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注定的败局——读《沧浪之水》

0304 注定的败局——读《沧浪之水》_第1张图片
我心中也有隐痛,用洒脱掩饰起来的隐痛,无法与人交流的隐痛,这是一个时代的苦闷……何止那个时代!

第一次遇见这本书是在毕业的学长们的“跳蚤市场”上,当时不知道阎真是谁,也不觉得书名有很大吸引力,倒是它有些暗沉的封面让它在我手中停留,然后是那两块对比鲜明的石头,再然后,是扉页上屈原的词句:

0304 注定的败局——读《沧浪之水》_第2张图片
清兮浊兮,指人?指水?

看上去很有深意的样子。于是开始阅读。

故事发生在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开始的池大为(主人公)是一个像他的父亲一样向往着灵魂高洁的人,在他整个的求学和职场的早期,他也一直是这样坚持,但生活却让他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随着故事的发展,池大为经历女友的抛弃,职场的冷遇,儿子身上留下的疤痕,等等一系列冲击他内心的事件之后,他变了,即使无可奈何,他还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变成了自己曾经不耻的“狗人”,最终成了维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刽子手”。

文章最后,池大为在父亲坟前哭泣,他知道自己变了,却也为自己的改变拿出了“不可不变”的现实理由,他知道这样的自己并不是最初想要的样子,但是,他只能做这样的自己,所以,他烧掉了随身携带了几十年的《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册子,在“虚拟的尊严和真实的利益”里继续他“风光的苟且”。

后来我常聊到这本书和它的内容,也常常在想阎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每一次的思考都会因为成长和经历而让我对之有不同的理解。

一、整体感受上

第一阶段:无奈:生活就是要让你活成你讨厌的样子,我们只能接受。

读第一遍的时候,深深陷入了作者营造的那种无可奈何的氛围当中,生而为人,身不由己!所有的感触都是——“人生就是如此,无论如何斗不过大势所驱”,““适者生存”,“生活就是要不断把你打磨到自己不认识自己”,“人生注定是悲剧,无论你怎么设想自己,我们最终仍然不得不背叛初衷”……

第二阶段:“觉醒”是正确的,你必须做世俗眼里的强者。

池大为坚持的“风骨”并没有给他应得的回报,相反,他被女友抛弃过,还为自己在大会上的正直付出了“发配边疆”的代价,他看不起的“狗人”丁小槐都升职住套房了,而他呢?一家4口还在狭小的筒子楼里苦熬!连夫妻俩要干“那事”都得大晚上的让丈母娘抱着孩子给他俩腾地方!直到后来孩子被烫伤要住院手术时才真正让他意识到,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甚至是作为一个男人,他是多么的失败!多么的无能!他逼自己去“改变”,去逢迎拍马,每次都在心里拿枪逼着自己,然后终于“成功的突破了自己”……

他的“大彻大悟”觉得是必要的,生而为人,总不能太过自私的只为自己的理想而愧对亲人,更何况,年轻的心怎能承认自己如此“无能”,怎能容忍自己如此“窝囊”!哪怕在今天的现实社会里,我们每一个人不也或多或少的经历着这样的心里路程吗!所以,不管对不对,该不该,也不管这样的事实有多么让人深感悲哀,但它是必须的!“虚拟的尊严也好”,自欺欺人的妥协也罢,人生和世界本就是一场由意识虚构的“真实”,虚构的世界里,“虚拟的尊严”就是最实际的存在,更何况那里还有“真实的利益”呢!起码,失败者的清贫并不是“淡泊”,失意者的穷困并不是“无争”,只有成功了,得志了,之后的放弃,才会有人赞叹他品质高洁,才会有人看他的内心和灵魂里是怎样看待世界。总之,“失败”已是所有现状最有力的解释,你没有资格说什么!

弱肉强食也好,世态炎凉也罢,身处这样的世界,只有“强者”和“弱者”的区别,别人对你的判断大都依据你的财富地位,“成功”的标准是简单而粗暴的,所有哀怨的人都是“失败者”,因为“成功的人”都忙得根本没时间照顾情绪,没有时间哀怨,所以,你只能做世俗眼里的“强者”!在这样的选择里,无论你是否亲眼看见自己走向初衷的背叛,还是必须强大的做命运的主人,还是必须直面世事发展的大势,还是必须把所有的“选择”当成主动行使的权利,而不是“被选择”的结果。

收拾所有悲伤哀怨的情绪,才能看到,只有拥有权力,财力,才有可能做到你想做的事,才可能让梦想有成真的那一天。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小孩子才会为了理想愤然去死,大人们都会为了梦想忍辱负重。

