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角的镜子

拐角的镜子_第1张图片
Who am I 。

昨晚开读朱建军的《我是谁》。

先说说朱建军吧。最初“认识”朱建军是无意中在网上看到的有关《红楼梦》作者疑为明朝建文帝的一篇长文。长文的作者是一位心理学界的教授,文中多角度描绘了《红楼梦》真作者的疑似画像,将真作者指向了明建文帝朱允炆。长文的作者就是朱建军,北京林业大学教授。之前几天读完了朱建军由长文进一步而成的有关《红楼梦》作者和人物分析的《红楼梦圆》,深为朱教授博大的医人医国的心理学理想慨叹。

之所以读《我是谁》是因为在当地参加一个意象对话小组的学习,此为参考书目之一。带领者正是朱建军教授的一位长期学习者。在约六年左右心理学的学习中,我深深觉知到我的人格的缺陷,虽不至于说是致命的缺陷,但也深深地影响了从中学至今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这些缺陷,或说缺憾,像一大陀粘粘的强力胶泥,使我粘在灰暗、失意、阴郁的泥淖中不能动弹,甚至一点点沦陷,沦陷,常常令我几近窒息。

我想自救,心理学就像是在迷茫挣扎中抓着的一根稻草,好在于我的确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但也是一根一知半解的稻草。四十年迷茫后,我终于可以拨开迷雾,确定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心理学的交合之处有所作为。从前也很多时候都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了,一是方向不明,一是心力不足。目标明晰之后要在心理学和传统文化方向系统读书研究,如果可能,也完成耿耿于怀的求学求功名的未完成事件。

但前提是,或说与此同时的是,我需要首先完成健康人格的自我修习。我想说的是,我真的是不健康,亦需要直面我的不健康。

已读的《我是谁》中,有一个拐角的镜子的意象,向下的楼梯里,光线不明不暗,拐角处一面镜子,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此时此刻潜意识里的你。昨天试着看了看,有些模糊不清,像是一个白衣厉鬼的外壳,獠牙,腐臭,挂着令人作呕的涎水。今早又看,清晰了,正是这样,我不承认,再看几次,都是这样。

我相信了,这就是我,此时此刻的我。好难过,好怜惜,忍不住几次落泪。我已不怕。准备好了。刚刚看到宇文同学里的一句,我能作茧自缚,也能破茧成蝶。诚哉斯言。

引子好长。正文好短。

拐角的镜子_第2张图片
蝶变。

你可能感兴趣的:(拐角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