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扑克牌其实可以用来学数学。
做家庭教育的刘锁志老师就是这么做的。他把扑克牌中的JQK、大王、小王拿掉,剩下来的就是1-10的数字。
他跟儿子玩数字加减,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儿子很喜欢玩这个游戏。有时候,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这意味着什么?就是做了几百条加减算术题啊。
有一次他和儿子在办公室玩这个游戏。突然有事,无奈之下就让同事继续跟儿子“玩”。谁知他回来一看,儿子玩的一脸不高兴。了解之下,才知道,儿子跟这个叔叔玩,每次都是输,根本就算不过他。
刘老师把同事叫到一边指导了他一下:跟孩子玩数学,大人肯定比孩子好啊。但是这样下去,孩子就没有做游戏的兴趣了。
指导完之后,刘老师又有事去了。
回来一看,儿子气呼呼的跑过来对他说,还是不跟那个叔叔玩了,没劲。
一问,才知道,这次这个叔叔做游戏全是输,孩子觉得他级别太低了,一起玩没趣。
同一个游戏,有的家长在玩的时候就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而有的人在玩的时候会让孩子兴趣索然。我觉得之间的差别在于陪“玩”的人会不会“装”。
刘老师在这个游戏中,就是“装”的恰到好处,明明很厉害,要装做不厉害,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我也很不错,跟爸爸旗鼓相当,有得一拼。但是又不装过了,同事叔叔第二次就是明显装过了,让孩子看出破绽,反而觉得无趣,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2
有的家长说孩子不愿意做家务活,我觉得只要会“装”就能骗孩子去做。
有一次要出门的时候,我想扔垃圾,又要背包,就对儿子说:“儿子,你把垃圾扔一下,妈妈背包,我们分工合作。”
儿子说:“妈妈,我要拿玩具呢,没有办法扔垃圾。”哼哼,不多说。
临出门的时候,我背着包,对儿子说:“儿子,妈妈拿不动垃圾了,很需要你帮助哎。在妈妈需要你的时候,男子汉能不能帮我一下。”
儿子二话没说,拿起垃圾就走,我就在后面偷笑啦。
扔完垃圾,儿子骄傲地说:“妈妈,没有我不行吧?”
“嗯嗯,没有你是不行。你看,没有你,妈妈可能要上下楼两次。现在有了你,一次就搞定了。”
妈妈装一次弱,儿子分分钟想表现出男子汉气概。
有时候妈妈太强,把什么事都扛在肩上,孩子反而觉得:没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有我没我一样,反正我也习惯爸爸妈妈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我做不做无所谓。
3
“装”除了帮助孩子找到价值感,实际上妈妈适度的压低自己,还能让孩子获得一定的成就感。
儿子刚开始学击剑的时候还是很怕吃苦的,运动量太大,每次上完课,都是一身汗。有时候要他去上课,他就怕去。怎么办呢?只能让孩子觉得:我做这个事很棒,才能挖掘他内在的动力,而不是被迫去上课。
有时候,儿子会要我跟他赛跑。说真心话,我真不想跑,出门打扮地美美的在小区里跟小屁孩赛跑,这算啥!
没办法,为了儿子,豁出去了。
我承认,刚开始我肯定是装了,装作跟他跑得差不多快,然后渐渐地被他甩在后面。跑到终点的时候,我责怪儿子:“你一个学运动的人,这样跟我比很不公平,你每周都练的,我都不练,你应该让着我。”虽然是责怪,儿子却听的很开心。
他也觉得,哇,每周学击剑,把老妈都甩到后面去啦。
每次,类似运动类的比赛,只要我输了,我都会变着法的说:“学过的跟没学过的就是不一样。”
儿子现在被我催眠了,他觉得自己就是很专业,然后笑称我是“击剑上的菜鸟”。只要儿子乐意学剑,我就是菜鸟也值了。
当然,所有的装都不能太过。
作为一个大人,不能装成什么都不如孩子,这样孩子会识破的。一旦识破,这招就不灵了。
例如:摄影方面,我觉得我就比他强。然后,我跟他说,我也有我厉害的,你也有你厉害的。你可以教我,我也可以教你。孩子反而觉得这很真实,他会认为,他钢琴和击剑是真的好。实际上,随着他不断的深入,后面我并不需要装了,他的确比我棒。
4
“装”不仅可以用在激发动力,也可以用在指导方法上。
小孩子都是听老师的,不听家长的。我告诉他,学习语文要不断的复习以前学的知识,时间长了就忘了。他根本不听我的。
那我只能装不懂。有一天,我跟儿子说:“妈妈听你背诗,很羡慕哎,我都不会。我以前背的很多诗都忘了,你看你现在学了很多诗,能不能教教我。”
儿子一听这个话就来劲了,立马答应了我。
儿子教我的第一首诗是高鼎的《村居》。
作老师跟做学生是不同的,儿子做学生的时候,我要他反复复习,他不肯。但是作老师,他知道反复复习是必须的,因为他把检查我的背书情况当成乐趣。
学这首诗的当晚,儿子就要检查我,第二天还要检查我。果然,到第二天,我忘了一些,背着背着卡壳了。
“老师”教我:整首诗反复诵读几遍就会背了。
我跟他讲,我先把不会的重点朗读,然后整篇背诵。
当我大声读的时候,他兴致很浓,绝对好老师,一直在陪我大声朗读,直到我会背。
除此之外,我们还买了老鹰风筝,周末去放风筝。我拍了运河的照片给他看,这几张照片组合在一起,完全再现了诗中的内容,儿子更觉得有趣了。
把所学的知识教给别人是记忆的最好方法之一。爸爸妈妈适当的装不会(实际上我的确不会),教会孩子“好为人师”,就可以把学习方法悄悄的渗透给他。儿子在教我的同时,无意中也复习了几次这首诗。
没想到这样做,还有意外的收获!
我知道了儿子听课质量很高,因为他能把老师上课讲的重点告诉我。儿子说:纸鸢并不是指所有的风筝,而是特指老鹰的风筝。
如果我干巴巴的去问:“老师怎么上课哒?”也许什么都问不出来,因为他还不够能力表达和描述。但是,让他模仿老师教课的样子,我基本就能知道他上课的状态。
父母是不需要在孩子面前“炫耀”你有多强的,除了在给孩子安全感方面,譬如:有危险了爸妈能保护你,爸妈能够养得起你,这些方面父母真的要表现出强,其它方面可以装的“弱”一点,你一弱,孩子就有机会了。这些小小的成就感,会成为孩子的学习动力,会让孩子觉得我是家里“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