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了,是刘郎,不是牛郎。
而且,这个刘郎,还是他自己在诗中的自称。这首诗叫《游玄都观》,又叫《元和十年自朗州承诏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作者就是这个刘郎,刘禹锡。诗写于公元815年二月。此时的刘禹锡,44岁,刚刚度过十年贬谪生涯,返回长安。
诗是文言,下面翻译成人话:
京城道路上人潮汹涌,尘土扑面而来,因为大家都去玄都观看桃花。我刘郎也去凑热闹看了一下,原来玄都观里近千棵桃树,全都是我离开京城之后才栽种的啊。
玄都观,位于长安朱雀大街崇业坊附近。都说观内桃花好看,刘禹锡就去看了看,顺便写了首诗,诗的意思也都在这儿了,都是看桃花,都是看花人。
在我们看来,诗中全是桃花,没有政治。刘郎就是去看了个桃花,然后写了首诗。
但那得分谁看。在有的人看来,诗中全是政治,哪有桃花?
全是政治,那就麻烦了。刘禹锡得罪了一大帮人。
他得罪了什么人?从根儿上说,是一帮死太监。问题是,看个桃花,写了首诗,至于吗?怎么就和死太监有关系了呢?
原因,还得从十年前去找。那一年,34岁的刘禹锡参与了“永贞革新”。听着很高大上的一个活动,但是直白一点说,“永贞革新”就是唐代皇帝向自己的家奴——死太监们夺回财权、兵权的一次努力而已。而且,这个努力在164天之后,还失败了。
失败的后果很严重:唐顺宗被赶下台,跟着唐顺宗掺合的“二王八司马”骨干们,一律处死的处死,流放的流放。其中,就有咱们的刘郎刘禹锡。
也就是说,十年前,刘禹锡就栽在了一帮死太监手上。太监,有这么狠?
话说我国自从发明太监(准确点说应该是“宦官”)这类奇葩人种以来,哪个朝代的最狠?
还真不是明代。别看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死太监一个个大名鼎鼎,威风八面,今天办这个,明天办那个,办死办挺了不少忠臣志士、文化名人。可真要是在皇帝那儿失宠了,只需要一寸长的小纸条儿,死太监也得乖乖地被办挺。明代的死太监,也就是个家奴的底子。
正所谓“太监不狠,地位不稳”。真正的太监猛人,盛产于唐代。他们由家奴变主人,他们的狠,主要是狠在手中有兵权,动不动就废立皇帝,兴致来了,还可以杀个把皇帝。这个狠法,岂是魏忠贤们可以望其项背的。
刘禹锡此时得罪的,正是这帮死太监中的极品,手握兵权的死太监,唐宪宗名义上的手下。唐宪宗,名叫李纯,又一个由死太监们拥立的大唐皇帝。
为什么要说又呢?
因为从平定“安史之乱”的唐代宗算起,直到唐朝灭亡的唐昭宗,一共有12个皇帝,其中11个皇帝是由死太监们拥立的。除了,和刘禹锡君臣相得、情投意合的唐顺宗李诵以外。
不过,要等等,先别替刘禹锡高兴。唐顺宗虽然是太子直接即位,并不是太监们拥立的,但其实和太监们拥立的皇帝,差别不大。
因为,这个领导,靠不住。
一是兵权还是在死太监们手中,领导当上的这个皇帝,有名无实;二是领导身体实在太差,在上任之前,就已经中风,不能说话了。
领导虽然不能说话,但是很有想法。他想夺回死太监们手中的财权和兵权。财权嘛,太监们让了一步,给你;但是兵权,已经深谙其中滋味的死太监们说啥也不放。
僵持没有多久。准确地说,是164天。兵权在手的死太监们就行动了。有权任性嘛,啥不能干?这个皇帝不听话,那就换一个!死太监们仗着自己手中的兵权,又拥立了一个皇帝,唐顺宗的长子唐宪宗李纯。
那当爹的唐顺宗哪儿去了?他命苦,本就病怏怏的,在亲政不到200天后,很荣幸地成为继李渊、李隆基、李旦之后的唐朝最后一位太上皇,直接退居二线了。
新皇帝上任,所有参与“永贞革新”的兄弟们,在公元805年九月被逐出长安,其中刘禹锡被贬到湖南常德,当上了朗州司马。
