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所读过的程序员小说

为什么80%的码农都做不了架构师?>>>   hot3.png


《疯狂的程序员》,为我们描述了主人公在大学里学习编程、和同学侃大山、谈恋爱的快乐日子,以及从事程序员工作后发生的各种趣事;整部小说充满着诙谐幽默的气息,并且会让人联想到周星驰电影中各种无厘头场景,而作者又以这种笔法道出了很多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大道理,却一点不生硬。里面的人名起的也比较无厘头,像土匪、超薄、BOSS Liu Bug Yang等,在作者笔下都是很有特点的人。读过此部小说,我想你也会喜欢上作者乐观幽默的精神,从中受到些启发,热爱生活。

 

《那些年啊,那些事—— 一个程序员的奋斗史》,与上部小说在笔法上有些相似之处,作者也是很有幽默搞笑细胞。故事讲述他毕业后来深圳找工作过程和发生的一些奇葩趣事、他的工作和学习技术的历程、以及还要面对的办公室文化江湖争斗、人情练达;在此过程中还穿插着一些他们合租房子的朋友之间的业余生活乐事、那些美好的回忆和感情。整部小说给读者呈现的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但笑过之后你会感觉到作者奋斗的不易、你将感触作为最初底层程序员的苦、并为他们的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所感动。还好,作者的结局是爱情、技术双丰收,我想作者现在应当会发展的很不错。祝福他们。

 

《码农故事》这是我最近在伯乐在线读的一部网络连载小说,讲述几个程序员因对技术的热爱及心中的愿景、共同创业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他们遇到的更厉害的高手,他们敬重与仰慕以及英雄惜英雄的情怀;再后来,为了让公司做的更大、他们拉到风投;为了尽快上市、公司的重组、而渐渐作为程序员及共同创业伙伴的莫楠却发现公司渐渐变了、老大渐渐变了、离自己最初的理想起来越远了。而我们却能体会到作为程序员的莫楠,他内心的程序员的原则与理想、以及固执的特质,就像文中曾引用:程序员大神Joel写的一本书,里边有句话大意是:“许多人选择编程是因为他们喜欢把时间花在一个公平有序、能者为王、靠代码说话的地方”。

在故事的快结局,莫楠完成最后的工作,选择了离开。在他给赵川的电子邮件里面就一行字:“老大,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我也该走了。请批准我辞职。莫楠”。

当看着这封邮件时,过去一起工作的多少个日日夜夜又浮现在赵川的脑海里,眼眶不禁湿润了。以往他们一起写代码、找bug、熬通宵赶进度、吃饭喝酒侃大山,是何等的志同道合!现在的这套系统里,到处都是他俩一起写的代码,他们是公司的两个创始人。可是今天,莫楠却要离开公司,抛下他一个人。这怎么能不让他觉得伤感呢?

而在段倩出公司打车回到城里找莫楠,希望把他留下,在数码大厦旁边步行街(他们公司最初成立的地方)的一个小吃摊找到了莫楠。

莫楠面前的小桌子上摆着几盘小菜,手里拿着一扎啤酒,眼神茫然,看来已经喝得晕晕乎乎了。段倩仔细一看,他居然在流眼泪,甚至可以说是泪流满面。

段倩在他旁边的座位坐下,一把抢过他手里的啤酒放在一边,责怪地说:”大白天的喝什么酒。再说了,你一个大男人,在大街上当着这么多人哭,你不觉得寒掺啊?既然舍不得就别走了,老大都说了,让我过来留你。“

莫楠眼神木然地看了她一眼,突然抱住她哭出了声。

莫楠没有回去,但他们那天聊了很久。

 

而公司很快要进行A轮融资,莫楠此时的离去也意味着他自愿放弃了几十倍的收益。

公司成功上市,段倩也在此时选择了离职了,完成了最后的工作,也算是对公司及个人有了一个交待。

而之后,公司虽然已经做大,但却物是人非,沧海桑田,再也回不到过去。

 

而在最后的最后,赵川收到一封明信片,是从美国寄过来的,正面的照片是一个漂亮的校园,下面写着”Stanford University”的字样。

赵川心想,斯坦福大学?我在那里并不认识什么人啊?他翻过来看反面,只见中间写着一行字:“让理想引导现实!”。

他想起来,这正是最后一次和莫楠谈话时,自己提到过的话。

他接着再往下看,最后目光久久地停在了明信片的落款上:“莫楠+段倩”。


而读到此时,我内心却有一种震撼与感动,我想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应当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吧,就像他博客的自我简介中的那段话:“我是一介码农,为了理想打工。我曾放弃所有,不愿一生平庸。熬得了通宵,搞得定杀虫。薪水都是浮云职位不过虚空。纵有失败无数,只求一次成功。……”。

当我读到了最后的结尾,忽然地感觉到这部小说的境界又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与高度。也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还有理想、梦想的程序员朋友们。

注:对于斯坦福大学,吴军的《浪潮之巅》中有较形象的介绍。


那些我所读过的程序员小说_第1张图片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czzhu/blog/227243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我所读过的程序员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