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白盒测试

  

实例比较6种白盒测试

 

语句覆盖

判定覆盖或分支覆盖

条件覆盖

判定/条件覆盖

多重条件覆盖

路径覆盖

 

MK2方法:

强烈推荐:多重条件覆盖

如果程序模块中没有循环,可以考虑路径覆盖

 

例子: public void foo(int a, int b, int x) {
  if (a > 1 && b == 0) {
   x = x / a;
  }
  if (a == 2 || x > 1) {
   x = x + 1;
  }
 }

 

 

 

 6种白盒测试_第1张图片

 

1.句覆盖

语句覆盖:语句覆盖是最起码的结构覆盖要求,语句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条语句至少被执行一次。

 

测试用例

测试对应:a=2,b=0,x=3,每条语句被执行一次

 

不足

遗憾的是,这个准备相当不足。举例来说,也许第一个判断a > 1 && b == 0 应是“或”,而不是“与”。如果是这样,错误就会发现不到。另外可能第二个判断应该写成x > 0,这个错误也不会被发现。还有,程序中存在一条x未发生改变的路径(路径ABD),如果这是个错误,它也不会被发现。

 

结论

语句覆盖这个准则有很大的不足,以至于它通常没有什么用处。由于这种测试方法仅仅针对程序逻辑中显式存在的语句,但对于隐藏的条件和可能到达的隐式逻辑分支,是无法测试的。

 

 

 

2.判定覆盖或分支覆盖

判定覆盖又称为分支覆盖,它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程序中每个判定的每个可能结果(true、false)都至少执行一次,以及将程序或者子程序的每个入口点都至少执行一次。

 

测试用例

两个覆盖路径:路径ACE,路径ABD,或者覆盖了ACD和ABE的测试用例就满足了判定覆盖的要求

 

不足

仍然相当的不足。举例来说,我们仅有50%的可能性遍历到那条x未发生变化的路径(也即,我们选择前一种情况)。如果第二个判断存在错误(如把x > 1 写成了x < 1),那么前面两个例子中的两个测试用例都无法找出这个错误。

 

结论

往往大部分的判定语句是由多个逻辑条件组合而成,若仅仅判断其整个最终结果,而忽略每个条件的取值情况,必然会遗漏部分测试路径。

 

3.条件覆盖

条件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的每个条件获得各种可能的结果,即每个条件至少有一次为真值,有一次为假值。

 

测试用例

例子中4个条件:a > 1 , b == 0,a == 2, x > 1。因此需要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在A处出现a > 1、a <= 1、b == 0、b != 0,在点B处出现a == 2、a != 2、x > 1、x <= 1的情况。选择用例1.a=2, b=0, x=4  路径ACE;2.a=1, b=1, x=1  路径ABD

 

不足

条件覆盖并不能保证判定覆盖。举例来说:1.a=1, b=0, x=3  ABE   2.a=2, b=1, x=1  ABE,满足条件覆盖,却不满足判定覆盖

 

结论

有的分支只执行true和false中的一个,条件覆盖并不能保证判定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结果至少出现一次,每个判定本身所有可能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

 

测试用例

判定  if (a > 1 && b == 0) 和  if (a == 2 || x > 1) 都至少取一次true和false,使条件a > 1 、 b == 0、a == 2、 x > 1都至少取一次true和false

 

不足

判定/条件覆盖准则的缺点是未考虑条件的组合情况;并且,不一定会发现逻辑表达式中的错误

 

结论

判定/条件覆盖满足判定覆盖准则和条件覆盖准则,弥补了二者的不足。

 

5.多重条件覆盖

又名组合覆盖,要求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中所有可能的条件结果组合,以及所有的入口点都至少执行一次

 

测试用例

对于判定  if (a > 1 && b == 0) 和  if (a == 2 || x > 1) ,需要使条件a > 1 、 b == 0都至少取一次true和false,然后进行组合;a == 2、 x > 1都至少取一次true和false,再组合

 

不足

线性地增加了测试用例的数量

 

结论

多重条件覆盖准则满足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和判定/条件覆盖准则。强烈推荐

 

 

 

设计

步骤1

列出判定清单

 

1. if (a > 1 && b == 0)
2. if (a == 2 || x > 1)

步骤2

列出判定中的条件清单

 

判定1:   1.a > 1      2. b == 0     
判定2:   3.a == 2    4.  x > 1

步骤3

列出每个条件的可能结果清单

 

1.a > 1  ,  a <= 1
2.b == 0 ,  b != 0
3.a == 2 , a != 2
4.x > 1  , x <= 1

步骤4

每个判定中所有可能的条件结果组合至少出现一次

 

判定1的可能结果组合
1.a > 1 , b == 0 
2.a > 1 , b != 0     
3.a <= 1, b == 0     
4.a <= 1, b != 0
判定2的可能结果组合
5.a == 2, x > 1 
6.a == 2, x <= 1 
7.a != 2, x > 1 
8.a != 2, x <= 1 

步骤5

设计足够测试用例,覆盖所有可能的条件结果组合至少一次

 

a=2, b=0, x=4  覆盖组合1,5
a=2, b=1, x=1  覆盖组合2,6
a=1, b=0, x=2  覆盖组合3,7
a=1, b=1, x=1  覆盖组合4,8

 

6.路径覆盖

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

 

不足

时间成本,如果遇到循环,测试时间和测试成本……消耗太多

 

结论

时间成本太高;不推荐。如果程序分支比较少,循环没有或者很简单,才使用

 

 

 

7.异常系的测试

 

源代码

 

try {

        InsSecurity.getNavigwareUserInstance(userId);

} catch (CnCAccountLockOutException e) {

        context.put("popup", Boolean.TRUE);

        throw new InsCommandException(                                         InsPortalWebUIErrors.ERROR_USER_LOCKEDOUT);

} catch (Exception e) {

}

 

异常

 

已知getNavigwareUserInstance要抛出3个异常,所以请测试这3个异常

public static InsUser getNavigwareUserInstance(String userId)

        throws CnCUnknownEntityException, CnCAccountLockOutException, DataBackendException {

 

测试方法:在代码中加入异常语句,测试异常;每条catch路径必须测到

 

例如:测试CnCAccountLockOutException

try {

        InsSecurity.getNavigwareUserInstance(userId);

        if(true){

                throw new CnCAccountLockOutException();

        }

} catch (CnCAccountLockOutException e) {

context.put("popup", Boolean.TRUE);

throw new InsCommandException(                                            InsPortalWebUIErrors.ERROR_USER_LOCKEDOUT);

} catch (Exception e) {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linglonggo/p/3736387.html

你可能感兴趣的:(6种白盒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