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心理问题

情感障碍篇

羡慕嫉妒恨

“羡慕嫉妒恨”是一串流行词,很形象地表达人们因不满情绪递增而强烈到不能自持的心路历程。每个人大概都有羡慕别人的时候,某些人进一步嫉妒,少数人会达到恨的程度。如果恨一个人以至咬牙切齿、寝食难安,该怎么办呢?

某部战士小孙这样描述他的羡慕嫉妒恨:“我是去年入伍的,同班有个战友叫小李。新兵训练三个月,我们同吃同住同训练,每天总是形影不离,做什么事都在一起,感觉很好。从性格上说,我有点内向,除了小李,和班里其他同志没有什么话说,而小李性格比较外向,活泼开朗,大家都喜欢他。下连队后,我和小李又很巧分在一个班,还住上下铺,渐渐地我觉得,他什么都比我强,无论是在训练,还是在学习方面,他都比我优秀,而无论什么好事,比如连里嘉奖什么的,也都是属于他,而我只能在旁边拍手鼓掌。”

我说:“好朋友总得到奖励,你心里什么滋味呢?”小孙说:“按理说我应该为他高兴,可是又有些失落,心里酸溜溜的。有一次,营里组织体能竞赛,他居然得了第一名,营里为此给他发了奖状,并给他嘉奖。从那以后,我也不知道怎么了,看见他就烦,平时话也不想多说一句,又感觉自己做什么都不行,痛不欲生,做事也提不起精神。”

我说:“那小李有察觉吗?你们关系改变了吗?”小孙有些不好意思:“不怕你笑,上个星期,我趁小李不在宿舍的时候,将营里发给他的奖状撕成碎片,扔在了他的床上。后来他发现了,但他并没有责怪什么,我想他肯定知道是我做的,现在我心里很矛盾,既讨厌他,又觉得有些愧疚,没脸见他。我这是怎么了?这样下去怎么了得?”

我问:“那么你们连队其他同志表现优秀,受到表彰,你会讨厌这些人吗?”他摇摇头:“不会,我就对小李看不惯,刚到部队我和他情况差不多,现在差距那么大,凭什么呀?还不是他运气好。”

俗话说,距离产生美,近距离却产生嫉妒。其实,嫉妒是人的一种本能。谁没有嫉妒过别人?只是每个人的嫉妒心之强弱不同罢了。据国外一项研究表明,“微妒”可以激发人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似乎并非什么坏事。但如果一个人的嫉妒心过于强烈,“中夜恨火来,焚烧九回肠”,整日里痛苦着别人的幸福,幸福着别人的痛苦,长之以往,情何以堪?

小孙从一开始视小李为形影不离的知心朋友,逐渐发展到趁小李不在时撕碎他的奖状,其根本原因是由小孙的嫉妒心理引起,嫉妒别人的成功,眼红他人的幸福。这种病态心理损人损己,长此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我说:“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心情好吗?”小孙叹气道:“不好,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到他我就心里堵得慌,难受极了。”经过交谈,小孙坦言小时候父母管教自己很严,做事总是畏手畏脚,觉得技不如人,没有别人优秀,有自卑感。现在来到部队,想好好表现一下,却发现处处都被好友比下去,嫉妒就像一条毒蛇,和自己如影随形。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光看到别人的成功光环,却无视掌声鲜花后面的艰辛努力;光感叹自己的怀才不遇,却甘愿在挫折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对小孙来说,首先要克服自卑,学会正确的自尊。嫉妒心强的人往往自尊心也极强,自尊受挫的结果多半是嫉恨;自尊心弱的人,自尊受挫的结果多半是自卑。从这个意义上说,嫉妒心实际上是自尊心受挫后反弹的产物。其次要增强自信,学会正确认识自己。为什么对一开始就超过自己的人不嫉妒呢?因为本来就无法与他比,别人也不会就此发议论。为什么对各方面部比自己差的人也不嫉妒呢?因为他肯定超不过你,不用担心他会指责你什么。对比自己强的人自卑自弃,对比自己弱的人自高自大,相反的两极,都是“我”字在作怪,不能正确摆正个人位置。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认识到两个“平起平坐”的人之间也会出现差异,嫉妒心也许就不会产生了。

