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参加创业比赛有感——老人异常行为检测

首先想说明的是,结局是失败的。


不过,的确是一次很好的体验和尝试。做了一段时间风投,用投资人的眼光评判了许许多多创业项目,但是再换种视角,从创业者的角度来思考,是不是会有不同的启发呢?


这次的经历是,因为想参加比赛所以提出了想法,而不是提出了想法再去参加比赛。所以比赛前一天,苦思冥想,绞尽脑汁,bingo,在许多不靠谱的想法中找到了一个自认为可以达到比赛资格的idea:给养老机构的老人做异常行为视频监护。比如老人挥挥手、老人摔倒等,通过视频的检测可以在监护室重点显示给监护人员,以此辅助机构对老人的看护。


想法虽美,但是年纪轻轻又如何能了解老人的困境?于是我们屁颠屁颠拜访了几家养老机构。例如,到了XX养老院,护士姐姐果断说不可能,没用。那她是从哪几个方面思考的呢?1.XX养老院的老人大部分是神志不清、卧病在床的,那么哪来的摔倒需求。2.另外,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护工的数量密度是很高的,并且每间房子三个老人,大部分可以互相监督,所以装了可以监护的摄像头也没有卵用。3.这家养老院相对服务的人群是比较贫穷的老人,机构也不阔绰,几乎没有什么电子设备,谁会花钱买入更多的摄像机设备?忘了提了,这家机构的摄像头设备的确有限。


好了,从这个例子总结出来,我们针对的养老机构一定要有专属人群,比如,不能已经到了卧病在床的状态,比如要针对老年公寓这样老年人数量远大于护工数量的,比如要养老机构相对设备完善更加电子化的,如果老年人10000元/月,那么提供视频监护的额外成本负担对于这些老人就不是问题了。所以我们再到XX敬老院调研,庆幸的是敬老院里每间房有摄像头,且有监护室,大体符合要求。但是问题来了,接见我们的人一听我们谈到智能视频监护,一脸反感,不用不用,我们这样已经很好了。以至于从旁走过的大叔也说不需要不需要。其实,很有可能他们并没有care我们到底在讲什么,但是一听到有推销嫌疑啥的,他们会开启固化的抵抗情绪:我们原本的已经很好了。


这个例子给了我更大的感触,尤其在与年龄稍大的人做沟通时,他们往往不倾向于接受新的事物(对比年轻人)。所以在做养老机构这样的商业沟通中,能不遇到阻碍么??这会是我作为投资人角色时能亲身体会的么?


往往,之前投资人的评判眼光就像空中楼阁,我只知道几个大方向,便可以指指点点,但是落实到实际,又有多少能理解创业时会遇到的麻烦。其次,也更加验证了针对相对传统行业的创业,比如养老机构、医院等,如果没有一定的行业资源可以说是步履蹒跚。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化的能力。


获得了经验,大概明白了1.针对特定人群;2.要有行业资源。之后我们开始针对细节问题进行了整理:


1.我们要做的事情:针对养老机构、家庭老人提供视频、语音等监护方案,通过智能检测老人的挥手、异常行为动作(如摔倒),发出警报或者在后台监控室突出显示求助老人画面。借此辅助相关机构、亲属、护士等看护、关爱老人健康。


2.需求:人口老龄化趋势;独生子女养老压力;养老业初步发展阶段,智能化有所欠缺;护工护士招工难问题;政策支持。


3.切入点和规划:以养老机构视频、语音监护为切入点,着重检测老人的行为动作。着重与养老院和摄像机供应商合作。看得远一点,希望真心能用科技解决老人看护的痛点问题,我们下一步会通过视频检测特定的老人症状(脑梗、中风)以及老人是否正常吃饭喂药;再远一步,希望能提供综合的养老解决方案,比如针对老年人的孤独情绪问题,做情感陪护机器人,做一些视频系统来方便老年人跟孩子的沟通。整体来说,希望提供给养老院及家庭一个完善的从养老,护老,到享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再者,参考国外的养老发展模式,以居家养老为主,对于C端用户的开拓也是前景之一。


4.盈利模式:为养老单位节省费用:假设养老机构有老人100,护工20,比例5:1。使用视频监控,有突发情况再通知医护人员,减少医护人员的巡检次数,提高巡检效率。计划将老人和护工比例提高到6:1,仅需16人,减少4人。假设护工工资5000/月,一年为养老机构节省24万元。所以我们针对养老机构收取年软件服务费5万元,前三个月免费试用。


5.技术:先不提了。


6.隐私问题:目前初步跟养老院合作是基于养老院现有的基础设施,所以主要是在有视频监控的公共区域。针对私人空间,我们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1.对于有私人空间视频监控的养老院,我们提供类似公共空间的解决方案;2.对于私人空间无视频监控的养老院,我们会在征求养老院、老人、亲属的基础上提供视频监控。


7.竞品分析:主要有智能手环,生命体征监测垫等,主要考虑手环是主动佩戴,视频是被动监护,相对麻烦,其次,手环是数码产品,老人使用需要适应,再次,手环的主要功能不是预警。具体不提了。


后来做了演讲,可惜没有进入复赛。有点小小的遗憾。大体浏览了其他队伍的项目,从投资的角度,个人觉得很多项目也是天方夜谭,没有落地的切实可能性。所以比赛归根结底能出成果的很少,更多的看谁讲的故事好听。比如很多讲AI教育的,各种AI的神奇应用,虽”AI“这个词让我有点反感,但是在实际比赛中还是深得评委喜欢。比赛后的收获是:风口仍然还在影响着大众的思维,如果你讲的未来是基于风口的未来,那么这就是创造力,这就是创新,我们喜欢,因为你提的都是没听过的新鲜想法啊。


说归说,还有两点很有用的收获:1.养老行业很多机构都是亏损状态,政府扶持。他们钱都难赚了,初创企业要从他们身上赚钱岂不是更难?相比,小孩子教育的钱就好拿多了。2.受资本、市场关注的领域热钱来的快,整个行业滚动得快,自然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强,难道不应该在这些行业里应用技术实现创新么?的确,养老行业仍在缓步前进中。


回过头总结,这次经历是一次从投资人向创业者视角的转变过程。收获良多。看着自己父母逐渐年迈,我打心里想为他们做些事。如何能更好的做好独生子一代的父母亲照顾关爱问题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创业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