第三阶段:还是无奈!我们能做的只是作取舍,不能全胜。

后来再读。

池大为终于“适应”了那些逢迎拍马的需要,习惯了逢场作戏的场面,甚至还“顺应剧情”的犯了“成功男人”该犯的错。

一个心怀壮志的少年,抱着崇高的理想,拿自己那些锋利的棱角与世界对抗,然后受伤了,妥协了,直到不得不自己“杀死自己”,终于走到“人生的辉煌巅峰”,在马垂章想要“垂帘听政”时他动的那点心思里,让一切感觉那么像一场阴谋,可是你能说他错了吗,他只不过想到了“说话算数”的位置后做点施展抱负的事。只是等他真到高位之后才发现,原来事情并不像他想的那样,不是你想破除陋习就能破除的,“小金库”也不是你说取消就能取消的,身在高位,你得为手下的一帮“弟兄”谋点福利,这是不成文的规则,要是只想施展抱负而威胁到了他们的利益,那你也什么都不是了。走到这一步,你才不得不承认,你只有两个选择——主动的做“坏人”,或者被动做“坏人”。圈子里的大势,圈子里的规则,还是得遵守的。

所以,并不是有了位置和权利就可以实现梦想的。

选一个吧,主动做“坏人”,“杀死过去的自己”,还是被动做“坏人”,为“杀死自己”找个不得不为的理由?

或者,多给一个选择,在“看清世事真相”之后断然回归,不要继续“在一种更高的真实中迷失”,不要让未泯的良知眼睁睁看着自己走向陌生。

作者让池大为选择了烧掉《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册,和“过去的自己”做了最后的诀别,在崇高的气节和精神向往与现实利益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后者。结果那么不出预料又那么让人为之哀痛,不对,应该是为我们每一个人自己哀痛:自问一下,如果是你,你也会这样的吧?

我想到了第三个选择,可能是还有浪漫崇高的情结,或者不在其中,便不能明了“放弃”既得利益并不比放弃自己痛苦。就像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说的那样:生活以无可抗拒的合法性、合理性和真实性逼迫着每一个人,我们在把自己交给生活时候,是否找到了一块坚实的立足之地?

答案是:无论怎样,都注定是一场败局!

二、从写作上

1.人称和叙事

整本书以第一人称来进行讲述,并从主人公上大学后按照故事发展和个人成长的顺序进行讲述,所有的心里路程表现得顺其自然又历历在目,特别是“我”在“杀死过去的自己”的过程中的心里描写更是读来刻骨铭心:

我发誓要重新做人,把过去的自己杀死

我对自己说:“还能把自己看得那么金贵吗?要把自己看小,看小,像粪坑里的一条——蛆。你一条蛆你还想有尊严?”这种想象太恶心,也太残忍,可我还是不放过自己,逼着自己反复想了好几遍,盯着那种蠕动的样子,不让自己逃开。这样想着,饭嚼在嘴里都要吐出来了,又强迫自己吞了下去。

我在房间里转来转去,心里忽地冲出一句话来:“老子毙了你!”我马上意识到了这句话的意义,就站住了,身体中似乎被冲开一条透明的通道,从头到脚。我把右手缓缓举了起来,用拇指和食指比划出一把虚幻的枪,左手贴近了,做了一个上子弹的动作,食指又弯了弯,体会着扳动扳机的感觉,然后顶着自己的太阳穴,心里说:“老子以儿子的名义毙了你,你还没死!”马上感到了窒息的紧张,像有一把真枪逼住了自己,心跳也加快了。我对这种效果感到满意,把手放了下来。

2.角色安排

首先是同类的辅助角色:

人与群分,物与类聚。全书同时还塑造了两个与他类似的人物:刘跃进和胡一兵。

他们是池的初中同学,一起参加高考,一起走出山坳,本来都有“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志向,可是到了最后,他们都在“经济社会”的评价标准里“解放”了自己,一个为民请命的记者后来下海“捞金”去了,一个本来身为众人精神导师的教授后来也为三万块钱写色情小说了。这种现状,说明不仅是官场,而在“以物质财富判断人的价值”的大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里的知识分子都在备受生活的逼迫和灵魂的拷问。同时,因为他们是同学朋友,关系不错,所以他们不但亲眼目睹自己的“沉沦”,也看到跟自己一样的人的“沉沦”,更放大了那种无能为力的“群体感”。

其次是对比角色:

丁小槐是书中不折不扣的“狗人”,池大为对“人的分类”理论的完善,还是从丁爬在地上撅起屁股的形象上引发的。而正是这个让他不齿之人成为了他突破自己的重要一环。后来的池大为官场上的顺利,不乏有丁小槐早期的“教导”之功,而高材生的池大为在“开窍”之后也成功“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超过丁小槐,最终赢得厅长宝座。却最终输给现实社会。

全书发人深省,字里行间尽是挣扎和无奈,他们都不是坏人,所以你甚至连厌恶都忍不住对他们满怀同情。他们又都是你我,读来难免自问自己的处境如何。


以上是最近再读后的感受,功力有限,暂写至此。

《沧浪之水》确实是本现实主义的好书,推荐阅读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0304 注定的败局——读《沧浪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