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突围

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一个对产品平台与方向有着很深执念的人,比如对ToC的Native App、可穿戴设备OS等相对热门或新颖的领域充满钻研与设计的激情,而对其他类型的产品则不那么感兴趣。但最近却越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新人,不应早早就把目光定死在一个狭隘的领域,或者随波逐流地不断追求最热最新的平台与方向,而应破除自己思维上的枷锁,多接触、多尝试、多思考、一视同仁地对待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突出重围、融会贯通,进而发现自己真正擅长的地方,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竞争力。

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而非规范与技巧

在移动互联网当道的今天,有不少人读了一点Apple和Google的设计规范指南,会套用一点组件、动画、交互到产品上后,就自以为算是入门了APP端的产品设计;每当一个新的设计工具、平台规范推出后,都有一大波人蜂拥而上去学习,然后又迅速转移到更新的工具与平台规范学习上,如蜻蜓点水般,不会深入其中任何一个。这种“设计师”做出来的产品方案,咋一看像模像样、紧随潮流(看看有多少Android App仅仅是全面遵循Google的规范就备受“设计好评”吧),但却禁不起深层次的推敲,很多地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差一点会滥用各种组件到不合适的场景造成用户的困扰,好一点也不过是循规蹈矩的Apple/Google官方App复制品,难以做出惊艳的突破性创新。他们懂得的并不是设计——在多方限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优雅方案,只是一些规范与技巧的套用者罢了,一旦交给他们一个不熟悉的平台产品设计任务便会感到无从下手,平台一冷却他们便会感到失业的焦虑,于是不断盲目追逐新兴的平台,却始终难以沉淀下可以通用的设计思维。

规范与技巧只能盛行一时,良好的思维习惯却能让我们受益长久。我以前做ToC的移动端设计,市场上有大量的竞品,也不乏成熟的规范,每次设计都有丰富的案例可以参考,但却容易因此陷入思维固化的误区,接到一个新需求总是不自觉地想拿已有的案例或规范来套用,而忽略了其间微妙的用户与场景差异,就算用户与场景完全一样,做出的也不过是缺乏差异化特征、给不了用户转移动机的平庸同质产品罢了。后来开始做一些从0起步的ToB产品,没有任何规范,找不到几个可以参考的竞品,自己之前也没有相关的设计经验,于是只有从更本质的用户目标场景动机等地方开始思考,真正理解再运用相关的信息架构服务设计工具,基于目标导向一步步分析推理出设计方案;开始的时候不大习惯这类失去参考系的产品设计,但慢慢就喜欢上了这种挑战,它让我学会了更加通用的设计思路与分析方法,而其价值也不会像规范与技巧那样受限于一块狭窄的区域、并随时可能随着科技的发展而被淘汰。

多方接触尝试,发掘真正的长处

我们以为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东西,有时可能只是随波逐流的产物;我们觉得不酷、没成就感的事情,却有可能让我们得以发挥自己真正的长处。跳出思维定势的舒适区域,也许不经意间就收获了额外的惊喜。

以前求职的时候如果有人问我对产品方向的兴趣,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ToC而非ToB,并深信自己作为重度互联网用户更擅长前者的设计;但在阿里的这几个月ToB经历过去后,我有些感觉事实并非自己之前一厢情愿的那样,理工科背景出身的我在梳理复杂信息架构时能较大程度地保持头脑清晰、一眼发现不合理的地方并从产品整体上重构优化,这些逻辑思维上的长处在ToB产品线显然有着更大的发挥空间。

如果我一直做ToC的产品线的话,恐就也难以意识到自己那些更适合ToB的特质吧,我也期待着自己在未来几年内能多接触了解不同类型的平台、产品、用户,更多地找出和施展自己的长处。很多时候所谓的“不喜欢”,其实只是不够了解罢了。

不只是交互,不只是设计,突破职能的壁垒

就如我之前的文章提到的那样,我曾偏执地把自己的职能限死在“交互设计师”内,而不乐意接触其他相关的职能,比如视觉设计、比如产品经理。

被逼着突破壁垒去做一些非交互设计的工作之初,我是有些迷惘、不自信、因急功近利而不满(对我找交互设计的工作有什么帮助)的,但现在却更感到感激,自己在职业生涯刚起步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更全面充分的锻炼,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不会那么为“交互设计师可以做一辈子吗”之类的问题担忧。而即使只是做纯粹的交互设计工作,在产品、视觉、技术上积累的一些知识与习惯也非常有用,产品经历帮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主动思考业务、视觉经历帮我们做出外表美观层次清晰的交互稿、技术经历帮我们更准确地预判和否决掉实现成本过高的方案等。作为一名交互设计师,我很感激过去有的那些产品和视觉经历,帮自己做出更加有深度、合理性的设计思考与决策。

界面之下的阅历与思考

本科面实习的时候,一位淘宝的设计师在面试结束的提问阶段给我说了一些建议,其中有一条是“多看书,各种各样的书,不只是设计类,尽可能多地打开自己的视野”,而在我们大三的专业课上,学长也提到过类似的观点。其实书也只是媒介的一种,我想他们的本质意思大概是设计师应该丰富自己的阅历,多看多经历,从生活中获取灵感。许多突破性的界面设计创意,最初的灵感都来源于生活,很难想象只会从过去的界面设计经验中学习的人能做出什么不一样的突破。

有时觉得设计和写作有些相通,缺乏阅历的人强行堆砌辞藻的文字很容易“为赋新词强说愁”,而缺乏阅历的设计师如果生搬硬套前人的轮子,又何尝不会产生类似的尴尬感呢?界面之下,我们同样有太多值得学习思考的地方。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