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不畸人——读《小城畸人》

《小城畸人》(Winesburg,Ohio),舍伍德-安德森1919年作品,奠定了他在美国文学史上现代文体风格开创者的大师地位。

海明威曾经说“舍伍德-安德森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

我想说,这是一本我在地铁上看以至于坐过站错过下车的书。

这书以年轻记者乔治-威拉德为线,讲述了温斯堡镇上的不同人物的性格和故事。透过这些人或人前或人后的种种心理与行为的描写,仿佛在突出并批判镇上人的怪异,即所谓的畸人。

有和儿子无法交流的崩溃母亲,有被年轻恋人抛弃的疯狂裸奔的善良女人,有偷窥成癖却突然的到救赎的牧师,有逃离小城追求自我却又孤独而回的老人……

初看,这是一个挺有病的小镇,小镇上的人,似乎个个都是畸人。

再看,这是一个有生、有死、有离、有合、有悲、有喜的小城,有人性的欲望、有情感的孤独、有撕裂般的成长,没毛病!

书中的人物,可能说的就是你,或者你身边的他。

比如看这一段:

“埃比尼泽变成商人之后并不开心,同样,他当农民的时候也不开心。不过,他还是要这么活下去。他有一个女儿,叫梅布尔;他还有个儿子,他们三人就住在商店楼上;他们一家并不需要花什么钱,他烦恼的也并不是经济问题。他不开心是因为那个旅行推销员,每次看到他带着一堆东西出现在商店门口时,埃比尼泽就觉得害怕。他总是站在收银台后面朝他摇头。埃比尼泽之所以害怕,有两个原因。第一,他怕自己态度强硬地拒绝后,下次就没有机会买他的东西了;第二,他又怕自己一时心软买了根本卖不出去的商品。”

这种纠结,你看有病么?有病!没病么?也没什么毛病。我只问,你有没有过类似?

再看下一段:

“伊丽莎白最终嫁给了汤姆-威拉德,他是她父亲饭店的一个职员。他就在她想结婚的那一刻出现了,于是就是他了。她跟别的年轻女性一样,曾有一段时间,她相信婚姻可以改变生活的面貌。有时她也会对自己和汤姆的婚姻产生疑问,这时她便会坦然地将这些问题摆在一边,不去想。”

这段话,一百年前的话,和如今社会上的情景哪有一点分别?!分分钟大把圣女心态!

小说注重情节,散文注重情感,不过两者都需要有感染力的语言,有感染力不代表用力,用力过度的语言也未见的能有感动人的力量。舍伍德的语言平实朴素,在情感共鸣的同时,有着一点不费力的阅读体验。

如这一段:

“小城里的议论,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出于本能对他表现出的尊敬,就像大家都尊敬沉默不语的人一样,都影响了赛思对生活和自己的观点。他像大多数孩子一样,比大人们眼中的孩子成熟一些,可根本不像小城里的人,甚至是他母亲想象中的那么城府深。在他的早已习惯了的沉默里,并没有那么深奥的目的,他对他的人生也没做什么规划。他相识的那些朋友在吵来吵去时,他静静地待在一旁。他用平静的眼睛,观察着同伴们活泼好动的形态。他对很多进行的事情不感兴趣,有时他都会怀疑是否有什么事情会让他感兴趣。此时,他站在窗户旁的暗处,望着面包师,他很想让自己因某件事情而感到激动,哪怕像面包师那样愠怒也好。”

这一大段文字,带着一丝沉静的味道,简单的描述,似乎没有任何写作技巧,却体现了复杂的情愫,语言的力量与余韵晕染开来,氛围也就出现了。

也难怪海明威、福克纳和沃尔夫等人均受到了舍伍德的影响。

不讨论写作,只看书中人物,一百年前,一百年后,仿佛书中人物穿越到了现实中来,依然丰满,这也许就是经典作品的力量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何处不畸人——读《小城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