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孩子的伤,最重!看完这些,你还希望孩子越懂事越好吗?

乖孩子的伤,最重!看完这些,你还希望孩子越懂事越好吗?


大人碰面,总是免不了聊到孩子,而衡量孩子好坏的标准就是“乖不乖”、“懂不懂事”。乖和懂事是大人对孩子的最高肯定。

那些被称为乖孩子的,自然就是家长和老师都交口称赞,时不时还要拿出来教育自家孩子的好榜样。孩子们心里知道自己听话,乖就能得到大家的表扬。

于是很多孩子就表现得乖巧懂事,为了赢得大人的欢心,甚至强迫自己去让别人喜欢。

这样的“乖”孩子,其实已经偏离了家长期望的初衷。表面优秀,内心早已残缺不全!

“乖”孩子都活在别人的世界里

1、“乖”孩子更难以独立

小时候,邻居小姐姐就是那个爸妈和大人口中的乖孩子。一放学就回家做作业,学习成绩优秀,每次家长会都被老师点明表扬,给父母长足了脸。

长大后,小姐姐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凭着高学历进入了机关单位,捧上了铁饭碗。前两年,还在父母的张罗下跟同单位的一个小伙子结婚了。

这简直就是一帆风顺的完美人生啊!但是这个小姐姐快30岁了,同事约逛街还要征求父母的意见,就连家里买个家具都要问过爸妈才行。

乖孩子身上有太多的父母印记,他们凡事都以父母的意见为行为准则,读什么专业,上哪个大学,甚至结婚恋爱都要父母把关。家长说了不行的,就绝对不可以做。

看似走着一条康庄大道,实际上却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更谈不上自己做决定。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独立生活吗?

2、“乖”孩子承受更多,内心压抑

幼儿园开学时,来了一个小女孩。之所以注意到她,是因为所有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跟父母撒娇,或者赖在地上哭闹,只有她不吵不闹,懂事地跟妈妈再见。

之后的几天更是表现得特别懂事:中午吃饭,老师只是照常巡视,她看到老师走过来,一边加快速度一边对老师说“老师,我在加油吃,我会很快吃完的”;午觉时间也是,别的小孩都要老师盖被子,拍拍背哄睡,她会跟老师说“老师你很辛苦,我可以自己睡,不用哄我”……

但是,我分明看到了她渴望的眼神。看着别的小朋友都在老师的轻声抚慰下安然入睡,她也只是5岁的孩子,怎么会不想要呢?

后来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爸妈离婚了。妈妈独自抚养她,每次都会跟她说:“你要乖,要听话。妈妈上班很累,还要照顾你,你不能给妈妈添麻烦。”

这样的孩子听多了妈妈的“诉苦”,凡事都小心翼翼。说出口的话,完全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天真和调皮,反而懂事得让人心疼。

3、“乖”孩子更容易迷失自我

大人眼中的乖孩子,肯定离不开听话这一点。我小时候也是出了名的乖乖女,爸妈说什么就是什么。

有一次亲戚孩子在家里玩,吵着要吃我藏在柜子里的大礼包。妈妈问我愿不愿意打开一起吃,我看着妈妈为难的样子,装得无所谓地答应了。

看着小伙伴大快朵颐,一包又一包地拆,我心里很难过。这个大礼包我藏了好久,一直都舍不得吃。因为平时妈妈总是告诉我家里困难,我不想给爸妈增加负担,假装自己不爱吃零食,看到喜欢的玩具也从来不敢要。

像这样别人做客拿来的零食,我也都交给爸妈,好让他们去走亲戚的时候可以带过去,那样就不用花钱买了。

从小到大,我都很懂得看大人的脸色,他们不喜欢的事情就控制自己不去做,绝对不给爸妈制造麻烦。很多时候,甚至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夸奖,违背自己的心愿,做一些自己本不情愿的事情。

出于被爱和被肯定的需求,乖孩子们总是这样过分的“善解人意”,不敢去索取既不名正言顺又非理所应当的东西,丧失了表达自我的声音。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很多小时候很乖的孩子,长大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那难道就只有不乖的孩子心理才健康吗?孩子不听话就要听之任之?

当然不是!孩子真正的听话和“压抑自己,表现讨好”而听话是完全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判断——

真正懂事听话的孩子,能够基本遵守学校的规则和公众场合的规范,但是在家时也会偶尔调皮搞搞小破坏;大部分时候显得轻松愉快,会有偶尔的顶嘴和反抗;

压抑自我、讨好大人的孩子,在家和在外面一个样,大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不会有自己的小小要求;有时候眼神躲闪怯懦,精神紧张,会一个人发呆。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听话,无可厚非。但是要孩子消灭自己的所有的欲望,消灭自己所有的个性,来做符合成年人世界中的规则和要求。这种“乖”实在是太可怕了!

望子成龙也好,希望孩子平淡幸福也好,培养孩子的目标有千千万万,最坏的可能就是那个“乖”孩子。

所以,从今天起,允许孩子的小调皮,允许他做自己,走自己的路就好!应付他人这种事,不该是本该纯真的孩子需要操心的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乖孩子的伤,最重!看完这些,你还希望孩子越懂事越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