我建议小孙回连队后,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小李的“八小时以外”,看看好朋友的成功是怎么产生的,除了运气好之外,是否有过人之处;另外对自己工作努力程度提出新标准、新目标,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要恨人家够猛够强,要恨就恨自己顽铁不成精钢,化嫉妒为力量,自觉地把“恨”转化为“狠”,下苦用力,自强不息,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相关知识】 嫉妒是一种负性情绪,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它有明显的敌意甚至会产生攻击诋毁行为,不但危害他人,给人际关系造成极大的障碍,最终还会损伤自身。嫉妒心理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总是发生在两个关系密切、经历相似的人之间。对一个与自己毫不相干的人,即使他样样胜过自己,也不会去嫉妒。

如何克服嫉妒心理1、认清嫉妒的危害。嫉妒别人一方面会影响自己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整日沉溺与对别人的嫉妒之中,恰恰延误了自己的前途,一举多害。2、克服自私心理。根除嫉妒心理,首先根除这种心态的“营养基”——自私。3、正确认知。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劣势,现实地衡量自我,找到恰当的位置。4、将心比心。让自己体验对方的情感,抑制不良心理蔓延。5、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探索,使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得到提高,减少嫉妒诱因,帮助自我成长。

爱与痛的边缘

清新的早晨,阳光明媚,一位焦急的母亲来到咨询室,眼睛红肿着向我诉说她的烦恼。

她自称姓吴,眼神中充满不安:“医生,帮帮我,救救我的孩子吧。我儿子晓军今年十九岁了,可是做事说话有时候像个七八岁的小孩,幼稚可笑。每天下班回到家,除了睡觉就是上网,没有朋友也不出门,脾气怪得不得了,说不得骂不得。昨天晚上他伯伯说他一句,他居然拿起菜刀要砍他伯伯。我制止他,他就使劲掐我的手,吓得我魂都要掉出来了。今天早上我赶紧上您这儿来,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治好他。”

我说:“你儿子说话幼稚,不爱出门,有暴力倾向这些情况有多长时间了?”她想了想:“有好几年了,大概从十三四岁读初中开始,我就发现他有些变化,不爱学习,行为突然变得很古怪。常常一个人在房间里呆坐,整天懒懒散散,也不说话。最近还经常平白无故地追打邻居的小孩,发起脾气来还砸家中的东西。我也打他骂他,可是他没有什么改变,反而说我不理解他,压抑他,我真是伤心死了。”

我说:“冒昧地问一句,你是单亲妈妈吗?”吴女士有些惊讶:“是的,你怎么知道?”我问:“你的儿子小时候是在你身边长大的吗?”她摇摇头:“没有。”

原来,在晓军三岁时,吴女士和丈夫离婚,并将晓军交给自己的姐姐照顾,自己外出打工。直到儿子六岁上小学一年级,吴女士才回到孩子身边。她发现此时的儿子沉默内向,并不愿意亲近自己,而对远在老家的姨妈比较亲热。

上初中后,晓军的性格变得更加孤僻,讨厌和人交往,还虐待小动物。在十二岁的时候,将一只流浪猫装在袋子里活活捂死。吴女士非常吃惊,带他咨询过心理医生,但没有系统治疗,结果不了了之。后来晓军中专毕业后,一直“宅”在家里,睡觉看电视上网,吴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可是又无计可施。

我和她预约好时间,让她带晓军来咨询室。

3月的林城,初暖乍寒,我穿着薄毛衣,十九岁的晓军个子不高,一身单衣,眼神呆滞,我的直觉告诉我,他不是单纯的心理疾病。我问他:“你感觉冷吗?”他直愣愣地看着我:“不冷。”我说:“你知道妈妈为什么带你来这儿吗?”他摇摇头:“不知道。”“那你需要什么帮助吗?”我继续问,他迟疑数秒:“不知道。”

晓军声音低沉,语速较慢,反应迟缓,不到20分钟,他便说自己很累,需要休息。我问他是否结束此次咨询,他却表示要继续。通过断断续续、有些困难的交流,我发现晓军不是所谓的脾气古怪、性格问题,而是患有轻度的精神分裂症,所以才会导致异常行为的出现。

