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爷爷奶奶,其实是我的外公外婆。不过在我和我妹的心里,更愿意叫爷奶,可能这样的称呼,让我们感觉爷和奶离我们更亲更近罢。
因为从小父母就在外地工作,我和我妹,都是被交给外公外婆来带。我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也更占便宜些,从小就占尽了他们的宠爱。
在我心里,没有比他们更慈祥更善良的老人。在我心里,他们是我永远无法挥散永远无法减淡的思念。我是一个强硬而自闭的人,即使再难的事,也很少能唤起一滴眼泪。然而每逢遇到委屈,或者心中有事,往往会感觉到他们在向我微笑,给我嘘寒问暖,那一刻,眼泪总是夺眶而出,就好像现在。
我的爷爷
每当想到“爷”这个字眼,我的心总是定格在一个画面:广阔的原野,一个腰板挺直的高个老人,面容白净,身板笔挺,淡青色的外衫,白布大裤,推着自行车,戴着大墨镜,脸上流露着含蓄而内敛的微笑。即使后来身材变的佝偻,但他总是努力挺直,衣服也总是保持着整洁端肃。我总是在想,我爷年轻的时候一定长的很帅,即使到老了也是这么有气场。
我爷是村里的文化人,上过中国人民大学在王曲的培训学校。为人正直,在村里威望很高。原来是莲湖区的干部,后来因为家里人口太多(我妈还有四个舅舅)家境窘迫,不得不回乡养家。在我爷的心里,耕读传家就是家里的家训,虽然很少宣诸于口,但一直对我们言传身教而且躬体力行。
在我们家,从来没人敢一只手给长辈递东西,更没人敢直呼长辈名讳。我们家从来没有过高声喧哗,更不会和外人说些是非或对谁指指点点。
按我爷的要求,一定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坚决禁止横躺竖卧被人笑话家里人没教养。我们家的孩子举手投足间一看就知道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家教严格,家风整肃,外圆内方,心存规矩。直到现在,我们家兄弟姐妹都很乖,没有一个走歪路的。直到现在,我们家的家声都依旧非常好,老人家多年管束下累积的好名声好习惯,也许将伴随我们一生。
虽然家里长辈都有点怕我爷,不过在我心里,他是再慈爱不过的一个倔老头。
小的时候,爷奶怜惜我父母不在身边,总是给我俩比别的姐妹更多的照顾。我小时身体不好,特别挑食。别的孩子见到点心就开心的不行了,可我却非清油点心不吃。有时在村里的合作社有卖,有时没有了,我爷就骑着车子去咸阳给我买,就为着我能多吃一口。
我爷奶的房间里,有口大衣柜。里面除了衣服,装的就是全家最多的好吃的。母亲舅舅给他们买的好吃的吃食,他们总是舍不得吃,就攒在炕头吊着的竹篮和那个大衣柜里,蹭的最多的就是我俩。大柜里还有我大舅给爷爷买的好酒,我记得很清楚,有瓶金奖白兰地,那个时候,别说农村了,就是城里也不多见。爷爷总是趁人不在才悄悄抿一口,我也总是趁爷爷不在,也悄悄学他抿上一口,可能我对酒的最初的热爱,就是那时候产生的罢。
我爷特别爱干净,也十分的节俭。自己的衣服,总是收拾的干净利索。即使从地里回来扛着锨把,都像扛着支笔一样那么有风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认真用拂尘掸掉衣上的尘土,把脸洗的干干净净。用旧的东西,也总是想办法自己修理了然后继续再用,谁要随便扔掉,总会换来他的呵斥。
八十年代时,咸阳的东西便宜,家里的酱油醋总是他自己骑车去咸阳买回来。母亲舅舅给他买的衣服,他总是舍不得穿,放在衣柜里,逢年过节才趁机拿出来穿,好让大家都能看到他的儿女很孝顺。他真的很为自己的子孙着想,为了子孙,他和奶奶付出了自己的一生。
其实爷爷的脾气挺急,但对我们却从没发过脾气,不过年纪大了,偶尔也使点儿小性子。有时我们说的他不高兴听了,要么就是噘着嘴拿起笤帚扫炕,要么就是沉着脸说:“食无语!”意思就是别再继续往下说了。现在想想,老头儿发脾气的样子真的好可爱。
我爷自己的毛笔字写的不怎么样,却很喜欢写。房间里贴满了他在红色纸上写的毛笔字,比如:礼貌待人。爷爷还会点英文,墙上也有他写的“good morning”,夏天所有的扇子上都有他的大作“心静自然凉、手动生风”。他还热衷帮别人写对联,每年春节,四个舅舅家门口的对联被他包了。有一年,二舅怕爷爷又摊派,赶紧早早的买了一副贴上去,害的爷爷生气好几天。
爷爷一直没有中断过学习,不但认真听收音机,读报纸,还经常把捡来的书整理好,细细阅读,而且还装订了好多小本子,不断的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用笔记下来。他也是个很仔细的人,对生活上的细节总是不厌其烦的对我们讲了又讲。
记得我学自行车的时候,爷爷专门给我写了一整页的骑车需知。我只记得其中的几条了,比如遇到下坡一定要事先刹闸,要是直冲下去很容易翻车。再比如路上骑车遇到老人和小孩一定要小心,因为老人行动慢,而小孩行动不可测,眼看着在走,可是突然就跑起来,那会儿骑车人往往防不住就会撞上……可惜我没能保存下来,甚憾!
