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图文均转自“西域教父”的博客
杨森君——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
杨森翔评杨森君——
(2008-05-06 23:54:16)
标签: 杂谈 |
著名作家、史学家·杨森翔先生近影
杨森君的声明:
1、这篇评论如果不做说明,肯定会被朋友们误以为是“哥哥”评“弟弟”呢。多年来,至少在宁夏,许多认识或不认识我们的人,长期误把我与森翔先生当成是弟兄俩;其实,他是在文学上最早影响、引导过我的人。不过误会也好,因为先生的名气与权位,我可沾了不少光;
2、这篇评论文字的标题对一向挺骄傲的我来说,怕是有些大了(我、我受不起吧)——“杨森君——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但考虑到对先生的尊重,就不与先生商量再做变通了,大就大吧,尽管我心跳得不行;
3、将这篇让我读得悄悄高兴的评论文字放在自各儿的博客上,无疑于“借花自美”……其实,没错,谁会不希望自美呢?更何况这“花”于我,如此贴切——
杨森君——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
杨森翔
说杨森君是当代中国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首先是他写作和发表了大量好诗和诗学笔记。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出版了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和哲理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等。若是加上他的博客和网上发表的作品,那就更多了。不但如此,从1990年到现在,他的诗作频频登上海内外最重要的诗歌和文学刊物《笠》(台湾)、《读者》(1994年《读者》第4期一次性选登了杨森君的诗作12首,为《读者》创刊至今一次性选发诗人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选刊》等,几乎成了获奖专业户:1999年获宁夏第五次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2003年获宁夏第六次文学艺术评奖一等奖、“李白故里、华夏诗城”世界华文诗歌大赛三等奖;2005年获第十三届柔刚诗歌奖入围奖;2006年获宁夏第七次文学艺术评奖二等奖、甘肃《飞天》十年(1995年_2005年)诗歌一等奖……同时值得一提的是,自2000年至今,杨森君的诗歌先后连续六次被选入国内权威的诗选杂志《诗选刊》年代大展,为宁夏各年代诗人中唯一一位获展诗人。
杨森君是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第二个理由是:他的诗歌创作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早在1993年,杨森君的诗就引起了台湾著名诗人罗门的注意,称赞“他(杨森君)如此年轻便能在潜在的心灵中,对生命与事物有如此多端、敏锐深微的感触、体悟与判视力,因而也自然使他成为一位年轻但已具有慧性与哲思的诗人。”并说他的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确像是一个迷你可爱的星空,那许多短诗,便像是一颗颗光度大小不同的星朵;它也有如一个迷你可爱的林野,那许多短诗,便像是一颗颗大小声音不同,传说着生命的绿树。”又过了几年,大约是在2002年吧,《诗选刊》的资深编辑、著名诗人赵丽华在“中国年代诗人大展”的编者按语中感叹地说:杨森君是一位被当代诗坛“忽略了的重要诗人”。其原因当然是他身居西北一隅的底层社会,不事“包装”之故。但,俗话说得好,埋在土里的金子毕竟还是金子,终究要闪光。现在的杨森君,在诗界的知名度已经很高,追捧者颇众,他的博客点击率,在当代诗人中也是位居前列……著名诗评人陈仲义说,当他偶然把目光投向祖国西北一隅的宁夏时,“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杨森君和他的诗:“‘梵高/举着一只血淋淋的耳朵/说:/瞧!我干掉了/世界上的声音’¬¬——这种小诗的捕捉,有一种出奇不意的美感。”可以说,杨森君的影响,早已超出了宁夏,而且也越出了国界。他已是当代中国诗坛一位很“个色”的诗人。
所谓“个色”就是独创性,这是任何一位文学大家的必备标志。有网友说:“比如,看到彩虹,我们就会想到劳伦斯,想到他的文字在人类情感的困境中,总会让人看到希望的彩虹。米兰•昆德拉在人类经历过一系列情感的困顿、迷失、伤痛后,会有一个田园牧歌般的归属。他认为那是人类唯一的希望,或者说那是人类远离伤害、灵魂安宁的唯一希望。……但看到春意中飞过阳光的一只蝴蝶,一只这么有人间气的蝴蝶,你会联想到诗人杨森君。……”
