书笔记)。在这期间,我开始不断的对阅读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调整。逐渐从中午午休的时间里安排空闲时间来完成每天的阅读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中午如果完成了目标,就会很开心,感觉每天三件事中已经完成了一大半。(这个时候,同步在进行的有“每天三件事”,每天晚上会做一个回顾总结,然后写下第二天要做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是对自己的长远成长和发展有益的三件事。)中午在公司读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时间是整块的,同事可以在电脑或者笔记本上随时写下自己读书捕捉到的灵感想法。这一点是非常好的。

关于阅读的心态:

有人讨论读书要不要带有目的。我的个人看法是,读对自己有用,有益,有指导意义的书就可以了。读完了一本书,要么是有所感悟,思想和心灵被打开,要么是能够给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我现在读一本书前,都会对书的内容有一种特别好奇或者说是渴求的心态。很想要知道这本书到底讲了些什么,作者是怎样展开的书的内容的。会有一种想要从书中获取信息,获取解决方法,获取新的视角,新的感悟的愿景。每一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导师。

在开始读一本书之前,我会在笔记本上写下几个问题,问自己对本书的期待,想通过这本书获得哪些问题的答案,读的过程中有哪些是新的收获和惊喜。那么,当阅读的时候,我就会非常用心的投入其中了,也就更容易去梳理书中的内容。读完之后,翻看前面的提问,也很容易的知道自己到底从本书中获取了些什么。而不再是之前那种“读完就忘”的状态。

关于读什么书:

进行读书计划前,最好提前安排好一部分自己想看的书。之前的读书习惯的所以没有养成,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不知道读哪些书,有些漫无目的,一本书读完了,可能在网上找找就开始读下一本了,对要阅读的书,没有强烈的渴求感。对于计划的完成,也没有一个期望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在制定计划时,也一样,很多书都想都读,豆瓣中添加了一堆“想读”的标签,“已读”的标签却寥寥。所以,对于阅读习惯培养初期的人而言,最好是有节制的挑选一部分,真的读完后再进行后续的添加。建议大家把各方面搜集到的书,分作两部分,一部分放在阅读每个季度的阅读计划中,作为必读书目。其他各种途径中看到的好书或者好的推荐,可以放在阅读清单中,作为备选书目,根据情况往下个季度的阅读计划中进行添加。

我的2016书单,是在2016“生命之花”的框架下筛选的。对应不同的主题,比如职业生涯,自我实现,个人成长,理财投资,习惯培养,家人朋友关系等,挑选一两本,如果每个主题领域确实有太多选择,那就去先看看书评,看看评分,然后衡量一下,哪一本书最能解决你目前的问题,最符合你年目标的要求。也不用一次挑选完毕,可以先选择一部分,其余的在阅读和践行的过程中再慢慢填充。

拿我自己来举列,比如在家人朋友关系这部分,我希望阅读一些情感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之前从各种推荐渠道得知了一些书目,阅读储备清单中大概10本左右的样子。但是在情感心理学方面,却从来没有阅读过所以,我决定挑选一两本简单易懂的开始,在豆瓣看过相关书评和简介后,我筛选了《懂得爱》,《进化心理学》,好吧,大家不要笑。这确实是一个适婚姑娘的困惑。前一本书,是因为,我自己在那段时间,有很多的困惑,不只是来源于个人感情方面,还有很多关于家人关系(和父母的关系)的困惑。我苦恼于自己对父母的关心为什么越来越少,苦恼于如何建立自己的情感支撑,如何让自己在情感上能更好的懂别人。那么这本书无疑是一本比较好的开端。事实也如此,读完这本书后,整个人心理都打开了,变得没有之前那么焦虑和困惑了。这本书也开起了我对心理学方面的兴趣,从而在储备书单中由增加了一些,也有意识去在其他读物中关注一些推荐。

小结:

以上这些是最近关于阅读方面的一些感悟,想的比较多,也比较杂乱,大概归纳一下:综合起来就是:

1,做好储备书单,让你在一本书结束后还有另一本书会让你迫不及待想读。不会出现阅读断层。

2,合理分配领域,培养阅读习惯初期,不要过多集中在某一个领域上,以免产生厌倦和吃不消的情绪。比如,对理财感兴趣,一次要读10来本理财领域的书。这会在你阅读习惯培养的起步阶段给你造成很多困扰和压力。这类主题阅读的方式适合在阅读习惯已经培养起来的中后期。而前期的多领域阅读有助于帮你打开视野,提高你阅读的兴趣。——这并不是浅尝辄止,而是先帮你做好一个铺垫,当你在不断的阅读中找到自己的阅读节奏后,再进行主题阅读就会更高效了。

3,找到适合你的节奏。你更适应哪种读书介质?碎片化还是整段时间更适合你?哪些地点让你更愿意享受阅读?哪个时间点你更乐意阅读?

我自己现在基本上能够随身携带kindle(电子书比纸质书更适合我),里面至少放着我这个月计划要读的两本书(不能太多了,太多会形成干扰,4本左右未读的比较合适)。在地铁上,等电梯,排队时,会先拿出KINDLE 而不是先拿出手机(这个理念来源于张辉《改变自己》语音,《离kindle近一些》)。

时间上,我之前尝试过早起的时候,和晚上睡觉前,没有尝试过中午,然后却发现中午在公司阅读效率更高。

后来想明白原因是这样的,白天在公司上班,阅读相对于工作来说是“更容易的事”“更轻松的事”,记得在某一篇文章上度读过,在一堆事情面前,人更倾向于做更简单不费脑的事情。所以,工作期间,读书对我来说就是“忙里偷闲”的一颗糖果,哈哈,所以非常乐意去做。但是早上呢,早上通常是一天的开始,大脑还没有准备好,这个时候读书不太容易进入状态(总想着要上班,怕迟到,而且会觉得一大早起来看书好浪费时间),也不舍得花时间去思考(虽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但是一般下班刚回到家里,我通常不会去看KINDLE,都是玩手机(要剁手),因为下班回家而言,玩手机是比阅读更为轻松的事情。

晚上睡觉前也是读书的不错时机,或者是在自习室的时候。睡觉前,读书可以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情绪,也是对一天压力的释放,可以解救你“down”到谷底的状态,或者缓解你焦急的心情。

4,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做笔记是对内容的回顾。也是一种输出,每天的记录也好。一本书读完之后的读书笔记也可以。总之,输出才能更好的找到让你受益的点。

阅读计划还在持续进行中,还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

比如在读书笔记的及时性上,思维导图的整理上,还要向更多的牛人学习,与大家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零’到‘一’ ——阅读初期的习惯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