单纯型精神分裂症大多发病于少年时期,又称儿童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不明显,最初不易被人发现,但一旦被怀疑有病时,病情往往已发展到较严重阶段。患者会出现呆坐,不言不语,懒散、情绪波动大等变化,逐渐发展到打人、砸东西等过激行为。发病早期常伴头痛头昏、失眠、全身不适、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萎靡不振等。随着病情发展,情绪极不稳定,出现忧郁、焦虑、恐惧等情绪,性格逐渐变得孤独、情感淡漠、不与人交往、对亲人冷漠无情,欺侮比其小的孩子,不修边幅,学习成绩下降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又往往会被人们误认为是孩子不听话,行为有问题而加以训斥,而没料到是精神、心理方面出了问题,极易耽误治疗。

经过我对吴女士、晓军的观察,我感到吴女士是个很要强的人,性子急,爱念叨。在她和晓军的对话中,基本上她是叙述者、说教者,而十九岁的晓军只是耷拉着脑袋,沮丧被动无奈地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实在听不下去了,就用怨恨的眼神瞪妈妈一眼,发泄自己的不满。妈妈的强势,对晓军过度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迫切望子成龙的过高期望,让晓军的生活环境变得压抑,性格更加懦弱。

家里出现精神疾病患者,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结果,放任之,是地狱的深渊,处于爱与痛的边缘。对此,我给吴女士的建议,面对现实,接受现实,改变自己。如果想要一个健康的儿子,那么就要给晓军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对治愈其疾病十分重要。最容易治愈的病人是得到很好照顾和治疗,有良好生活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病人。其次,晓军还需要到精神专科进行检查,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切不可因为怕丢面子、被人讥笑,抱着侥幸的心理贻误病情。而对晓军和吴女士,心理咨询室的大门随时为他们敞开。

【相关知识】 如果身边人有以下症状或现象,要帮助他尽早诊治:(1)性格或脾气改变:①原来活泼好动,喜欢社交,性格开朗的人,逐渐冷淡、疏远,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②平时性格温顺,涵养很好的人,变得常常无故发脾气,或无理取闹,或纠缠不清;③原先奉公守法,工作学习勤奋的人,变得工作拖沓,纪律松弛,生活懒散,整日卧床,衣食住行常需他人督促。这些往往是精神病的早期表现之一。(2)情绪反常,特别多疑:①情绪异常高亢,爱管闲事,喜与人争执,常提出一些不符实际的构思或设想;②有的病人恰恰相反,情绪异常低落,终日愁眉苦脸,长吁短叹,甚至觉得生不如死;③情绪多变,易哭易笑,变幻莫测,也有情绪紧张恐惧,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好似大祸临头,整天疑神疑鬼,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认为周围发生的事都与自己有关;或感被人“控制”,或觉爱人不忠,无中生有地怀疑,捕风捉影,对象广泛,内容离奇,而又不听从解释,且坚信不移。(3)行为和习惯改变,明显的行为异常,如大吵大闹易被识别。有些病人的早期表现为:行为减少,动作迟钝或到处闲逛,无所事事,动作刻板重复;或不务正业,甚至经常收集一些废品而奉为至宝,或动作怪异等;有的病人做事丢三忘四,经常失落日用品,忘记许下的诺言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工作中常发生差错,工作效率明显减退。以上表现往往是某种精神疾病的早期症状。

爱红装的男战士

炎热的夏天,某科室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小护士们挂在值班室的内衣、短袜等女性衣物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开始大家没在意,后来发现短短一个星期,有5名护士的物品失踪,于是科室把此事报告给保卫部门。经过细致调查,在一个病人的床头柜里找到了护士们失踪的物品,而这个病人居然来自部队,是个不爱说话的战士,名叫小江。

当保卫干部询问小江,为什么这样做时,他耷拉着头,一言不发。医院联系了小江单位的领导,很快,连队干部赶到了医院,对小江的行为大加训斥,恨不得骂他一声:“臭流氓、神经病。”突然一位领导发出疑问:“这人是不是真的精神有问题?”于是小江作为“准神经病”在大家的陪同下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小江长相普通,瘦高个,坐在椅子上不停地发抖,可见内心是有些紧张和恐惧,也许他很忐忑在我这里将要受到怎样的“礼遇”。

我留下他单独在咨询室,开始我们的咨询。我问:“需要我为你做什么?”他喃喃地说:“我不是流氓,我不是神经病。”

我先让他做了一套量表,测评结果轻度焦虑。我说:“你能说说为什么要拿女生的东西吗?”他低垂着头,不说话,我说:“如果你愿意告诉我,我会尽力帮助你走出困惑,而且我们之间谈话的内容是保密的。你的隐私,我不会泄露出去。我们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希望你摆脱困境,你也不想别人说你是流氓、神经病吧?”

