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和微信公众号的那些事

     大一刚来到,看到风风火火的社团招新,一个“高大上”的广播台吸引我的眼球,虽然声音不过关,好歹高中的文章应该还是能拿出手的吧。于是,后来就进了这个“高逼格”校级组织,也就是后来的大学生传媒中心,后来一待就是两年。

      有一天收到部长的短信,校那边有老师要招微信管理员,要求文笔好一点的。大一刚开始用微信的我,觉得微信是个神奇的东西。那时我的朋友圈都是转发订阅号的文章,“新奇”的订阅号关注越来越多,觉得后台的管理自然更加神秘。虽然已经身兼多职,还是毫不犹豫意识强烈地,就这样报名说要去。

      后来,领导第一次约见,作为一个连微信登陆网站都不知道的新人,不知哪来的自信,觉得什么都可以学,只要我想学。后来老师告诉我基本的东西:网址,文章编辑群发等等。大一就是好,一切都很新,还有一颗热情的心。就这样开始了管理微信公众号的苦逼生涯。

      这时候,第一届大学生传媒中心正式成立不久。大学几年,这个组织大大地影响了我的交际圈,然而这里就先不扯这么多。这里的大神各怀绝技,有想法也有实力,这里还有我高中同班两年半的好朋友,后来和他一起运营传媒的公众号,也就是后来的声声君。在这个自由开放的平台,让我尽情发挥了文案编写能力。尽管我还有其他工作,忙的时候很忙,但是编写文案的时候却越写越有动力,费尽心思想写得更好一些。管微信的都苦逼命,蜗牛的网速、头儿的挑剔、强迫症的作死,有时苦尽心思,想文案设计排版,还是会被挑出毛病。有时以为内容新奇,却没有想要的阅读量。读者可能首先关注题目然后看内容,然而管理员打开公众号的文章,第一时间是拉到最后看阅读量。

       为了学习其他公众号,做得更好,关注了越来越多厉害的公众号。渐渐发现,写文案在微信运营中还是最基本东西。为什么别人公众号里面功能、排版,技巧都很强大?怎样才能做成那样的公众号?为了突破“当时的瓶颈”,陆陆续续问了很多人,细心留意别人的亮点,查了很多资料。终于有了些眉目,那一瞬间如获至宝、如鱼得水,传媒的小伙伴也看着我从一窍不通的生手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记得跟部门的小伙伴说过:“有文采有技术加起来应该会很恐怖的。”但是因为一心想回到学院,我离开了传媒,离开了声声君。

     这段时间学到的东西,才开始用起来,一波波惊喜才刚开始来临。我用心把另一个公众号建设得更加实用强大。后来,因为工作,老师提出很多求,然而我都一一实现了,他惊讶地问我:“你什么时候学的,记得你以前什么都不会的喔。”印象最深的是跟他做一个投票后台,由于素材较多时间紧急,白天商量好之后,晚上12点半,他电话过来说现在开始做吧。本来想着要自己做了,但是后来他跟我一起奋战到凌晨3点多,我想这是我遇到最好的一个“领导”了。后来,他们把当我技术员来用,已经忘了当初找我是因为听说我文采好。

     第二个惊喜是因为微信公众号收到黄导的邀约,加入了一个厉害的团队,然后遇到传闻已久的各位大神,开始近距离接触PS、摄影、视频后期,看到了高大上的航拍。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羡慕用技术做出来的成果,开始关注学习更多这方面的东西,尽管很多东西还没学到家,但是我想现在已经走到了某一步,还差一个突破口。而加入团队,带来的何止这些,我看到志同道合的一群人做同一件事的快乐。我看到很多新想法新技术,看到很多牛逼的大神,然后可以看懂他们的成长经历。暑假,团队接了一个外面的单子做,航拍房地产工程项目,我和黄导跟着老板跑了东莞各个镇区,飞到了河南河北安徽。由于连续跑几个省,加上各种意外,坐了高大上的飞机,坐了矮穷矬的三轮车,也坐了10个钟的大巴;住了豪华酒店,也住了临时招待所;吃了丰盛的大鱼大肉,也吃了接地气的当地美食;喝了高逼格的红酒,也喝了当地的特产啤酒;认识了斌哥这位生意场的老江湖,也认识了会写歌唱歌弹琴会航拍摄影会写小说的年轻人鹏飞。直到现在,还是偶尔会跟斌哥吃宵夜吹水。以前从没想过在大学有这段奇妙的经历。

      后来,经人介绍,我帮忙建设校官方微信号,领导说暑假可以推荐我去东莞报业传媒集团实习,那边有专门的技术学习,叫我考虑考虑。然而想学的热情还是不能打败实习期间需要的住宿费和生活费,也就拒绝了。接着,我认识了公众号圈子里面的很多人,看到他们玩的自媒体,看到他们的新创意,新技术。然而由于我还没想把这个列入大学计划,同学朋友的邀约之下,还是没有去做一个自媒体公众号。最多像现在这个号,偶尔发发牢骚罢了,在后台收到师姐的留言说:“孩子,你发的每一篇我都会看!”感动的哗哗哗!昨晚徐yan说:“靠,每次都搞得这么文艺,我都不敢投稿了!”现在不文艺了,你还投稿吗?

     大三,选择回到了学院,来到了书记团,学生干部之路也算是有始有终。也许是命,学院的公众号又“飞到”了我手里,然而庆幸的是,在我离校之前,还可以把我学的教给他们,看到小潘同学那一次逃课回来排版编辑,我看到了当时苦逼的我,决定是可以把所学不多的都教给他。再到后来,几个老板找到我,当我接过他的名片——“中央电视台编导”,瞬间惊呆。“我们想跟你合作做一个项目,把它做大,我们有资源,但缺你的技术和想法。”我当时破口而出的是:“如果我现在是大一或者大二,我就答应你了。”多么尴尬的大三狗,即将离校的大三狗。大学什么都可以尝试,但是离校之后,没有用来“试错”的成本了。医药狗,还是要好好考试,好好准备明年的实习。

       至今,微信公众号这条路其实还没走完,还会有什么惊喜出现我也不知道,可能因为这是一个业余爱好,所以才有这么多“意外惊喜”,如果太有目的性就不叫惊喜了。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生生活的经历中,微信公众号这种“东西”贯穿了我几乎整个大学生涯,也因为它,衍生出了很多难忘的经历。

    本期作者:晨韵风

  微信公众号:cyfwx0310


你可能感兴趣的:(说说我和微信公众号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