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朱清时的疑问 道理简单却无人正视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规模达37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各类高校2800多所,位居世界第二;学生毛入学率已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如此庞大的高等教育规模,成绩来之不易,应该说进步巨大,但大家仍不满意,更是经常提起“钱学森之问”,为什么如此规模的高校,却难以培养出杰出人才?
近日,澎湃新闻网记者采访了著名学者朱清时,他曾是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长,2009年之后,他到深圳担任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南科大建立以来,他坚持按照能力而不是按职务、职称寻找老师,凝聚了一批青年人才;坚持按教育规律建设大学,减少管理部门干预,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公认的不俗成绩。他说自己去南科大的原因,就是想回答“钱学森之问”。他的经验,应该对目前高等教育改革是一剂清醒良药;他的话,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要按教育规律办学,不要千篇一律的管理模式。朱清时说之所以出现目前状况,“道理很简单,只是大家不去正视它。”在这里他指的是教育应该多样化,我觉得从另一个方面看更加贴切。如今的高校管理千篇一律,机构设置全国一样,都存在过度干预、过度管理的现象,缺乏深层次学术研究的氛围。你在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看到这样的现象,这对高等教育来说,也是不可思议的。带来的结果就是高校同质化,从专业设置到教学模式,乃至科研路数,甚至别的不可言说的行为都一模一样,这样的高校怎么可能有活力,也不可能培养出杰出人才。
坚持多样化发展。如朱清时所言,教育应该多种多样,过去几十年我国教育界最关注的是精英教育,结果也没办成。精英教育必须有精英教育的条件,比如好老师,高的师生比,减少干预,西南联大短短七年,就成为中国高教的高峰,经验就在于此。精英教育必须“小规模,高水平”,师生比高,集中教育资源。所以,要办不同类型的教育,精英教育要重视,大众教育也要重视。不过大众教育以培养劳动者的素质为主,规模可以大,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要分开办,倡导教育的多元化。
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追求学术卓越的前提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导向,现在大学校园比社会还浮躁,这有多重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目前高校评价体系有问题,一个学院、一个系,管理人员比老师都多,比老师重要,这本身就不正常,也难以有激励机制的价值导向。高校没有管理,只有服务,把一些凌驾于教师教学之上,影响了教学科研质量。结果教授专家行政化管理,大家比级别,哪有一门心思去做学问。还有就是评价标准存在问题,科研教育等指标设置不科学,评价指标存在偏颇,难以引领学术卓越。
其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大家都心知肚明,都看出了解决的出路在哪里,就是没人站出来。正如朱清时所说,道理很简单,就是没人正视。
这是一个很多人选择两只眼都闭上的时代。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谈朱清时的疑问 道理简单却无人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