小江抬起头,看着我,迟疑着说:“我不知道为什么会去拿那些东西,反正看见了就想要,有一种冲动。我是不是真的有病啊。”我说:“你喜欢女人的东西吗?”小江说:“喜欢。”我问:“那你穿过吗?”小江脸红了:“穿过,不过是小时候。”

原来小江出生在小县城里,是三代单传,爷爷奶奶为求孩子平安成长,特意给小江取乳名“燕子”。他的妈妈更是把小江打扮成女孩样,从小给他留长头发,穿花裙子,和女生一起玩。因此小江的脑海中留下了女孩子温顺听话、讲卫生、乖巧的印象,他的好朋友也多是女孩子。高中毕业后,家人发现小江过于内向、腼腆,为了锻炼这根独苗,就把他送到部队。

我问他:“以前拿过女孩东西吗?”小江说:“拿过。读初三的时候,我的同桌有一次趴在桌子上睡着了,她的手绢掉在地上。我给她捡起来,突然闻到手绢有一种清香味,特别好闻,就没还给她。后来断断续续地也拿过。”

小江告诉我,他还没有女朋友,因为女孩们都嫌他有些“娘娘腔”和乱拿东西。到部队后,紧张的生活和训练让他暂时忘掉了女性用品的诱惑,直到住院有机会接触到女性,他那不安分的手又开始想入非非。

我说:“你觉得自己这样做,好吗?”他摇摇头:“不好,可是我控制不了,好像脑袋里有两个声音,一个说不能拿,一个说拿吧、拿吧。我痛苦死了,我不想这样下去。救救我吧。”

其实,小江并不是思想素质低下,或者道德败坏,而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恋物癖。

所谓恋物癖是指对性的标志物,而不是性爱本身获得性满足的性心理障碍。恋物癖种类很多。如对异性贴身用品、异性身体某一部位的迷恋(包括恋足癖、恋发癖)等。恋物癖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同时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所以需要治疗。

我首先对小江进行疏导,让他了解恋物癖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以及恋物癖的本质特点,让他对自己的病症有一个正确认识,从而提高治疗的决心和信心。然后运用认知疗法,让小江回忆患病过程,指出根源和危害,令他对自己的病因有所领悟。最后采用厌恶疗法,在小江的手腕上套一个厚实的橡皮圈,当小江产生了恋物冲动时,便给其一个强性刺激,让他拉弹橡皮圈去弹击自己手腕,感到疼痛,从而控制这种欲念,直至病态现象消失。

我向有关人员汇报了小江的情况,是一种心理障碍而不是精神疾病,希望得到他身边战友的理解和配合,帮助他战胜心魔。

小江走出咨询室时,我告诉他,最重要的是把精力放在平时的学习和训练中,不要为此背上沉重的包袱。相信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克服,你一定能走出恋物癖的阴霾。

【相关知识】 恋物癖的主要特征是患者所使用的物件主要有女性内衣裤、丝袜、皮衣、高跟鞋以及女性身体的某部分(例如头发、手部)等。物件的触感与味道是很重要的特性,它会影响患者的使用意愿。物件获得方式通常是买或偷,有时候偷窃的犯罪行为会反客为主,亦即偷窃行为的兴奋与紧张,会增加刺激,所偷物件反而变为不是那么重要。对恋物症患者作诊断、治疗时,需要多方了解,包括:(1)详细的性活动历史;(2)对性行为与性活动的态度;(3)性知识;(4)患者人际社交技巧与自我肯定行为;(5)酒精与药物的使用情形。对其使用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解决儿童早期的冲突与创伤经验,一旦内心的焦虑消减后,则不适当的性偏差行为就会逐渐消褪。最后要告诫为人父母者,千万别把孩子作异性打扮当儿戏。当发现孩子有此倾向时,须及时找心理医生做相关治疗。

