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的罗生门(暂定标题)

-禁止任何形式不通知作者本人的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email protected]

0. 在从事了咨询业有段时间之后,发现对于商业的理解更深了。也更加有了自己的观点。这是我在不断精进自己的能力和所能提供价值的角度看到想到的,纯属一家之言,不代表任何商业或除自我以外的个人。希望能得到更多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

1. 商业是有生命的,当他被成立,他的长处,短处,欲望,和痛苦就已经成立。他具有了个性和相应的宿命。

商业设计师管这个叫做『商业模式』,或者在实际的市场中,商业的本质远远不止『模式』这么简单。 每一次对自我的颠覆,犹如壮士断腕,或者自检。想想我们上一次面对体检报告时候的心情,不难理解商业领袖在面临『病症』的两难。

2. 转型:『不转慢慢死,转了现在就死。』

这句话我在不同的商业决策者身上都听到过。甚至我从事的公司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局。很多人会被各种前车之鉴吓到。『XXX试了电商,还在亏损。』『XXX做了智能互联,到现在也是鸡肋。』『XXX被淘宝商家(小米)挤的不行了』『XXX能赚钱都是因为人口红利,现在老外怎么可能让你赚那么多,何况人工一天比一天贵。』。

于是大家都觉得,前有狼后有虎,横竖是个死,不如在死之前多赚点钱,能活多一天算一天。因为怎么转才能活的好,大家都没底。互相看,就好像小马过河,不亲自试水,谁都不知道深浅。

3. Good enough, is never going to be enough. (还成,就是将来会挂掉。) 这个可能跟大部分的初创企业,或者互联网行业的概念相背。只是这里的Good,不是指产品的好,而是对于商业的认识。

一个非常个人的案例,有一个关系特好的朋友,开了一家跟煤化工有关的公司。在前几年经济形式和市场需求好的时候,一本万利。在这个时候,他觉得其实我现在的企业规模挺好,员工只要不傻不聋,节省成本就好,更多的投入在目前也未必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养个企业,赚点钱,小康了。经济危机,社会整体工业环境的转型,让钢材的价格从100块跌到1块。那些生产出来的钢材,放在光秃秃的土地上,放一天,亏一天。

他后面跟我讲,早知道当时市场好的时候,就应该提高产能,发展附加值高的产品,现在在考虑,已经是火烧眉毛了。

做企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现在还过的去,基本上等于明天就会没有位置,太被动了。

而关键的心态,在我看来反而不是居安思危的惶恐,更像是:『哪怕不赚钱,我也要做这件事』的决心。任何人都希望在睡觉的时候能够不担忧。能让我们充满远见的,永远是做事情的决心,而不是被利润和后来者的追赶。

这个大家看淘宝和小米就知道。觉得事情对了,就做了。对的事情,就要坚持。

商业的背后,往往是对本能认识的最终回归,而不是各种的理论。

Planning without instinct, is bullshit. 不基于直觉的商业策划,就TM是鬼扯。

And business always return to common sense. 商业决策,往往就是常识和商业环境的结合。

补充一点,作为商业决策人,感觉不对,不要做;感觉不确定,可以试试;感觉方向对,没什么把握的,请坚持,请适时调整,请尽全力做到『没钱拿我也想把它做成』的这个事业。不要问我为什么,这是common sense.我想您也知道,这些年经历的摸爬滚打,练出来的不是技巧,是本能。因为最后归结到的,不是这个企业能不能赚钱,而是您,作为企业的决策者,生存和生活的意义。

4. 『站在风口上,猪也能飞。』

于是大家都不明所以的往『风口』挤了过去。。。

尼玛再大的风吹起来一头猪还可以,你给他10卡车的猪它吹得起来吗?!如果小米不是有制造和内部组织架构的先进性门槛的话,真的在手机市场上就只有它一个人可以饥饿营销吗?

我们先看看小米的逻辑:

做手机

-要赚钱,所以要做给中国大部分人的手机

-性价比

-性价比(A) = 攒机

- 攒机 = 发烧友

- 发烧友 = 反馈 + 修改+情感上喜欢被聆听和重视;= 粉丝营销,快速迭代

- 性价比 (B) = 物美价廉

- 物美价廉= 用苹果的模具 + 各种重视设计 + 网络直销而不是走经销商,线下渠道

其实雷军说『站在风口』的时候,大家真的觉得他站在风口了吗?如果是那么大一个风口,怎么就只有小米在短短四年内成长为市值百亿的公司呢?

冲浪,是需要有技巧的,浪只对准备好的选手有意义。(至于怎么准备的,请看雷总和他团队的简历)

5. 『我看那些初创公司,10个里面活一个不错了』『是个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能拿风头的钱,只是后面死的都一片一片的。』一点儿都没错。在这短短的两年内,听到太多的『我认为消费者需要。。。于是我做了。。。』我都听腻了。

如果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也不必沾沾自喜。

因为那些被假设出来的用户需求,没有经过验证,就被我们可爱的初创企业家做出来了。于是突然身边有几个朋友,逢人就问:我做这个给你好吗?这样做好吗?我这个页面到那个页面,我这个服务这么贴心,好吗?

亲爱的,如果设身处地到对方的立场,你,会说『不好』吗?

于是大家兴冲冲的投入到全民创业的汪洋大海中去。

其实我没什么反对意见,反正投资人有钱,不花白不花。

不过我可惜的,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有着最好时光,最好能力的年轻人,一耗就是几年,最后反而可能被挫折感击败。

很多事情在开始之前就可以测水温,『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的小平真的是很厉害。

在开始的时候,我们的决策者们可不可以放下自己的『已有设定』,从假设自己从事的行业和提供的价值开始,从根本开始,看到我们对于这个社会应该提供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我们是否有决心转型或者改变?我们是否有这种能力,从创造价值的本身,看到商业应该成长为的样子?

I just want to get the real shit done. 我只是想,哪怕做那么有一点点意义的东西,我们的人生也就值了。

Real shit, 背后是真实的市场需求,困境,系统的不足,用户花了许久去适应和忘却的痛苦。而这需要太多的随机应变,需要放下身段,放下预测和已有的角度,从最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和聆听。许多时候,从『我们是否有存在的意义』『为什么是我来做』开始。

是的,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是无意义的。虽然人类整体的行为都只有自我满足,从广义来说并无意义,但是商业本身被设定为人和人之间的互惠互利。如果商业本身对于另一人类群体无意义,至少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环境里无独特意义,那我并不认为它有存在的必要。

我不知道有多少企业家有这样的立足点,至少我看到的成功的例子,他们都有这样的立足点。

6. 有些公司,该死的,就让他死掉好了。-我说的。

咨询业有时候就像婊子,你很难选择自己的客人。好一点的,门槛高一点,重金难求一笑,不过本质上并无区别。

但是从我自己小小的内心,我还是希望,把我有限的人生,投入到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上去。

『有些公司活着,他已经死了』是我的好友说的一句话。进入职场,才明白大家都有自己的小九九,都有自己安家立命的期待。长了很大的公司,就像是灌木,一层层的树皮,发出吱吱呀呀的声响。有一些决定,不是因为提供市场价值的需要,而是为了系统中一部分人,一部分的过去,能够继续活下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的不介意,让这个商业死掉。不然,所谓的淘汰是在淘汰什么呢,不仅是不对,而是不够好,不够快,不够准,不够有自省和改变的能力。

7.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商业的罗生门(暂定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