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们现在所熟知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也叫踏青节。
其实最早不是。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后来又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才演变成我们所知道的现在这样子。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二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相传该节日起源于晋文公祭奠介之推,后相沿成俗。
中国过往的春祭都在寒食节,直到后来改为清明节。
战国时期,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唐代编入《开元礼》中,成为官方认同并倡导的吉礼之一。后演变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庙、祭先贤;百姓上坟等。
在唐代,不论士人还是平民,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中国传统文化大观》载:“大致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合而为一。”
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上坟扫墓、冷食、蹴鞠、荡秋千等,成为清明节的习俗。
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汤氏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新中国成立后,很多地区把寒食节与清明节等同了起来,在同一天过。
山西介休绵山(介之推隐居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之乡”,每年举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介子推)仪式活动。
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上巳,是指以干支纪日的历法中的夏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故又有三巳、元巳之别称。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
《周礼·春官·女巫》:“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郑玄注:“岁时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类;衅浴谓以香薰草药沐浴。”
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在流行。上巳节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论语》:“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就是写的当时的情形。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又增加了曲水流觞等内容。
后代沿袭,遂成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著名的《兰亭集序》便是记载了一次上巳“修禊”、“曲水流觞”的活动。
宋朝以后,三月上巳风俗渐渐衰微,但一些习俗仍在流传。
上巳节还有女儿节之称。
“女儿节”,是一种古代少女的成人礼,一般在这个日子举行成人礼。女儿们一般“上巳春嬉”临水而行在水边游玩采兰,穿上漂亮的衣服,踏歌起舞,以驱除邪气。
周礼有定,未出嫁的女子是要呆在闺阁之中的(也就是闺中女子),所以一年就只有几天出门时间。上元节(元宵节)、上巳节便是女子们公然出门物色对象、约会谈情的日子。
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停下劳作,穿上新衣,沐浴祭祖,然后踏青赏春,结伴游乐,单身男女们都到河边相遇相识。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诗·郑风·溱洧》便是写了少男少女趁祓除时相爱之事。
先秦以后,三月三情人节在各代延传开来。
汉之前更有野合的习俗,后来礼教兴起,野合的习俗消失,但当时男女交往还是比后世自由,年轻男女依然会在当天到郊外踏青游玩。到南宋时理学兴起,礼教变得森严,上巳节就在汉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广西壮族、贵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为自己的情人节。青年男女们在这一天,相聚于山林间、溪水旁,自由地寻找自己的所爱、肆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唱歌起舞,欢快淋漓。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农历三月初三为隆重。
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成为“广西民族传统习惯节日”。
其实这才是货真价实的“中国情人节”。
清明节
上巳节的内容后来逐渐被清明节所吸收。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也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融汇了寒食、上巳两个古老节日精华的清明节,终于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然而在闽南的诏安却独有两个清明节:一个是固定在三月初三的“古清明”,一个是节气“清明”所在的“新清明”。传统民间过三月初三的“古清明”。“新清明”则是先人新逝才过的节日和社会祭扫烈士公墓的日子。
诏安的“古清明”颇有古时上巳节的遗风,一如当年孔子和王羲之在上巳节春浴和曲水流觞:民众们挑着担子拎着酒肉,上山祭祖,就地野餐,踏春赏景,以平民化的生活方式,悄然延续着中国传统的习俗。
By:哈罗生活(hallolives)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