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一字【4】——春日之❁华❁

今日一字【4】——春日之❁华❁_第1张图片
金文,小篆,繁体

特意把这个字的背景美化了一下,因为它是个关乎美丽的字。

“华”是个象形字。金文的上部是一朵花的形状,下部是花萼和花柄。

“华”的本义指的是花朵,后来被引申义专用,于是形声字“花”字被造出来专用以表示花朵。

在古诗文里,用“华”字表示花朵的句子可谓俯拾皆是。朗朗上口的《长歌行》里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之叹。

《诗经•桃夭》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更富盛名。茂盛的桃枝,粉红的花朵堆锦一般开满枝头,灿若朝霞,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景象现于眼前。

张九龄《感遇》也有工整的一句——“蓝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因为花朵的美丽,“华”被引申了很多意义。

1) 华美、华丽

花朵艳丽的外表自然引申出了“华丽”这类与美艳有关的意思。漂亮的衣服叫“华服”,漂亮的车子叫“华舆”……美丽的月光则叫“月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的太子叫夜华,我的好朋友叫li华,哈哈!

今日一字【4】——春日之❁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漂亮房子呢?自然叫“华屋”了。曹植的《箜篌引》:“生存华屋处,零落归秋山。”

2)繁盛

鲜花怒放,总能让人联想到蓬勃繁荣的景象。因此,青春年华被称为“韶华”、“华年”。

李商隐的《无题》:“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3)精华

花朵自然是植物最金贵部分,因此,华表“精华”之义也是天经地义的。王勃的《滕王阁序》里写道“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这两句是两个典故。前一个典故是说,物有精华,天有珍宝,龙泉剑的光芒直射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之间。意思是洪州有奇宝。

后—个典故是说,东汉时南昌人徐孺家贫而不愿当官,但太守陈蕃非常敬重他,二人义气相投,惺惺相惜。陈蕃特地设一只榻,平时挂在墙上,徐孺子来访的时候,就把床榻放下来,二人秉烛夜谈;徐孺子走了,就把榻悬于梁上。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洪州有杰出的人才。

4)那么“华夏”之华又是什么来历?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周朝《尚书·周书·武成》,“华夏蛮貊,罔不率俾”。

《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

《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今日一字【4】——春日之❁华❁_第3张图片

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

古人为什么把服饰推到如此高的地位?因为衣冠是学习礼仪的开始。《朱子童蒙须知》曰: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

有人说和服与韩服如何繁琐讲究,岂不知汉服才是真正的博大精深。中国古代服饰讲究天人合一,古代天子六服,王后六服相加,象征天地之大数十二,天子代表“三辰”,即日月星;王后代表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合乎三辰五行天地之道。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就已开始建立,到周代时,以“天子冠冕”为中心的章服制度趋于完备。“乘殷之辂,服周之冕”成为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社会身份不同,服饰不同。什么样的场合穿什么服装,相当的讲究。

被东南西北风吹了几百年后,中国人的服饰渐渐失去本色。现代装则基本与文化制度无关,甚至与实用功能也关系不大了,比如时髦女人们的各种暴露装,除了诱惑欲望,看不出哪里美。

时髦男人紧跟着各种潮流,正统的男人西服革履,均无本国特色。单从服饰来看,华夏之风已消失殆尽。能见到一点“华夏遗风”的地方恐怕就只有婚礼丧葬这种非正常场合了。

5)最后一个意思来了——浮华。

明显是个贬义词。我猜大概是因个别花儿不结果,所以坏了“华”届的清誉。不打紧,人无完人,何况“华”哉?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一字【4】——春日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