杨森君的“个色”主要表现在“意、力、技、气”四个方面。
“意”就是意识、立意。袁枚说:“以出新意、去陈言为第一要着”,王船山说:“意为帅也,无帅之兵谓亡乌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黛玉的话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太修饰也是好的。”这虽然说的是旧体诗,但对新诗也适用。杨森君的诗充满智慧、爱和善。用“智慧、爱、善构筑诗意的迷宫和星辰”,是杨森君的名言,也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特点和追求。这个特点,罗门先生早在1993年就已指出。他在为杨森君的第一部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写的序言中说,杨森君是一位“年轻但已具有慧性与哲思的诗人。”他的诗,在一次又一次的暗喻中,对人类生命存在进行着一次又一次敏锐而深刻的质疑和问答。比如《喻一种爱的方式》:“一颗优秀的果子/因为怀疑它有虫子/你一层层地剥/剥到最后/没有虫子/果子也没有了” ;《成功者》:“有人砍倒了/一颗树/然后,骑在树身上/说/我终于爬上这棵树了”;《黎明》:“窗外有一只小鸟/叫了一夜//我在树下/拾起那只小鸟/小鸟死后的嘴张着/还想叫”……特别是《废墟》:“一只鸟/斜飞着 唤/一棵树的名字//一定有什么/对着我的眼睛/唤了 泪的名字”,——这样的诗,是在人类面对存在质疑与做问答时,要用痛苦的“伤口”与“泪眼”来面对了。话说得很浅白,但一颗颗心与灵魂都深深往下沉与思,那是包括世界上有思想有学问的大人物的心与灵魂也在内的。
“力”就是功力,蕴力,力度。要求诗人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和素养,有相当的文化积累和合理的知识结构。杨森君虽是学哲学(政治)出身,但他勤奋好学,专而有博,融会贯通,因此在创作中厚积薄发,举重若轻,游刃有余。表现于诗,便是简洁自然,不留痕迹,“于不着力处见工”。有一位哲人说过:简洁是智慧的象征,也是“学力”的象征。一个不能用简洁的词语表达自己思想的人,是谈不上什么“智慧”和“学力”的。杨森君的诗都很短小,绝少长篇大论。这是“简洁”的第一个要素。翻开《上色的草图》、《砂之塔》和《梦是唯一的行李》,他的诗,大都是三五行、十来行,很难找到长过20行的。之所以如此,是诗人有意的追求。在他尚未发表的诗学笔记中,他说过这样的话:“诗歌本就应该是短小的、瞬间的、一眼尽收的……它不该呈为冗长的面貌,不该拖沓至第二页。得警惕故意将诗歌‘写长’的坏毛病。诗歌就是来不及细说,容不得你娓娓道来。诗歌呈于不动声色的才华。”杨森君诗的“简洁”,除了短小以外,还有深刻。短小只是外在的形式,而深刻才是最重要的内核,这是“简洁”的本质。比如《习惯》:“马,比风跑得快/但,马/在风里/跑”。台湾诗人罗门评论道:“虽然全诗不到12个字,但透过‘象征’与‘超现实’的暗示与缘发性所产生由微观到巨视的放大镜头上,竟看到人类生命存在的一个永远无法突破的氛围与一个带着宿命性的不可奈何的存在模式。”并说:杨森君的诗,“都很短,但意味深长,读起来,只一点点,但一点就通,一通就悟,一悟,诗与生命便一同走进暗示的无限世界。”
杨森君的“功力”,还表现在诗句的朴素上,纵观他的诗,绝少华丽辞藻的堆砌。这一个特征,想必读者已从我们前文的引诗中找到了证据。其实,翻开他的所有诗集,你找不到一首诗是用华丽辞藻堆砌而成的。相反的,倒是全部的诗作,都证明了我们对他“朴素”的判断。“茶凉了/杯子/也无奈//不喝/就倒掉”——这首诗朴素得就是一句白话,但,它确实是诗,而且还是一首“不留痕迹与更禅的把生存在欲为又罢的那种难处与妙谛流露无余。真是在诗中创造了可听见的空静之音,可看见的像外之相”的绝妙好诗!也许,有的人会不服气地说:要是这样都能算诗,那我可以写好多,早就是大诗人了。可惜的是,说这话的人到现在都末写出一句诗来,也未成为诗人,更遑论“大诗人”了。因为,“朴素”,看似容易,其实,真正实行起来,并不容易。
杨森君对颜色特别敏感,尤喜白色。这也是他特有的“意”、“力”的反映。早在《上色的草图》刚出版之际,女作家吟泠就写过一篇《关于草图上的白色之悟》的评论文章,及时而敏锐地指出了这一特点。在今年(2008年)的“宁夏春潮”诗会上,著名诗评人陈仲义说:“杨森君先生,对色彩特别敏感,他特别注重描写白色。以前有位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黑色诗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称杨森君先生为‘白色诗人’?”这一观点与吟泠遥相呼应。事实也确实如此。以诗集《上色的草图》为例,全书120多首诗中,仅标题含有“白”的就有10首之多,如《白昼》、《白地》、《白雾》、《白地的童话》、《白雪》、《白地.夏日》、《白地.阳光》、《白地上空的光晕》……至于标题不含“白”字,而内容写“白”的诗歌就更多了。随手翻翻《砂之塔》,从前到后,就发现了不少,比如《存在》:“在黄昏展开的郊外,有一点白/它像故意白着//……”比如《苜蓿地里》:“苜蓿地里/我看见了一只白色的蝴蝶……”《回忆》:“在白色窗前流逝的草地上/一些阳光,一些阴影,一些雨水持续后/还在反复的白色花朵……”
