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 框架学习3:从 EventBus 中学到的精华

关联文章:

  • EventBus 3.0 的特点与如何使用
  • 源码分析 EventBus 3.0 如何实现事件总线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超越,经过前面对 EventBus 3.0 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它相当熟悉了,现在来总结下,从这个框架里我们可以学到些什么。

读完本文你将了解:

  • EventBus 解决了什么问题
  • EventBus 的思想
  • EventBus 的编译时注解
  • EventBus 用到的设计模式
  • 值得学习的细节
  • 不足之处
  • 感悟

首先看看 EventBus 解决了什么问题。

EventBus 解决了什么问题

在日常开发中,回调的使用场景非常多,比如按钮的点击事件,网络的请求结果等等,它表示的是对某一将来可能发生事件的监听,具体使用步骤为以下 3 步:

  1. 创建一个回调接口,在接口中定义监听到事件发生时要进行的操作
  2. 需要监听的地方创建一个回调的具体实现,然后传递给事件触发者
  3. 事件触发者持有回调接口的引用,在事件发生时,调用回调接口的具体实现

非常简单的 3 步就实现了对未来事件的监听。

如果对某一个事件有多个监听,就需要在事件触发者里创建监听者列表,然后在事件发生时挨个通知注册过的监听者。这就是“观察者模式”。

观察者模式又称“发布-订阅模式”,它用于一个被观察者持有多个观察者对象的引用,当被观察者状态发生改变时,通知所有观察者进行更新。是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

不熟悉的同学欢迎查看我的 观察者模式 : 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了解观察者模式。

在观察者模式中,订阅者需要实现同样的接口,也就是只能监听同样的事件。如果想要监听不同的事件就需要创建不同的接口,在事件多了以后难免有些繁琐。

最好有一种方法,订阅者实现一个接口就可以监听不同事件,哦不,干脆不实现接口,只创建事件发生时要进行的操作就好了。

EventBus 所代表的思想,就是一种解决方案。

EventBus 的思想

Android 框架学习3:从 EventBus 中学到的精华_第1张图片

在 EventBus 中,我们无需实现接口,只要在订阅者中创建监听不同事件的方法,然后使用注解标识。

EventBus 会在编译时和运行时(取决于你是否添加索引)通过处理注解和反射的方式拿到订阅方法和所在的类,然后将订阅者、订阅方法、订阅的事件分别保存在两个属性中。

在有发送者发送事件时,EventBus 根据事件去前面保存的属性里找到订阅者和订阅方法,然后以反射的方式调用它。

EventBus 的编译时注解

源码分析 EventBus 3.0 如何实现事件总线 中我们了解到,在编译时 EventBus 的注解处理器会读取注解,然后生成索引文件。

之前 EventBus 是纯反射,经常有人说性能差什么的,这下好了,编译时注解可以加快很多查找效率。

除了 ButterKnife 使用编译时注解生成重复代码外,EventBus 对编译时注解的使用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

  • 将运行时需要进行的查找工作转移到编译时
  • 使用哈希表保存查找到的信息
  • 生成的类实现约定的接口,便于运行时调用

关于编译时注解如何使用可以查看这篇: 使用编译时注解简单实现类似 ButterKnife 的效果

EventBus 用到的设计模式

EventBus 作为比较成熟的框架,还是使用了很多设计模式的,这里复习一下。

①单例模式

static volatile EventBus defaultInstance;
public static EventBus getDefault() {
    if (defaultInstance == null) {
        synchronized (EventBus.class) {
            if (defaultInstance == null) {
                defaultInstance = new EventBus();
            }
        }
    }
    return defaultInstance;
}

经典的 double-check 单例,使用 volatile 修饰避免重排序,完美。

②Builder 模式

public EventBus() {
    this(DEFAULT_BUILDER);
}

EventBus(EventBusBuilder builder) {
    subscriptionsByEventType = new HashMap<>();
    typesBySubscriber = new HashMap<>();
    stickyEvents = new ConcurrentHashMap<>();
    mainThreadPoster = new HandlerPoster(this, Looper.getMainLooper(), 10);
    backgroundPoster = new BackgroundPoster(this);
    asyncPoster = new AsyncPoster(this);
    indexCount = builder.subscriberInfoIndexes != null ? builder.subscriberInfoIndexes.size() : 0;
    subscriberMethodFinder = new SubscriberMethodFinder(builder.subscriberInfoIndexes,
            builder.strictMethodVerification, builder.ignoreGeneratedIndex);
    logSubscriberExceptions = builder.logSubscriberExceptions;
    logNoSubscriberMessages = builder.logNoSubscriberMessages;
    sendSubscriberExceptionEvent = builder.sendSubscriberExceptionEvent;
    sendNoSubscriberEvent = builder.sendNoSubscriberEvent;
    throwSubscriberException = builder.throwSubscriberException;
    eventInheritance = builder.eventInheritance;
    executorService = builder.executorService;
}

