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

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_第1张图片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质疑腾讯的声音开始多了起来,尤其是最近腾讯市值被阿里超越之后。

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_第2张图片

在各种质疑腾讯的声音中,其中最大的争议点是腾讯现在俨然成为了一家资本运作公司,离我们之前熟识的互联网社交公司相去甚远。
根据公开资料腾讯参与股权投资的公司有:艺龙同程、金山软件、文化中国、京东、乐居、四维图新、58同城、华南城、Mail.ru、Tesla 、华谊兄弟、顺网科技、寰宇传媒、华彩控股、搜狗、众安保险、易鑫、Sea、Netmarble、Snapchat、易车网、邮储银行、唯品会、掌趣、万达、海澜之家、永辉、盛大、步步高、中金公司、微众银行、美团点评、滴滴、饿了么、猿辅导、链家、酷开、好大夫、企鹅医生、摩拜单车、货车帮、Go-jek、蔚来汽车、kakao、威马汽车、富途牛牛、转转、西山居、金山安全、每日优鲜、超级物种、supercell 、Bluehole、知乎、快手、毒舌电影、车好多、斗鱼、虎牙、趣头条、新丽传媒等等

并且根据2017年报,可以看出腾讯的股权资产在总资产中占去大半江山,这大概也是社会质疑腾讯的由来。

那么腾讯到底是社交公司还是资本运作公司?

我也对这个问题有所疑惑。要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回到腾讯对自己的定位上。
根据CEO马化腾对腾讯的定位,腾讯要「连接一切」,成为互联网连接器。姑且将这当作腾讯的未来,来审视是否符合腾讯目前的举措。

如果将腾讯看作是互联网社交公司,那么它的产品目前是符合这个设定的,但倘若要做一个「连接一切」的公司,仅凭腾讯目前的产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对于某些产品和服务,腾讯选择股权投资而不是自己去做,其实也可以算做是大智慧。
从之前的做电商和京东、阿里竞争,到做社交平台和微博竞争,这些失败的案例让腾讯意识到自己的特长是资本流量,所以2014年后腾讯开始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将版图中不擅长的板块交给更专业的人士去做,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打法,至少目前从财报来看,还是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但是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是养虎为患。提供流量和资本给合作伙伴难免不会遇到伙伴变对手的情况,毕竟流量和资本不是强连接,待伙伴成长之后可能会有「单飞」的需求,甚至到时候反噬腾讯自身的宏图。目前在个别领域已经初现端倪,但我也相信腾讯管理层已经看到这个问题,未来如何处理好这个问题自有其相应的对策,市场也不必过于担心。

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_第3张图片

另一个广受质疑的是腾讯逐渐没有了激动人心的产品出现,并且在一些新的社交领域逐渐失去领先的位置。这就引出腾讯的未来是否要立足于产品的问题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一家公司的最大价值在于其能提供无以伦比的产品或服务。那么腾讯的产品和服务是什么?
用户最熟悉的腾讯产品无外乎游戏和社交app,它的服务大多也是基于此。这也可以从财报中略知一二,超过腾讯主营收入一半的是来自游戏、社交的增值服务和少量服务收入。

所以实际上,腾讯在新产品的开发上落后竞争对手是不争的事实。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还要回到「3Q大战」那个时候,腾讯赢了争论却输了口碑,这是为何?

早期的腾讯其大量产品都有明显的抄袭痕迹,导致部分业界人士对马化腾的这种作风嗤之以鼻,所以3Q大战之后马化腾重新对腾讯进行战略定位,做出了连接一切的规划,并很少和对手正面竞争,而是更偏向于采取股权投资的方式来竞争。

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_第4张图片

但我想补充的是,不管是直接开发新产品还是股权投资相关公司,用户在乎的是更好的产品和更便捷的服务,而并不十分在意产品是谁提供的。反观早期腾讯的「抄袭作品」为何有市场,也是因为给了用户更好的选择,于是用户选择买单。所以从这一点来说,腾讯不必过于在意口碑的桎梏,只要产品和服务够优秀,市场会自己投票的。

另外一个关于社交公司的思考是,社交公司究竟要个怎样的未来,这是不是一个好模式?
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点是,为何公认拥有大智慧的巴菲特没有投资腾讯或者Facebook,而是在科技领域选择了苹果?

是因为互联网社交公司超出了「股神」的能力圈,还是因为股神不看好这个商业模式?
从财报中可以得出初步的答案,苹果的收入主要来自它的电子产品,而Facebook则更多地依赖广告,腾讯则主要靠游戏和广告撑起一片天。
苹果的盈利模式和用户的利益是贴合的,而Facebook和腾讯的盈利模式不可避免地要与用户或多或少的有所冲突。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在商业中也能适用。腾讯的某些做法广受媒体诟病,以及近来Facebook的「泄密门」也能给我们一些警示。

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_第5张图片

社交公司的未来应该如何走,相对于苹果这样的科技公司,还是后者来得更直观也更长久,讨论到这里也不得不佩服股神的眼光老辣。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股东需求的是回报,用户需求的是产品和服务,对手需求的是超越,而至于腾讯自己需求的是什么,除了马化腾自己没人能够回答,我也希望腾讯能够坚守自己的初衷,尽管我并不知道那个初衷是什么。

但媒体指出的问题毕竟是真实存在的,并且能够指出来也是件好事,让腾讯的管理层能够更进一步地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

希望五年之后,我们能拥有一个不一样的腾讯,到时再来回顾此文时,能获得另一番领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年腾讯之惑,五年后我们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