诗人之所以喜欢“白”色,是因为:“白”不仅是清洁、素静和“空”的象征,而且,还有诗意的情调,即“无故和深刻的忧伤”。而“忧郁”和“伤感”,这恰恰是诗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内质;是诗歌的动人之处。杨森君认为:“忧伤”是一种美。他在一则诗学笔记中说:“无故的忧伤来自音乐,而非现实本身。为什么,这一刻却享受到了忧伤的美。这美的外围是室内一间充满古典气息的温暖的书房与窗外一场深夜静静飘落的大雪。”——当然,这些话,只说给那些能听得懂的人听。
“技”就是技巧,细节。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句式和词语安排,都要调动不同的手段、技法,并臻于精湛,即人们常说的“工”,它是“意”、“力”素养的综合表现,也就是袁枚所说的“诗才”。有人说过,读一个诗人,首先要看他的技艺。此话是有道理的。试想,一个所谓“诗人”,如果连最起码的编织技艺也没有,你有再好的材料,再出色的艺术构想,又怎么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呢?
杨森君诗的技巧,首先表现在词语安排上。杨森君自己说:“……写作之于词语,就好比,你带着一群孩子,在一座已经熄了灯的大剧院里,帮他们找座位。写作就是天才地安置词语,给词语揭开新的命运。这个过程有时唾手可得,有时却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摸索的煎熬。词语无新旧可言,关键要看是否将它们用到妙处。”杨森君安排词语的诀窍就是“冥想”,因为,“冥想是与词语相处的最好方式”。杨森君的诗,因为词语安置得恰到好处,所以,能经得住反复的回味和咀嚼。
杨森君诗的技巧,还表现在节奏的控制上。我们知道,中国传统诗词的节奏大都是固定的,比如七言诗,一般都是二二三或四三的节奏,五言诗大都是二三节奏,但现代诗的节奏,就灵活多变,全凭诗人的“临场安排”。比如,“茶凉了杯子也无奈不喝就倒掉”,这极普通和朴素的13个字,经过杨森君的巧妙安排,就变成了两节五句:“茶凉了/杯子/也无奈//不喝/就倒掉”,其节奏成了三二三、二三,于是,就升华为一首“不留痕迹与更禅的把生存在欲为又罢的那种难处与妙谛流露无余”的好诗。
杨森君诗的技巧,还表现在抓典型细节、即“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上。美国著名摄影记者亚瑟•罗斯戴尔说:“当你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报道对象,你完蛋了;当你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报道对象,你很困难;当你选择一个街道作为报道对象,你可以办到;当你选择一个家庭作为报道对象,你容易多了;当你选择一个人作为报道对象,你成功了。”杨森君说:“写作也是。任何对‘大’的偏爱,都必须通过‘小’(小既指诗歌的体积,也指构成诗歌的材质)来完成。我们看见过‘春天’了吗?从语词学的角度看,‘春天’不过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看见或感受到的是‘春天’里的一个个具体事物的流变、颜色与大小。一本书上说,用最简单的话,表达最重要的内容。”这确实是经验之谈。
有人说,杨森君的诗对现实不够关心。这其实是没有读懂杨森君,也不是对诗和诗人的要求。不错,诗和诗人是应该关心现实的。但诗和诗人的关心现实,应该与众不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诗和诗人是用“诗意”来关心现实的。所谓“诗意”,是文字以外的东西,是深含于诗的字里行间的,而不是外在和表皮的东西。它比那种表皮的所谓“关心现实”(其实是“图解”现实)更深刻、更能触动灵魂,因而也更有普遍和久远的意义和价值。比如前文所引《喻一种爱的方式》、《成功者》、《黎明》、《废墟》……哪一首不是诗人关心现实的产物?再举一个例子,《客厅里的孩子》:“我的孩子还小/……/他用积木在地板上摆房子/摆好了/再模仿电视里的枪炮声/把它摧毁/他又开始玩下一个游戏……”看似与现实(或曰“政治”)无关,只是诗人对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儿童玩耍场景的描述,其实,它的更深的思想内核是:一个人的一生,恰如人类发展史的一个缩影:人类在其“童年”时代,亲手建设,又亲手(用战争)“把它摧毁”。——这是多么振聋发聩的警示啊!这样的关心,才真正称得上是“人文主义关怀”和对人的“终极关怀”,远非“图解”之作所能比!
