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

  张良同韩信,萧何并称“汉初三杰”,他身为刘邦手下的一名军师,在楚汉战争时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早期张良可以用“忍”来形容。为什么这么说?首先要提起张良的生平,张良是贵族家庭出身,他的祖父,连任了韩朝三任宰相,他的父亲呢,连任了韩朝两任宰相,但轮到张良的时候韩朝就衰弱了,后面便走向灭亡,张良的“贵族”身世到此终结。张良当然想报仇,所以他一直心存反秦的想法。这个想法他隐藏了很多年,散尽家财寻找可以谋杀秦始皇的人,甚至自己的弟弟死了都没有下葬。最后找到一个力士,但刺秦失败了,张良只好再次隐逸于民间。

  在此之后,张良又曾出去闲游,在沂水圯桥头遇到了一位老者,就是那位老者脱下鞋子让张良捡起再让他为自己穿上。张良当时已经刺秦失败,秦始皇也在通令全国追捕刺客,张良已经是心灰意冷了,遇到这种欠揍的人张良也忍声吐气的按照他的话去做,也正是他的这种忍耐,让那位老者觉得“孺子可教也”,于是为了再次考验他,让他于五日后清晨来桥上见他,张良连着去了两次都完老人一步,老人便让他回去,五日过后重新来,张良耐着性子,一直听老者的话,最后一次他直接谁在桥上,老者见状,传授给了他“太公兵法”。

  于是张良的前期人生这样度过,他也确实“忍”了很多。张良的后半生可以说是足智多谋。

  张良因为是韩朝出身,所以第一个找的人是韩王成,立他为韩王,自己为丞相。前207年,刘邦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与之会和。当时楚怀王于刘邦,项羽立下誓约,谁先攻入咸阳,谁为王。刘邦一心想早日称王,但见眼前宛城难以攻下,便打算绕过宛城,张良劝告万万不可,一旦绕过宛城,继续向前,一旦宛城的士兵从后进攻,前后夹击就危险了,所以必定要拿下宛城。可见张良考虑事情很周全。最后在张良和陈恢的计谋下,不费一兵一卒拿下了整个南阳郡。在往后的战争中张良多次献计,使得刘邦仅用一年时间就攻下咸阳。

  刘邦刚进入咸阳宫后沉浸于珠宝和各种宫女,想直接留居宫中,安享富贵。但樊哙等武将劝告刘邦,刘邦却不肯听。张良在此又出现了,他直接告诉刘邦这样做和秦王无异,应该布衣素食,以示节俭,如果刚进入宫中就沉浸于享乐,那无非就是助桀为虐。这样的一句一句话扎醒了刘邦,刘邦便马上听从了张良的建议,下令封存咸阳宫内的财物,并且听从张良建议,先约法三章,得到了咸阳城内百姓的支持。同样的论点,樊哙和张良两人说完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这也能说明张良的智慧,能抓住重点,一针见血的达到目的。

  张良还有一个不可遗忘的功绩,就是他在鸿门宴一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项羽刚决定要和刘邦决一死战的时候,张良的老朋友项伯正是项羽的部下,于是在夜里快马加鞭来到张良营中,和他说明了项羽的行动。张良一听便觉大事不好,马上向刘邦汇报。张良又给刘邦一计,让刘邦声明自己绝对无心冒犯项羽,最后项伯回营后向项羽说清,项羽反觉得是自己错怪了刘邦。第二天刘邦要去鸿门向项羽请罪,张良便跟随一同前行,在鸿门宴中项庄曾拔剑起舞,想趁机刺杀刘邦,项伯发现了这一点,也拔剑起舞,挡在刘邦面前。张良见状,起身去叫樊哙,樊哙听刘邦有危险,冲入宴中,一套说辞使得项羽哑口无言,最后刘邦和樊哙趁机会逃脱,张良一人留下来解场。张良在这件事中冷静的应对策略救了刘邦一命。

  张良还有着明烧栈道,暗度陈仓等事迹,下邑之战更是在张良的计谋下成功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所以张良真当是名副其实的“谋圣”,他的计谋多次关乎刘邦的成败,是十分重要的角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