爷爷还给我们教诲过很多东西,我印象特别深的就是他常对我们说:与人相交,淡淡长流水,炎炎不到头。经历了四十多年人生风霜,回头细思,才发觉这句话真的是至真的真理。
仔细收拢自己的记忆,发现爷爷给我教的话,没有一句是多余,都是经过他自己人生历练而得的经验之谈。为了孩子们在人生路上少吃点亏,他不厌其烦的啰嗦了再啰嗦,可惜我们就跟旁的孩子一样,当时总是恨不得在他教育我们的时候赶紧跑掉,可是现在想再听他给我们耳提面命,却是再也不能。
我的奶奶
一提到我奶,我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老母鸡带了五个鸡娃子。
那时,还是台湾的《星星知我心》火遍全国的时代。奶奶也跟我们一起坐在电视前一集一集的看。不知道所有的内容,她是否完全明白,但是那个老母鸡带小鸡的画面,一定在她心里印象很深。因为从那以后,她经常重复着那句话,其实我很想给她说,您不是带了五个,是带了一大群鸡娃子出来。
从我母亲舅舅,到我们十二个姐妹兄弟,哪个没吃过奶奶做的饭,哪个没穿过奶奶补过的衣,又有哪个,不是在她的悉心照看下,健康成长起来。这么多的爱,这么深的恩,我们怎么报答的完。
从我有记忆开始,奶奶永远是手里抱一个,身后跟几个,不停的给我们拿这吃那,看了这个又哄那个。人太多,经常想不起来叫的是哪个,结果往往一叫好几个“芙蓉锦蓉敏蓉敏娟”,然后就是我们一大串笑着应声。她的身后永远跟着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以致于我们走亲戚的时候,都被人笑着说:快看,野蛮亲戚来了。
我印象中的我奶的固定画面,总是一个淡青的老式斜襟大衫,后面用个青色的夹子夹着她稀疏而花白的头发。干活利利索索,走路风风火火,其实想不风风火火也难,有一大家子的生活需要她来操持啊,从早忙到晚,没有好好休息过的时候。可从没见她喊过累,即使再忙碌,也是一脸的云淡风轻。农活家务一大堆,都等着她来过手。然而即使如此劳累,她说话总是清淡和软,从不高声。
我长大后,生活压力日重,有一阵子脾气特别暴躁,说话总是以吼为主,她听见后很不高兴的皱眉,但直到没人时才会教训我:“说话就不会柔rang一点,看你现在说话,哪像个女子!”
我爷总是说:静坐常思自己过,闲谈莫论他人非。我奶奶就是忠实的践行者,她从不搬弄是非,在农村中很难得。即使明明知道有人耍心眼,大部分时间她总是可以巧妙地避开。但是她并不会还击。打小起,我从没见过她在门口一坐半天和婆娘媳妇们拉扯是非,也从没见过她和人吵过架。从来都是低声说话,以善待人。
奶奶尊讳淑贤,贤良淑德四字真真的贯穿了她的一生。
原来听我妈讲过,说我奶是我太爷爷一眼相中的。说是他去西村办事,看见我奶,梳着一根大辫子,走路带风,干活利索。就赶紧托人去说亲,直到现在,我们都不免感叹,我太爷的眼光可真够毒的啊!