在唐代,大致按照地理位置之重要、辖境之大小、户口之多寡及经济开发水平之高低,将州分出八个等级,分别为:府、辅、雄、望、紧、上、中、下。
朗州属于下州,只辖武陵、龙阳两县。刘禹锡所担任的朗州司马,级别是从六品下,而且没有岗位职责。为啥?因为此职位早已有人担任,他是“员外置”,新加的。朗州的政务,没他什么事儿。实际上,他就是一拿工资的高级囚徒。
直到,十年后他得到了唐宪宗的原谅被召回长安,并写了上面这首诗。
明白了前因后果,我们再来针对上面这首诗,确立几个变量:
变量A:玄都观=当今朝廷
变量B:红尘拂面=朝廷充满着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气氛
变量C:桃树=反对“永贞革新”、打击迫害刘禹锡等人之后,提拔进入朝廷的显贵们
变量D:看花人=在朝廷显贵身边只知道拍马屁的小人
再将变量ABCD代入这首诗,看看有什么效果:
一到长安,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气氛就扑面而来,朝廷上下充满着只知道在显贵身边拍马屁的小人。而如今朝廷里这些众多的显贵们,都是靠着反对“永贞革新”、打击迫害我们才提拔的。
味道如何?
辣,太辣了。
只是可惜,这样的辣,长安受不了,也容不下。
于是,刘禹锡在回到长安一个月之后,于三月十四日再度荣幸地被贬出长安。这次,他的目的地,是更远的连州(广东连县)。
本来,要贬他去播州(贵州遵义)的。播州,以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夜郎”。这个名字足以证明当地的蛮荒程度。
刘禹锡自己正当盛年,出这趟远差倒没有什么;关键在于他的老娘,时年已八十多岁,这让刘禹锡左右为难:留在京城吧,无人奉养,而且此去经年,不知归期,等同死别;带去播州吧,长途跋涉,道路艰险。
关键时刻,铁哥们儿出现了。
刘禹锡多年的铁哥们儿、好朋友,史上同样大名鼎鼎的柳宗元。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同科进士,两个人一起在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这一年,刘禹锡22岁,柳宗元21岁,少年得志,一时齐名,人称“刘柳”。
再次提醒,看清楚了,是刘柳,不是牛柳。
此后,刘柳在政治上、官场上同进同退,一起升官,一起参与“永贞革新”,一起被第一次流放,一起被召回长安。这一次,又一起被流放。完全的难兄难弟,真正的铁哥们儿。
柳宗元上次被流放的地方,是永州(湖南零陵),也就是名篇《捕蛇者说》的诞生地。这次呢,柳宗元被流放的地方,是柳州(广西柳州)。
为了帮刘禹锡,铁哥们儿柳宗元出面上书,要求把自己的流放地柳州,与刘禹锡互换,自己愿意代替他去播州。好歹,柳州近点儿。
柳宗元上书,再加上唐宪宗跟前的红人儿、后来的名相裴度出面说情,才最终将刘禹锡换到了连州。
这一去,就又是十三年。刘禹锡57岁了,他的母亲也已病逝于连州。
公元828年,皇帝都换成了唐文宗了,经历了23年流放生活的刘禹锡才再次被召回长安。这一次,最辣最彪悍的环节来了,刘郎又去了玄都观,又写了一首诗!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彪悍的诗句不解释。最彪悍的是最后一句:前度刘郎今又来。
经历二十三年的岁月,刘郎我,又来了。而且,桃花净尽。官场上你们狠,我斗不过你们,但我一直坚挺地活着,熬也得熬死你们。
怎一个爽字了得?
当然,在刘郎身上,并不只有熬死政敌的快意,还有着让人肃然起敬的乐观。否则,以他“二十三年弃置身”的悲惨流放经历,就不会在朋友白居易为他举办的宴会上,写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