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新闻让人心惊:
联合国下属的世界卫生组织(WHO)12日发布数据称,目前全球有约11亿年轻人(12-35岁之间)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个人音频设备音量过大(例如用手机听音乐)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11亿!占世界人口的七分之一!还都是年轻人!
不得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其实,人的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衰减是很自然的,一方面人耳会对声音大小变得迟钝,另一方面会对声音频率变得迟钝。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小孩子听到刺耳的声音时,大人却什么也没听见。一般情况下,儿童的听力范围是成人的2.5倍,能听到的声音频率高达19000Hz,而50岁的人平均只能听到12000Hz的声音。
人类能听到声音,源于内耳中的毛细胞可以感受到不同频率声音的震动。毛细胞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细胞,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耳聋无法恢复,只能佩戴助听器。声音传入耳朵,最先接触震动的是负责高频的毛细胞,这部分毛细胞也最容易受损。长时间和高音量的噪声很容易破坏毛细胞,造成无法挽回的听力丧失。
现代年轻人面临的听力受损,一部分原因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工作方式变化。一些公司白领经常开电话会议,蓝牙耳机一戴就是几个小时;有些记者写稿时,为了准确性要反复听采访录音......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生活习惯:无处不在的快餐娱乐,只要一部手机和一副耳机就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地铁上、公交上、饭局上,低头族时时可见,越是嘈杂的环境,耳机音量调得越大。床上、沙发上、甚至办公室,只要一闲下来马上耳机手机齐上阵。刷抖音、玩游戏,不知不觉中,我们的耳朵已经“老态龙钟”。
我想,听力的损失固然可怕,更可怕的,是快餐娱乐带来的精神颓靡。
微博的出现,让人们进入“碎片化阅读”时代,短短的140个字就要抓住人的眼球,作者极尽吸睛之能事,贩卖奇闻、鸡汤、焦虑、色情,读者在一个刺激紧接着又一个刺激中欲罢不能。
短视频的出现,让刺激和满足来得更加容易。15秒的时间要引人注目,播主们使劲浑身解数,每一秒都能搔中你的痒处,一旦刷起来,就停不下来。于是,很多人的业余时间全部“奉献”给了抖音,甚至熬夜刷,把健康也“奉献”给了抖音。
有人说,我不是刷了抖音才颓靡,我是因为颓靡才刷抖音。生活太操蛋,工作压力大,琐事一大堆,看不到未来的希望,周围的人各个比我强,心太累,唯有刷抖音的时候,我才能暂时忘却不如意,才能笑出声。
可是,如果满足了短暂的快乐,你将面对长期的痛苦——你和别人差距越来越大,你在低端娱乐中越陷越深,跳出的舒适区的难度越来越大。
温水煮青蛙,就是这个道理。
快餐娱乐还有一个危害:它拔高了我们的快乐阈值,让我们更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为什么短短的文字或视频能抓住我们的眼球,因为它们或者刺激了我们最本能的欲望:猎奇、好色、看热闹......;或者戳中了我们的痛点:单身、孤独、贫穷、焦虑......;或者满足了我们的幻想:豪宅、豪车、美景、美食......
欲望满足后是无尽的空虚,痛点安抚后是更多的困惑,幻想带给你的是焦虑和不安:为什么我的生活和别人差距那么大!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空虚、困惑和焦虑的痛苦让你迫不及待回到新一轮的刺激,一轮又一轮......
渐渐地,我们会越来越不容易感受到快乐,一离开手机,就觉得生活索然无味。现实中的美景、美食都不再能引起我们的兴趣,更遑论需要我们付出一点努力才能得到的快乐。
有努力,有回报,有快乐,话虽然很朴素,却是幸福的不二法门。
而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的快乐,有百害而无一益。怪不得有人把快餐娱乐成瘾比喻为“吸毒”,只怕大家远没有惧怕吸毒那样警惕快餐娱乐,反而让它悄然贻害更多的人!
人生有很多美好的可能,但每一种都需要我们去努力。
放下手机,拿起一本书,或者迈开你的步伐,阅读或健身,都是脱离舒适区的良好方法。
锻炼也能满足你的欲望,充实代替空虚,让你更美、更健康、更有吸引力。
读书也能解答你的困惑,深刻代替鸡汤,让你对自己、对生活更加坚定执着。
你会逐渐看清自己的梦想,并一步一步朝它前进。
医学专家给年轻人提出一个保护耳朵的“60原则”:用耳机时不超过60%的音量,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我想,对于沉迷于快餐娱乐的年轻人,最好的原则莫过于从当下起,做一件让自己有点“痛苦”的事,痛苦过后,是更大、更长久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