我妈说,从进门开始,我奶就再没闲过。家里人口多,她天天要做十几个人的饭,每天光馍都要蒸几笼。还要喂猪喂鸡喂鸭,洒扫洗衣,织布酿醋,打理家计。奶奶从不喊累,我们一直以为她很喜欢做饭做家务。因为每次吃饭,她都会很开心的做我们喜欢的食物,我们大了以后各奔东西,每次回去看到她那么大年纪在厨房忙前忙后,就伸手过去帮忙,她总是推开我们,让我们去玩,说她一个人就好了。直到她快去世的时候,躺在床上,她才说:我做了一辈子饭,做的够够的了。
每天家里人坐在一起吃饭,她总是吃的最晚,也吃的最少的那一个,总留心看着谁不够,好给谁添上。如果锅里没有了,她就把自己的饭给我们分了,还总说我都吃饱了,我不饿……
现在想起来,我是那么的内疚,我痛恨自己当年的少不更事,总是想方设法的偷懒,不懂得为老人家分担一点点家务,让她那么劳累,而自己还总以为自己很孝顺。
奶奶是一个资深的基督徒,从解放前就已经入教,虔信几十年。她的床头,总是放着厚厚的一本圣经。闲来无事,总是对着窗外的光线,认真的看,虔诚的念,有不认识的字,总是叫我们帮她来认。在她的引导下,我们大的姐妹几个都会唱两句圣歌:全家人,听主言,人在世上有几年,好言好语说不完,何必一家结仇怨……瞧瞧,这都近四十年了,我还能唱的这么溜。
我奶总是教导我们要与人为善,善有善报。从不记人仇怨,总是宽以待人。每天晚上奶奶都会跪在炕上祷告,家里无论是谁,对她好的,对她不好的,她都会祈祷一番,有时候真的想不明白,她怎么会那么大度,有的事情虽然我不是特别清楚,但也知道奶奶是受委屈的那个,但是她还是会在祷告的时候祝福,她这样的胸襟应该也没有几个人了。我想只有她这样的人才能配得上当神的孩子。
就这一会儿功夫,我妹给我说了好几遍:好想咱奶啊,有时候遇到事情不知道找谁说,就好想扑咱奶怀里头,听她说话。
其实我想告诉她:有时有些事想不通,实在憋屈的不行了,我也会偷偷到奶奶的坟前,偷偷的哭一鼻子,然后若无其事的回来,继续坚韧的挑起生活的重负,继续哼着歌干着活,就像她活着时所做的一样。
我心目中的传统中国女性的形象,就是以我奶为基线丰满起来。正如朱德对母亲的怀念一样,我奶,她就是我心中最完美最崇高的女性。
二老为了养育子孙,受尽辛苦。每次每次,只要想起他们,内心总是充满温馨和幸福,总是无比美好的回忆。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是那么让我挂念,总是说也说不完。
怀念没有尽头,文章却应该有个结尾。当我沉思该如何收尾的时候,就不禁想起——
每次我们回去的时候,奶奶一见面总会说,我就猜你们这几天会回来,准得很。我前天就开始打喷嚏,昨天没回来。我今天又打喷嚏了,就猜你们该到了,回回都很准。
而我们走的时候,爷爷和奶奶总是把我们送到村口,不放心的千叮咛万嘱咐,然后再一直目送我们走远。现在到了村口,有时我总是本能的回望,期盼那明知道再也看不见的身影。午夜梦回,经常梦见同一个画面——暮色四合的田野,两个苍老的身影,相依相伴,踽踽而行,不断凝望着远去的我们。
现在每次到我舅家,看到他们曾住过的屋子,已然空空如也,物在人非。想起当年的那些其乐融融的画面,想起那么慈爱恩深的老人,“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之句就孤独和悲伤油然而生。内心突然就变得荒凉,泪水再也忍不住夺眶而出,止也止不住。
爷爷性情火爆,奶奶却秉性温良。一如火焰,一如海水,夫妻恩爱,相互包容。他们之间最美的称呼就是“死老婆子”,“死老汉”。胜却人间无数你侬我侬。虽然从没有艺术作品中那么美好的语言,他们却用他们的一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相濡以沫,真爱无言,什么是相知相守,恩爱长久。
总想给他们写点东西,做为我们这不孝顺不听话的孙儿对他们的深刻的怀念和歉疚,却总是没勇气提起笔。希望我现在和着眼泪写的文字,他们在遥远的天上能够看到。也希望我现在日益温柔向善的心,他们在天上能感觉到并为此而欣慰。让老人家知道,我们都过的很好,不用再为我们操心。为家,为儿孙辛劳一生,你们该好好歇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