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只是自以为不歧视同志而已

也许,你只是自以为不歧视同志而已_第1张图片
有一种态度,叫“伪接纳”

1

A是一个标准腐女。她熟知网络上所有热门的耽美小说和BL漫画,即使是普通的影视作品,她都会给剧中的男男女女凑CP。而且她还是一个小有名气的BL文作家,微博坐拥三万多粉丝,不定时更新原创作品或热门作品读后感。就着微博盛行一时的“撑同志,反歧视”活动,即使她本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异性恋,依然换上了七彩的头像支持同性恋群体。

这样的女孩,应该是这个群体平权道路上的助力。我一直都这么认为。


直到《奇葩说》第二季的热播,选手樊野的感情生活走到公众前。

他是一名同性恋者。曾经和男友在新西兰结婚,并高调在微博秀恩爱,也因为和男友的甜蜜幸福虏获大批粉丝。后来,樊野回国发展,两人离婚。外间揣测樊野始乱终弃,秀恩爱是为了涨人气。当中真相,我没有考究。


“渣gay !”

A从不在微博和朋友圈掩饰她的愤怒。“为什么要让这个gay上节目!”A高调地转发刷屏。

一下子,“渣gay”成为了A对樊野的代称。


事实的真相我不清楚,但我反复看着“渣gay”这个称呼,仿佛有根刺。

明明可以用一句“渣男”带过的评价,偏偏非得带上一个“gay”。


发现了没有?

当我不喜欢这个人的时候,他的性取向,可以成为我对他表达恶意的一个标签。


骨子里,A并没有真正地将同性恋放在和异性恋一样的地位。

即使她一直坚持,她认为同性恋和异性恋没有什么区别。


2

B很不开心,因为《上瘾》下架了。和A不一样,B并不腐。她也不抗拒讨论与同性恋相关的话题。她从不落下《奇葩说》的更新,也不会因为节目中的选手出柜而改变她对他们的喜欢。

“因为我不觉得喜欢同性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啊。”她是这么说的。


我一直也是这么相信的,直到她有一天特别兴奋地告诉我,她发现了一直走得很近的安纯和石头原来真的是一对拉拉!

从此,宿舍微信群上总是不断有安纯或石头的秀恩爱朋友圈截图,又或是两人牵手走在校道上的背影。图片的上传者,当然就是B。


发现了没有?

我不会做出对同性恋者不利的事情,但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盯着,特别关注。


骨子里,B并没有真正地将同性恋放在和异性恋一样的地位。

即使她一直坚持,她认为喜欢同性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3

刚才YY告诉我,他很生气。

今晚他无聊参加了朋友圈上的点赞互动——根据点赞次序介绍第N个人和第N+1个认识。而刚好和他配对的是一个妹子C。

YY是个同性恋者,但本着交个朋友的心态,聊聊看似乎也没什么。

C的热情出乎YY的意料,聊没几句就开始打探YY有没有女朋友了。YY觉得C开始较真了,但他心底里知道两人根本不可能,还是尽早断了C这个想法比较好。于是反过来想先问问,C对同性恋这方面的看法。


“反正无害,这算是个人隐私吧,说真的,我还一直觉得胡歌和霍建华就应该在一起呢!”C如是说。

于是,向来性格坦荡荡的YY就这么告诉C,他只喜欢男生。

万万没想到,C回头立马就截屏发到朋友圈上,配上文字“扩!”,权限设置是公开。

这下,YY就炸了。他想过对话框另一头的妹子可能的种种反应,却偏偏没想到自己会“被出柜”。


说好的隐私呢?

“没有一点点尊重,我觉得我被冒犯了。”YY生气地说。


发现了没有?

那些跟我不相干的人喜欢男生还是女生是他们的隐私,但我身边的人原来喜欢同性,这就是个天大的新闻。


骨子里,C并没有真正地将同性恋放在和异性恋一样的地位。

即使她一直坚持,她觉得取向和感情生活是别人的隐私。




当被问及怎样看待同性恋的时候,年轻的我们,尤其生长在大城市的80、90后,总是自诩自己支持多元价值,尊重同性恋者的声音和权利。当我们看见这个群体通过各种影视作品走到公众面前,仿佛,把自己放在“不恐同,不反同”的一方,更能彰显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这时候你高呼“我不喜欢他们”,往往会招致身边的小伙伴们的侧目:“怎么就这么思想刻板呢?”


但仔细想想,我们声称支持同性恋,在高呼“撑同志,反歧视”的时候,都是怎样表现的呢?

我们转发微博,我们驳斥那些“恐同反同”的“直男癌”,我们为呼吁平权运动的朋友圈点赞……


所谓的支持,不过是一点点流量的付出。

回归现实生活,大多数的我们摘下“真爱至上大爱无疆”的面具。

“今天某某明星出柜了”——“哦,勇气可嘉啊,但我不认识。”

“今天你男神出柜了”——“卧槽这是我老公!他怎么可能是个gay!”

“原来XXX是同性恋”——“哦,反正我又不认识,关我什么事?”

“原来你们班XXX是同性恋”——“卧槽原来他是个gay!”


当身边真的有出柜的人,又或是有人做出了什么你看不惯的事情而TA又刚好喜欢同性,你看TA的眼神,就总忘不了带上TA的取向。


正如《奇葩说》里马薇薇说的那样,歧视,从你行为上与他们“分你我”的一刻,就已经开始。


我们会为《上瘾》的下架感到不平,会耐心守在《奇葩说》的节目前听他们为同性恋群体发声,会脑补男偶像们在一起,甚至会开玩笑地将身边的同性友人凑成一对……这一切对比十年前,抑或更久之前,都是风气更加开放的一种表现。

但当中的我们,有多少是“伪接纳”呢?当身边真的就有喜欢同性的朋友的时候,又有多少人坦然接受,在看待对方的时候不“分你我”呢?


写下这些文字,并不是抨击“伪接纳”、“伪支持”的虚伪。毕竟,意识上能够告诉自己“我不歧视同性恋”,本身就是一种相对开放的表现。


我们需要意识到的是,真正的坦然和接纳,从来就不仅仅是转发微博和怒斥“直男癌”。


我曾经也忍不住问YY,为什么愿意和我分享他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要选择我成为他的挚友。他说,因为当初他向我出柜的时候,我的回答是:“哦,我明白了。那现在点的饮料,你是要咖啡还是奶茶?”

你可能感兴趣的:(也许,你只是自以为不歧视同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