由此可见,真正诗人的写作思维,是与众不同的。杨森君说:“写作就是让人往万物的本质里‘思想’,‘思想’不到本质里的写作,永远都是皮毛。”“写作就是——让我们对人、世界的终极的恐惧假装傲慢,有时还会表现出假装‘想通’的客套。只有那些不再想假装的人,比如剖腹的三岛由纪夫,饮弹的海明威,服毒的茨威格,还有川端康成等等等等,才会选择自杀。所以,写作让人处于两个极端,要么假装绝望,要么彻底绝望。”
——而这正是我们所要说的“气”,即杨森君诗的气韵、气度和气象。诗人形成了“气象”,就是成了器,形成了风格,他成功了!
杨森君确实是一个关注“现实”的人。即如他的读书,他也不是为了“读”而读。他说:“教育的崇高在于以智性的、健康的情感与理念引领孩子们成长。惟独在课堂上,才更能体会到,个人的阅读绝对带有服务公众的性质,而不单是满足自己的求知欲。”为了实现他“教育的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人。务必秉承如下:人之为人的重要。普世公德的重要。营造信息环境的重要。引申阅读的重要。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尊重人格的重要。善良、公正的重要。积极、健康、美好引导的重要。肯定的重要。全面成长的重要。”他不但“把每一堂课都当成一件作品来创造;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天使来善待”,而且还在校园文化和校本文化的建设方面,多有建树:2006年为他所在的学校的孩子们编辑出版了一本优秀作文选粹《十七岁》(已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7年他为灵武一中历届毕业生编辑了一本诗文集《时光之轴》(已由华龄出版社出版);2006年至2007年他先后分别为宁夏诗人李壮萍、刘岳、马万俊策划、编辑出版了三部诗集;他还提议学校在新建起的图书馆内开设了一个“百名诗人、作家签名本”图书专架,亲自联络了全国各地150余名诗人、作家的签名本,亲自设计书架和筹集资金。“下一步想搞一个‘华夏诗歌墙’,计划筑一座长约五十米的汉白玉墙体,将华夏古今诗人的经典名篇镌刻其上。”(摘自杨森君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3077080)
杨森君如此设想着,也如此努力着。
这就是“现实”中的杨森君和杨森君的“现实”。
2008.5.1草就
已投稿到: |
排行榜
圈子
|
---|
转载列表:
转载是分享博文的一种常用方式...
林混
2008-5-7 09:42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
新浪网友
好文!具有信息的密度和深度。持论公允。2008-5-7 11:54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青色的梅子
评价非常准确2008-5-7 20:3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大悲手刘岳
给朋友们说过,杨森君是被委屈了的一个人。应该是。呵——2008-5-8 12:19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贺兰雪
这样的赞誉:实至名归!
您是山峰!所以,我只能仰视您;而感到自己的渺小。
是您唤起我对诗歌的爱,是您在美中注入智慧;平凡源于它的不平凡,而这些在您手中就是神奇!
一直仰视您的人。2008-5-9 05:58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刘学军:渐行渐远
好2008-5-10 00:18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雨荷嫣然
祝贺杨老师!评价的到位啊!2008-5-10 07:25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purple
当你选择一个城市作为报道对象,你完蛋了;当你选择一个社区作为报道对象,你很困难;当你选择一个街道作为报道对象,你可以办到;当你选择一个家庭作为报道对象,你容易多了;当你选择一个人作为报道对象,你成功了
老师的这些诗学笔记对我很有启迪!2008-5-10 08:11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新浪网友
虽是“草就”,却也切中要害。为诗人辩诬,显示了作者的“仁爱”之心。2008-5-10 09:23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两栖人
好!我收藏了.
非常喜欢杨老师的诗歌!2008-5-11 19:04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逸尘
好评,杨森君——中国当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恰如其分。2008-5-11 19:25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心如石头
如果没有看过这位诗人的作品,你也不要遗憾;如果一但看到,恐怕你再也难逃她的“魔爪”。这不是诗,这是一位孤独者的心路历程,把自己对这个世界的感受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述出来。从这个角度说,这个人是一个真实,可爱的老实人。2008-10-13 20:16举报删除分享回复(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