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魔便成狂——《爆裂鼓手》的暗黑成长之路

不成魔便成狂——《爆裂鼓手》的暗黑成长之路_第1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伴随着鼓声的嘎然而止,安德鲁和弗莱彻相视一笑,暗黑风格的励志电影《爆裂鼓手》宣告落幕。尽管影片的最后有没有获得台下专业评委的认可成为一个悬念,但安德鲁确实完成了对自己极限的一次超越,获得弗莱彻的认可。正因如此,我反而认为更增添了影片浓重的悲剧色彩。

      影片讲述了一名少年在严师的督教下,以非常规手段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爵士乐鼓手梦的热血故事。主人公热爱打鼓,但过度的投入让他失去对音乐的初衷,进而演变为生命的负荷以及师徒间近乎疯狂的对决。电影不只有音乐人的苦痛,更让人看到传统励志背后的残酷真相。(摘自豆瓣)

      19岁少年安德鲁,成长于单亲家庭,父亲是一名小说家,一心想成为像查理帕克那样的顶级爵士乐鼓手。生性怯懦的他与其说是喜欢爵士乐,还不如说是对爵士乐鼓手极具个性形象的心理崇拜(影片中聚餐的片段可以佐证:家人朋友对非主流爵士乐的无视,更激起安德鲁的反抗情绪)因此,我认为安德鲁最核心的心理诉求并不是达到查理帕克的水平,而只是为了得到旁人的尊重和认可,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影片中由头到尾都在暗示本人对认可的需求)。

      魔鬼导师弗莱彻,一个对爵士乐有着极致追求的音乐人,坚定的达尔文进化论教育者。在他的世界观里,他就是核心,学员都只是他手中的棋子,他的目标是要培养出查理帕克水平的顶尖鼓手,以满足他强烈的创造欲望,能无视底线对学员使用疯狂的精神压迫,牺牲多少他毫不在乎,达标的学员才能得到他的另眼相看,典型的强迫症性格。

不成魔便成狂——《爆裂鼓手》的暗黑成长之路_第2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一个抖M,一个抖S,简直是天生的一对组合。随着剧情的推进,安德鲁和弗莱彻由相识相知、发生激烈的碰撞、疯狂的对决、到最后的相互认可,再配上燃爆的爵士乐,无时无刻不牵动着观众敏感的神经,影片能够获得多项殊荣确是实至名归。

      影片的最后安德鲁明明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极限,获得了弗莱彻的认可,这是何等的绝地反击、热血励志,但为什么还会认为这是个悲剧?

      关于安德鲁的命运,片中早已有暗示,一是前弗莱彻学生肖恩因抑郁上吊而亡(弗莱彻本人甚至不敢正视,只用车祸的原因带过);二是影片的最后,看着安德鲁突破了自己,老父亲脸上不仅没有丝毫的欣喜之情,反而是更多的担忧洋溢于脸上,因为他知道,儿子已经认可了弗莱彻那套教学理念,之后有极大的概率重滔肖恩的覆辙。

不成魔便成狂——《爆裂鼓手》的暗黑成长之路_第3张图片
图片来自百度

      如果说《心灵捕手》中的桑恩教授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教学理念,那么弗莱彻就是以老师要求为中心的另一个极端。前者是因材施教,春风化雨般的师生关系,以充分帮助每个学生的身心成长为己任,但周期长,见效慢;后者则是现实社会残酷竞争下的精英选拔,见效快,但功利性极强,注重术而忽视了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更以牺牲无数“垫脚石“为代价。平心而论,两种方式各有所长,选用哪种关键还是要参考学生的实际情况。

      现阶段,国内教育几乎均为后一种,以老师为核心,集中优势资源,保证名校的录取率,却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何积极推动国家的教改政策,实现社会人才的有效培养,确实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成魔便成狂——《爆裂鼓手》的暗黑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