都是偏执惹的祸

炎热的夏天,火辣的太阳把地面烤得松软,人们都尽量避免出门,躲在房间里享受难得的凉爽。

做完预约的咨询,我正稍作休息,两名军人走进咨询室,瘦高个的是名中尉,中等身材的是名下士。中尉递给我一张送检单,问道:“您是心理医生沁慧吗?”我点点头,他面露喜色:“太好了,这是我的证件,我是某部排长高天,这是我单位战士董礼,我们有问题想向您咨询。”

高排长介绍道,小董当兵已五年,性格内向,工作踏实,在连队一直表现不错。前段时间刚探亲回来,大家却发现他变了一个人,日常生活懒散,训练心不在焉,老是走神出错。排长批评他,他不接受,说排长故意找茬;战友安慰他,他不领情,说别人幸灾乐祸,取笑他,生活中也疑神疑鬼,说有人要陷害他。上周五晚上,同舍的一名战友起床去厕所,经过他床边时,他马上警觉地坐起来,问别人:“你鬼鬼祟祟地想干什么?想偷我东西还是想害我?”那名战友哭笑不得,他怕影响其他人休息才轻手轻脚,没想到竟然有人这样怀疑他。两人争执起来,小董还要打人。事后,连队干部找他们了解情况,得知具体原因后,向小董解释。可小董仍然坚持说有人要害他,甚至说自己听到了别人听不到的声音,密谋要整他。大家这才感觉到事情有些严重,怀疑他心理出了问题,于是安排高天和他一起来到咨询室。

高天叙述时,我注意观察小董,他目光呆滞,表情淡漠,举止拘谨,似乎别人在讲述一件和他不相关的事情。高天讲完后,我问小董:“刚才排长说的事情是这样吗?”小董神情变得有些神秘:“是真的,我给你讲,他们要害我,你别相信他们的话。”我说:“你听见有人说话,可是为什么其他人都听不见呢?”他说:“不知道,反正他们在商量怎么害我。”我问:“你是经常听见,还是偶然会听到?”他说:“有时候吧。”

我继续问:“你最近有什么事吗?”他摇头,我说:“你休假回家,做什么了?”他很沮丧:“没什么,他们都要害我。”“谁?怎么害你?”小董说:“唉,女人没一个好东西。”我说:“你恋爱了?”小董有些激动:“我参军前,谈了个朋友叫小芬,她是我的高中同学。后来我当兵,她考大学。我省吃俭用,用自己的津贴资助她读书。去年小芬大学毕业了,我想着退伍后就和她结婚。这次休假,我回去找她,她却不理我。让她哥来告诉我,说她已经有了新的男友,很有钱,要和我分手。如果再纠缠她,就要教训我,给我好看。我当时气得大脑一片空白,真想拿刀去杀了她,回到家,我躺了三天,不吃不喝,脑子里乱七八糟的,家里人问我,我也不想说,觉得自己太失败了。回到部队后,感到精力有些不集中,不想参加训练,觉得没意思。后来我发现我的事被某某知道了,他们就聚在一起嘲笑我,讽刺我。我更加生气,头痛得厉害,睡不着觉,老想打人。”

我问:“你确定他们在说你吗?”小董点点头,高排长插话道:“班上的战士肯定不知道小董失恋的事情,我们也是最近才听他说的。”小董不服气地说:“他们都知道,经常窃窃私语说我坏话。”

我让小董做了心理检测量表,结果显示重度焦虑、重度抑郁。我初步判断小董的表现为偏执型人格的症状,也就是妄想型人格障碍,属于变态人格或人格异常的一种。这种异常会在遭受严重挫折或不顺心的逆境中不断加重,有的人甚至会发展成为偏执型精神病。

正常人的情绪反应不论喜怒哀乐,均与外界环境和思维内容协调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自控性。而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改变常毫无原因,或因一个较小“刺激”引起巨大“反应”。许多精神疾病好发在青壮年,在工作中,有些单位把某些精神病人早期的病态思维和行为改变当作思想问题和无组织纪律的表现,而给予不恰当处理,使其得不到及时治疗,甚至导致行凶、自杀、放火等恶性事件的发生。

小董平素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女友和他分手,让他深受打击,百思不得其解。他烦闷的心情无法宣泄,情绪变得紧张恐惧、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倍加注意。当看到有人在旁讲话,就想是否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以为是影射自己;或把领导的一般谈话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怀疑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他却坚信不疑,无法说服。他这种没有事实根据,又坚信不移和无法说服的病态思维即为妄想。

