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 实践性较强课程,在中职学校得到了广泛的开设。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模式 及多种因素的影响,该课程的教学尚存在许多问题。

 

  1.1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产生脱节

 

  传统该课稗教学是将理论课程和实训分开的,学生上完理论课后,可 能要经过几天后在学校安排的上机课来练习课堂教学内容,这种情况下学 生也许会忘了课堂上的很多内容,教师只得重新指导,理论课好像显得有点“多余”了;而《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它要求有及时、足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很好地掌握。

 

  1.2学生对学习计算机的目的不明确

 

  很多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基础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通过考级,忽视了 怎样运用计算机技术来促进本专业的学习。一些中职院校为了提高计算机 等级考试的通过率,也将课程的设置与考试结合起来。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必然忽视对学生理论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3基础教育的不平衡导致中职新生计算机知识的不平衡

 

  受我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计算机基础教育水平也极不平衡。 在一些城市的市区100%的各级各类学校在进行计算机教学,小学主要在于培养孩子的计算机兴趣和意识,使用教学软件或教学游戏软件开展计算 机辅助教学,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初中主要在于以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 能性训练、操作系统、文字处理或图形信息处理为主。现在平均80%的城 市学生家庭里有计算机,他们除在学校学习外,还可在家里学习,甚至于 在网吧也可以学习计算机知识(2006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广州达94%的家庭 有电脑)。然而边远地区大部份的学校,有的学校没有计算机,即使有性 能也差,在师资方面也大大不足。学生在课余时间几乎不可能或很少接触计算机。笔者曾在所在学校07级近十年中有不少的企业走出了国门,或建 立生产企业、建立海外销售分公司,或承包T程,修路架桥,确实实现了 走出去梦想。但是很多走出去的企业都是带着国内行事的思维,按照内的 办法去开拓国际市场。不熟悉国际规则,不按照国际规则事严重限制了这些企业的发展。在围内环境下,虽然在经济活动和法制建设方面也在加与 世界接轨,但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很多地方在实行时候还要对国 际规则和中国特色进行兼顾。然尔,一旦跨出了门,这种特色将不复存在。企业将直接与国际大环境相接触,接面l临所在国家法律的约束,进行 的各种商务活动都必须按照国际游戏规则进行。在西方发达国家,国家的法制规则和信息都是透明的。只按照相应的规则,在框架的范围内进行经 济活动,就不会出现问题。问题就出在,有些企业想要采用规则之外的捷 径,或投机取巧、蒙混过关,或弄虚作假、侵犯专利,最终只能是以失败告终。如果企业的主要精力都用于进行游戏规则的创新,那么企业就很难 有健康的发展。习惯了国内环境的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进程中需要清醒的 认识到国际化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不但要交学费,还要改变既有的习惯思维和行事方法。国际化需要“内部”国际化,即管理、人力资源、财务 、公共关系等问题上全面国际化。只有整个企业的运作流程都适应了海外业务,企业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才能有可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世界 经济主导地位的形式下,应该承认我们是学生和新来者,需要虚心学习。 企业国际化中应该培养诚信经营。市场经济是以诚信为基础的,在商务活动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任何微小的不足都会带来信誉的损失 ,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诚信经营就是按国际规则行事。

 

  5走出国门,进行全球资源配置。参与世界市场竞争。

 

  国际化的公司是一个活跃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企业,需要在全世界范 围内寻找资源,设立公司,进行市场营销。中国的人口多、市场大,但世 界的市场更大。市场的战略规划应该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很多企业走出去是因为困内市场对某类产品需求饱和了,为了释放过多的生产能力,或减 少库存,这显然是缺少战略眼光的。国内饱和的产品,常常是一些低端产 品,国际市场对于产品的要求更高。这些低端产品因为价格较低,冲击了所在国的市场,常常是造成贸易摩擦的起因。没有独特和差异化的产品, 很难打开别国的市场。在进行全球化竞争时,产品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考 虑的重要问题。要获得持久的市场赢利能力,关键还是要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吸引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减少 贸易摩擦,顺利地实现企业的国际化目标。

 

  6结语

 

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组织结构、人才培养到遵守 国际规则,企业的国际化需要付出漫长而昂贵的代价,没有任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坚持下去,中国的企业一定可以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发展 壮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