类中的字段太多时,每次都调用 setXXX() 太累了,不如提供一个 Builder,提供些默认值,剩下的就让用户自己设置吧。

③外观模式

EventBus 将不同事件的保存、分发封装在内部,向外部提供了简单的注册、发送、解除注册方法。

把散落在多处的重复操作收到一个入口,这不就是外观模式么。

④策略模式

private final HandlerPoster mainThreadPoster;
private final BackgroundPoster backgroundPoster;
private final AsyncPoster asyncPoster;

EventBus 的几种消息 Poster 虽然没有严格的符合策略模式,但思想其实是一样的。都是完成相同的任务,只不过具体实现方式不同。

其实完全可以制定一个统一 Poster 接口,方法为 enqueue(),然后 EventBus 持有 Poster 的三个引用,每个引用的实现不同。

⑤观察者模式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EventBus 事件订阅、发布的过程就是观察者模式的改进版。

想了解设计模式的文章,可以查看: 设计模式专栏

值得学习的细节

如果现在让我去写一个 EventBus ,恐怕是难以胜任的。

即使整体思想(事件注册、收集、发送、解除注册)有了,分成不同的模块,具体怎么实现,想想就头疼哦。

来看看 EventBus 有什么值得学习的细节:

  • 提供默认 Builder 和默认实例
  • 选用合适的线程池
    • Executors.newCachedThreadPool() 适合并发执行大量短期的小任务
  • 使用 ThreadLocal 实现事件队列的线程无关性
  • 并发控制
    • 数据有可能在操作的同时添加,使用 CopyOnWriteArrayListsynchronized
  • 职责分离
    • 查找类中的订阅方法有专门的类 SubscriberMethodFinder
    • 保存类与其中的订阅方法关系有专门的类 Subscription
    • 不同线程发送事件也有专门的类
  • 使用 map 缓存一些可能会重复使用的信息
    • 事件与其的父类和接口的映射 Map, List>> eventTypesCache = new HashMap<>()
    • 事件与对应的订阅者关联列表 Map, CopyOnWriteArrayList> subscriptionsByEventType
    • 订阅者与订阅的事件关联列表 Map>> typesBySubscriber
    • 保存粘性事件 Map, Object> stickyEvents
  • 如果需要创建大量相同类型的对象,考虑使用对象池,对象使用完毕回收,只要把引用其他对象置为 null 即可
    • FindState[] FIND_STATE_POOL = new FindState[POOL_SIZE]
    • List pendingPostPool = new ArrayList()
  • 将重复传递的一些参数封到一个对象里传递
    • PostingThreadState
  • 创建了自己的事件队列 PendingPostQueue
    • 双向链表
    • 生产者-消费者模型, 出队 wait - 入队 nofityAll

不足之处

①EventBus 虽然提供了编译时生成的索引,使用起来却不方便,不能直接给 EventBus.getDefault() 添加索引,必须自己创建一个 EventBusBuilder 实例,然后才能添加:

EventBus mInstance = EventBus.builder()
        .addIndex(new MyEventBusIndex())
        .build();

②使用 EventBus 进行解耦其实是把双刃剑,大量的业务逻辑散布在各处,有点类似 C 语言里的 goto 的弊端:

  1. 在程序比较简单时是比较灵活,但是当程序比较复杂时很容易造成程序流程的混乱
  2. 非编写本人,其他人看程序不那么容易理解
  3. 调试程序的过程也会变得很困难。

摘自: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42824323.html

③Poster 没有创建基类/接口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是感觉创建统一接口会更优美啊 0.0

感悟

EventBus 还是挺优秀的框架,主要是它出现的比较早,思想比较优秀。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去总结了几篇 EventBus 源码中设计的知识点,比如线程池、阻塞队列、编译时注解。

基础很重要啊,基础不好怎么可能写出这样的代码呢?!还是要再努力点才行啊。

你可能感兴趣的:(Android,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