偏执型人格的矫正,需要医生、家庭和社会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应采用心理治疗为主,以克服敏感多疑、固执、不安全感和自我为中心的人格缺陷。我向高天说明了小董的情况,针对他目前已经出现幻听、幻视等精神障碍,建议及时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以免延误他的治疗,并要重点看护,防止各种意外的发生。

漫漫人生路,充满坎坷和矛盾,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当认为自己受到不公正对待时,一定要冷静,时刻告诫自己不能冲动,不要“走极端”。学会自我调节,换位思考,尽量保持平静心态,用正确的态度解决问题。可以通过谈心疏泄情绪,也可积极参加适宜的文体活动,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使心理得到放松。“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退一步风平浪静,让自己的生活海阔天空。

【相关知识】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将偏执型人格的特征描述为: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值观念。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

具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很难与人交往,周围人应该经常同他们交流,逐渐得到他们的认可,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逐步扩大交友范围。让他们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在此基础上,使他们逐步了解和认识到自身人格障碍产生的原因、危害及纠正方法,形成一个比较全面的自我概念,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并树立起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信心。

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小田是单位一名助理工程师,身材魁梧,性格外向,平时见到谁都是乐呵呵的。周五快下班的时候,他到咨询室找到我。

“黄姐,帮帮我吧。”小田一脸愁容,坐在沙发上开门见山,我笑:“遇到什么事了,给姐姐说说。”小田说:“你知道我准备结婚的事吧?”我说:“知道,听说是下个月吧。”“是的,婚宴都订好了,请柬也发了,可是我现在却不想结婚。”

我问:“为什么?和女朋友吵架了?”小田吞吞吐吐地说:“没有,她挺好的,是我,我的问题。”我故作吃惊:“有新的目标?”小田说:“不,我的初恋回来了。”

小田不停地搓手,缓缓地说:“我在军校上学时,喜欢一位女同学。她是我的初恋,我们交往几年中,有甜蜜有争执,更多的是幸福和开心。我甚至幻想过我们结婚的场景和今后的生活。可让人想不到的是,快毕业那年,我将过多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和训练上,有些冷落她,她居然和别人好上了,我知道后非常生气。狠狠地骂她,差点动了手,后来我们就分手了。分手以后,我大病一场,对她念念不忘,也没有再谈女朋友。”

外表粗犷的小田原来还是感情细腻的痴情郎,真是人不可貌相。我问:“后来呢?”

小田说:“后来有一次军校同学聚会,我见到了她,互相留下电话,慢慢恢复了联系。她在另一座城市工作,并告诉我,她已经有了男朋友,很快就会结婚。我当时心里空荡荡的,对她也没什么念想了。最多就是逢年过节时互相发发问候短信。我以为自己慢慢会忘记她,可是有时心里还是会挂牵她。我真是没用。现在,我和女朋友交往快两年,她是个老师,人不错,对我很好,双方家长都催着我们结婚。我今年也快奔三的人,我想结就结吧,反正人都是要结婚的。可是,上周六她给我打来电话,说她已经调回我们这座城市,还约我见面。”

“见面了吗?”我问,“见了,我以为没什么。谁知一见面就完了。”小田苦笑道,“她说自己现在单身,以前对不起我,想重新和我开始。”

我说:“那你怎么回答?”小田说:“这就是我纠结的原因,我答应了她,可又不知道怎么面对现在即将结婚的女友。这一切像不像电视剧?我是不是很坏?”

艺术来源于生活,正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痴男怨女,正因为生活中有那么多难以预料,我们的情感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我们的内心才酸甜苦辣耐人寻味。

我说:“小田,你很坦诚,那我想问你几个问题,请你认真仔细地回答。1、你爱现在的女友吗?为什么?2、你爱自己的初恋吗?你愿意为她抛弃一切吗?3、你心目中的婚姻和家庭是什么样的?”

小田沉思了片刻:“黄姐,说实话,现在的女友爱我超过我爱她,和她结婚,大家都说我会很享福。而以前的女友,父母都不喜欢,说她花心,可我就是一直忘不了她,有时甚至会把现女友当成她。我愿意为初恋放弃所有,被大家责备,唯一觉得对不起的是现在的女友,因为我伤害了她。”

小田的问题很具体,虽然不是很严重,但是处理不好将会伤害几个家庭。我建议小田先不要急着做决定,而是好好梳理自己的情感世界。

初恋总是如此美好,也让人如此难忘。即使有些人的初恋并非如想象中好,当初的另一半也并非如此优秀,但是初恋就像一个永远抹不掉的回忆,让人想忘也难以忘记。那么初恋为什么如此吸引人呢?

