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

元代赵孟頫的“书画用笔同法”及其影响

时至元代,绘画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赵孟頫的出现开辟了中国画走向文人画的新天地。赵孟頫更加明确地提出了书画用笔同法的观点:“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应该说,从赵孟頫开始,书画用笔同法,才真正走到中国画艺术创作技法的前台。虽然从魏晋六朝至唐宋时代,书画用笔同法一直在发展,一直是书画艺术中重要的因素。赵孟頫作为有元一代的大书画家,其艺术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让书画用笔同法的文人画艺术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个高度形式化、艺术化的艺术时代到来了,元季四大家黄王倪吴的出现,让文人画彪炳史册。

毫无疑问,赵孟頫关于书画用笔同法的理论和时间见解是深刻的,是切中中国画艺术发展脉搏的。赵孟頫以其对艺术历史的熟知和深刻体悟,从悠久的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本体规律中,剥开繁复庞杂的层层迷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书画本来同”、“用笔千古不易”的核心命题。这是基于对书画技法的人文思考,是基于对书画艺术形式特征的审美思考而断然发出的绝论。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是有人能会此

方知书画夲来同

一趙子昂诗一首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1张图片
赵孟頫秀石竹林图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2张图片
王德敏临作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3张图片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怪石与古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同时,东坡在散文、诗词文学、书法上投入精力甚多,至于他的画,只涉足于一些枯木、丛竹、怪石之类用于“滑稽诙笑之余”,用于自娱而已。本卷作品透出的他对萧散简远、古雅淡泊之气韵和孤傲险怪之笔墨性格的表达技艺,无不与其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之后元初赵孟頫所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虽在其文章题款之中没有见到他说书与画的确切关系,但是他却是一个对于“以书作画”的典型而成功的实践者。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4张图片
苏轼竹石枯木图

《枯木竹石图》又名《枯木怪石图》、《木石图》,无款,据画刘良佐、米芾题诗,以及宋人记载苏轼的画风看,被认定是苏轼的作品。米芾《画史》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黄庭坚在《题子瞻枯木》中说:“折冲儒墨阵堂堂,书人颜扬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题东坡竹石》中又说:“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出胸中墨。”这些咏诗的记述,都与这幅《枯木怪石图》的境界景象相一致。

简洁明了的画面上,怪石盘踞左下角,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即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出此石顽强的生存力。石后冒出几枝竹叶,而石右之枯木,屈曲盘折,气势雄强,“怪怪奇奇”,于笔意盘旋之中,凝聚成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更有一股浩然气脉,由石而树、由树干而树梢,扭曲盘结。直冲昊天。枯木用笔迅疾、取势不惑,画心枯淡盘旋,墨色变化多端。运用书法之笔法,飞白为石,楷行为竹,随手拈来,自成一格。作为艺术家,苏轼在绘画上不落前人之窠臼,不拘古人之绳墨,强调表现自我,有所创新。倡导“士夫画”,批评院体之匠气。强调神韵,不拘形似,真诚抒发胸中意趣。再观共文、其书、其人,诚然如是。

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苏轼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足以说明其抒写胸臆之情。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他曾自谓:“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追求。” “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 快也。”“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

赵孟頫在存世数量较多的山水、人物鞍马画之外,亦有少量古木竹石画,这类画向被看作其“书画同源”说的明证,也因此使赵氏成为讨论古木竹石画绕不开的一位重要人物。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5张图片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6张图片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纸本,水墨,手卷,27.5x62.8。款识“子昂”,钤“赵氏子昂”、“大雅”、“松雪斋”印。另有各代藏印:元“柯氏敬仲”,明何俊良、李日华,清梁清标、谢淞洲、罗天池、伍元蕙等人。(抄自李铸晋)

构图紧凑而老到。石头画得真呀么真好看。而相对于画石头所使用较为粗犷的笔法,小树和幼竹(没办法,为了配合石头的身高,它们也只好都幼齿一些了)都显得润而密,树枝上或是点上小叶子,或是挂上松萝,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草也画得富有变化,还提示了前后空间关系。

此画卷后还有一首非常著名的诗。哪怕没看过这画,也极有可能见过这首诗:石如飛白木如籀(音同“宙”),寫竹還於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子昂重题。钤“赵子昂氏”印。)可见赵氏对此画颇为自信和得意。这也是后世认定赵孟頫为“书画同源”之说的标准之作。

同纸还有柯九思题跋,似是此图命名之所据。文曰:水精宮裏人如玉,窓瞰鷗波可釣魚。秀石疎林秋色滿,時將健筆試行書。丹丘柯九思題。(反正又是毫无建设性地把人家穷夸一番。。。)钤“柯氏敬仲”一印。

另接纸为危素题跋,文曰:叢篁偏映寒雲色,古石猶凝翠蘚痕。曾是碧瀾堂上月,獨臨苕水憶王孫。臨川危素題。钤“世外精赏”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人画中喜爱的竹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