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它#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作业-2-第16组-

我和它#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作业-2-第16组-_第1张图片
原文片段

I重述

感觉我们像是进入了手机控制人类的时代,地铁上,饭桌上,聚会时,人们低头看手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适应了网络上的交流,面对面交流越来越不习惯了。当别人跟我们说话时,我们会时不时看看手机,生怕遗漏一个微信。没有心理层面的沟通,只是想获得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生理学上这种冷漠对待的方式叫“动因性”。这种方式交流方式会让倾诉的人感到受伤,不想再沟通,人们之间的情感交流慢慢疏远。

与“动因性”相反的是“共融”,后者是高度重视对方的感受,感受到对方的情绪,与对方产生高度一致性。彼此产生反馈,形成正反馈,双方享受彼此的感受,在交流中改变,成长(新知)。

A1关联过去

不可否认,我也是一个手机控,半天不见手机,整个人会很不舒服,感觉错过无数重要信息。以至于在照看儿子时,手机也不离手。儿子在指定的“安全区”玩耍,我看手机没有问题,但是,儿子爬出去,有次,我反应不及时,儿子碰到桌角了,头上鼓出一个大泡,哇哇大哭。

照看小孩时,我采用了“动因性”,觉得只要他不受伤就可以。然而,照看小孩不受伤是最基本的要求,认真感受对方的需求,与他产生情感共融,及时给予反馈,适时教他一个新的知识(动作),或纠正他不好的行为习惯。重要的是让小孩感受“专心做事”,而不是“三心二意”。

A2指导未来行动

采用情感共融与家人认真相处:

1.照看儿子时,不看手机,陪他一起玩耍,感受他的情绪,陪他一起笑,配合他的动作;

2.跟老公交流时,放下手机,看着他的眼睛,体会他的情感,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一分钟,然后再做出应答。

先实施一周,根据儿子与我在一起是否很开心看效果;看老公对我的不满意有没有减少。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它#知识体系精深营#7月作业-2-第16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