心理学认为,青年男女到了青春期,一般都会为自己虚构一个“梦中情人”,创造一个抽象的理想对象,都会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择偶“模型”。这个模型或具体或抽象。并会按照这个“完美的异性模型”,在生活中寻觅、人群中探索。不知不觉,终于有一天,那个朝思暮想的时刻到来,从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张似曾相识的面孔,你会情不自禁地惊叹:“好面熟啊!”眼前的她(他)同自己心目中的审美理想发生了奇妙的吻合。初恋便是异性爱由抽象意识转变为现实的开始。但初恋往往又无果而终,记忆中的那个人,便成为一个他人永远也无法取代的人,甚至变成了与他人比较的一个标准。而这个人并非是最初的那个真实的人,但却是被我们自己偶像化的一个标准。

小田虽因前女友的“花心”而分手,但却对其念念不忘,究竟是痴情还是在怀念一种感觉,需要他认真思考;而小田有意无意会把现女友当成前女友,一定程度说明现在的女友并不是让他十分心仪的对象,因此他会有比较。换句话说,初恋的出现并不是他不想结婚的理由,而是借口,他和现女友的感情并不牢固。当他遇到自己真爱时,所谓初恋也就真正成为一段美好回忆了。所以小田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是前女友和现女友,谁是自己的最爱?是真的在乎前女友,为她放弃一切,还是只把她当作一段美好回忆,留恋当时相处时那种纯真、美好感觉?其次对现女友,需要小田深思熟虑,是否自己将要共度一生的人?要知道婚姻比爱情更多的除了激情,还有责任。

后来,小田暂时取消了婚约,在单位引起不小的轰动,事情沸沸扬扬,旁人议论纷纷。我想,只要小田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认真对待自己的感情和婚姻,他仍是一个负责任的好男人。

【相关知识】 初恋难忘的“契可尼效应”:西方心理学家契可尼做了许多有趣的试验,发现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这种现象被称为“契可尼效应”。例如,你在数学考试中要答100题,其中99题都完成得很好,就是剩下的那一道题把你难住了,没完成,未得出答案。下课铃响了,你交卷后走出考场,与同学们对答案,那99题都有正确的结果,而那未完成的一题,同学告诉了你答案。从此以后,那未完成的一题被你深刻而长久地记住了,而那99题却被你抛到九霄云外。未获成果的初恋是一种“未能完成的”事件,因而未果性是我们对初恋念念不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谁动了我的快乐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物质优越丰裕,生活丰富多彩,然而,我们的内心却感到空虚无聊、悲观失落、无法快乐。那灿烂的阳光、美丽的世界、优越的生活,难以改变我们紧锁的双眉、忧愁的面庞、淡漠的表情,一个“囧”字仿佛在问:谁动了我的快乐?

来自农村的小许考入地方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某部队医院工作。毕业前小许憧憬万千,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贫寒的家境。可一年多过去了,小许变得心灰意冷,原本对生活的无限遐想与期望随着单调的生活环境、紧张的工作强度以及恋爱的数次受挫而逐渐灰飞烟灭。尤其大学同学在地方医院上班,经济收入是自己的两三倍,就更让她感到心理不平衡。加之性格较为内向,小许逐渐变得悲观失望、抱怨重重,每天都愁眉苦脸、郁郁寡欢,提不起工作的热情。由于少言寡语,小许也没有知心朋友,一天深夜,绝望无助的她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割腕自杀,幸被同事及时发现才以得救。

出院后,小许来到了咨询室。她眉清目秀,个子不高,带着眼镜,有些拘谨和呆板。

我说:“你现在心情怎么样?”小许摇摇头:“不好。”我问:“有什么烦心事吗?”她迟疑着说:“太多了,什么都烦,做什么都没劲。”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在你二十多年生活中,什么时候最快乐?什么事情有意思。”她痛苦地回忆着:“没有,我从来就没有快乐过,什么都没有意思,睡也睡不好。每天头都昏沉沉,像要裂开似的,三更半夜躺在床上眼睁睁地等着第二天到来。我都快疯了,不想活,太累。”此时的小许仿佛蜷缩在孤独黑暗的角落里,看不见一丝亮光,她不知道自己活着的意义。本应是感受生如夏花的青春年华,却把自己变成一片即将凋零的枯叶。

