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儒学和中央集权帝国最核心的矛盾

1、为什么业主常常斗不过物业公司

高度组织化的小集体可以对抗无组织的一盘散沙,规模不大的中央集权政府可以统治一个广土众民的泱泱帝国。

如果小区里住的是从农村整体迁徙的庞大宗族,这种以血缘为纽带、以宗法秩序为管理结构的大型组织会轻松战胜仅仅以利益为纽带、以雇佣关系为管理结构的小型组织。所以,古代中央集权的政府要想集权,就必须破除地方上的各个宗族组织,斩断宗法纽带,在法律面前使人人平等。

2、“法律面前使人人平等”在儒家不受欢迎,你会在家里讲平等吗?

国是家,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孔子的“仁爱”本质:仁政观念是在宗法关系的土壤里自然成长起来的。孔子的“复礼”是想通过强化“爱”的纽带,让社会返回周朝初年那种温情脉脉的形态里去。仁爱,不是博爱、关爱、雷锋式的爱,是源自血缘纽带和家庭关系的爱。

世宗法结构瓦解,“仁爱”被重新解释为“民胞物与”,用想象的共同体——天下一家。

3、从宗法到集权

促成集权的底层原因:文字成熟、交通便利,治大国变得容易。

拆散宗法结构,推行编户齐民。

“编户”是一种户籍制度,不再是某个宗族一员,而是王朝一名居民,小众的不再是你的主君,而是天子。

“齐民”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被刻意拆散了宗法纽带的聚居区,就像今天的陌生人杂处的居民小区。

吊诡之处:主流社会形态是编户齐民;官方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因此,皇权总会外儒内法。

4、天下第一人家

明代金华浦江郑氏门匾“天下第一人家”。编户齐民与宗族聚居的共存,是集权政治与儒学宗法长期碰撞出来的产物。《左传》所描述的那个社会虽然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从那样一种社会结构里生长出来的观念,仍然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成为中国人心中最顽固的思想根底。

小结:

1、封建制、宗法关系、编户齐民的关系与演变。

2、孔子“仁”观念的渊源与本质。

3、儒家维护宗法伦理,所以不喜欢“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4、编户齐民与宗族聚居共存的原因。

推荐书目:

潇水《青铜时代》

熊逸《隐公元年》

杜预、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1.5--儒学和中央集权帝国最核心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