经过心理测试和相应检查,小许患上了抑郁症。而在咨询门诊,自称患“抑郁症”前来咨询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原因多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对工作现状、待遇不满意以及对未来生活无法保障所致。再加上超强的竞争意识及工作压力,孤身在外缺乏朋友及亲人帮助支持等,使大家都被“抑郁”压弯了腰。

我说:“你想不想换一个工资更高的工作?”她的目光闪烁着:“想。”“为什么要更多的工资呢?”“为了生活更好。”“那么生活更好的表现是什么呢?”小许沉默了。

金钱只是数字本身的物理符号,我们想拥有更多的钱,可我们为什么想挣更多的钱呢?是为了生活更好。更好的表现就是得到幸福和快乐。挣大钱不应成为我们的目的,只是手段。因为,对人本身最有用的不是财富,而是幸福本身。当我们关注财富积累时,请不要无视幸福感的增加。社会资源有限,机会也并不完全平等,财富不可能会被每一个人所拥有。但是幸福感受和快乐心情却是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珍惜你的幸福感受,只有它才是你触手可及的宝藏。

小许的治疗除了心理疏导外,还需要相应药物治疗。在对她的疏导中,我希望逐步改变她的错误认知,放下心理包袱。

我为她制定了治疗方案:1、进行适当锻炼。锻炼后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作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忧郁症患者共有的孤独感。建议小许每天步行1500米,力争在15分钟内走完。以后逐渐加大距离,直到30分钟走完3000米。2、改变认知。当出现问题时,要学会及时识别错误并记录下来。先写下自己的错误想法,再写下一个较为实际的选择答案,其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想法。写完后,询问自己:“这会是真的吗?”然后再考虑:“从另一个方面该怎样看呢?”3、发现快乐。减轻压力,轻松面对生活。作为农村孩子,通过不断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已经是很成功的事情。生活中受到挫折时,可暂将烦恼放下,去做你喜欢的事,如运动读书等。待心境平和后,再重新面对难题,思考解决办法。4、规律生活。安定的生活是抑郁症患者最需要的,早睡早起,保持身心愉快,以愉悦的心情面对每一天。凡事都要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期以增加个人生命的彩度与亮度。

小许疑虑地看着我,仿佛在问:“能治好吗?”我说:“抑郁不是人格缺陷,也不是精神分裂,其实是每个人都可能遭遇的心理疾病。患上抑郁症就像我们的情绪感冒发烧一样,虽然现在很痛苦,但只要对症下药,是能康复的。相信我也相信你自己,生活处处充满期待。让我们共同努力,把这个偷走快乐的小偷驱逐出境。”

小许点点头。

【相关知识】 抑郁症的主要症状:(1)情绪低落:起初可在短时间内表现为各种情感体验能力的减退,无精打采,对一切事物都不感兴趣。病人感到‘过失”和眼前的“不如意事”纷纷涌上心头,萦回不去。瞻望未来渺茫暗淡,欢乐之情完全消失,渐萌发厌世之念。沉重的情绪忧郁总是带来自责自罪,一再要求处理。病人可能因罪恶妄想而拒食。情绪极度低落时可自杀或自我惩罚。(2)思维联想缓慢: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一言一行都需克服重大阻力。最严重时,可呈木僵状态。激越型抑郁症病人,言语动作都明显增加,焦虑恐惧,激动自伤,危险性很大。(3)动作尤其手势动作减少,行动缓慢:少数抑郁状态严重者,可缄默不语,卧床不动,称抑郁性木僵状态。自杀企图和行为是抑郁症病人最危险的症状。可以出现在症状严重期,也可出现在早期或好转时。病人往往事先有周密计划,行动隐蔽,以逃避医护人员的注意,因而自杀往往成功。

抑郁症的治疗方法很多,如心理治疗、睡眠剥夺治疗、光疗和电痉挛治疗等。当代仍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需要指出的是,抑郁病人常有消极悲观念头,重者轻生厌世。心理医师应高度警惕并告诫家人严加防范,条件允许最好住院治疗。

你可能感兴趣的:(情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