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2012?

2012-12-31 20:01

玛雅人的预测出现了偏差,我们并没有看到世界末日,平平安安地走到了2012年的最后一天。

当然,我从一开始,就没有相信2012末日说,这一年,依然如往年那样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过来。今天,也如往年的最后一天一样,翻回2012的篇章,为这一年认认真真地做个总结。

关于育儿

还是从占据了我大部分时间的育儿开始吧。

今年的育儿重点发生了转移,从「养」转到「育」,从生理层面转到心理层面。

当齐齐逐渐长大,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吃喝拉撒睡,渐渐有了自己的小情绪,有强烈的与人交流的欲望。我随之开始找寻和阅读有关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学习怎样面对有独立思维却还不会表达的小宝宝。

书读得多了,发现「术」有千万种,「道」却都是相似的,无非就是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即使她尚不能准确表达。对待孩子,要像对待朋友那样平等,不能因为她年幼并依赖于我们,就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她。

这一年,在这样的大原则指导下,我们全家都很注意尊重齐齐。于是,随着齐齐渐渐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我们发现,她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意,如果我们接受她的想法,她会很乖巧,如果我们不同意,她就十分倔强。

这种状况,有利也有弊。能独立思考,坚持自己的想法,在以后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一定是有好处的。但倔强的性格,在开始树立规则时,让我们费力不少。

于是,我开始尝试小巫的「共情四部曲」,接纳她的情绪,表达我的想法,引导她自己思考。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我们渐渐找到了与她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此同时,她的语言能力也发展得突飞猛进,常常给我们带来惊喜,甚至让听到她讲话的路人都惊叹不已。

起初我觉得齐齐的语言能力是按照月龄规律正常发展的,当很多人表示惊叹,外公外婆常常转述一起玩的孩子能说多少话时,特别是当我看到一本育儿手记中,那位妈妈在描述她女儿什么月龄会说什么话后,惊叹道「原来我生了一个语言天才」,而那些表现和齐齐相差无异时,我才知道,齐齐的语言能力发展得比较迅速。

当然,我对那位妈妈关于「语言天才」的惊叹很不以为然,也从来不认为齐齐是什么天才。我只是在思考,是什么促进了齐齐的语言发展呢?

东哥说是遗传,虽然他自己「贵人语迟」,但他姐姐说话很早并且很清楚。基因遗传,女孩像姑姑很正常。我则认为,不仅仅是遗传的原因,从齐齐一出生,我和妈妈就坚持跟她说话,带她出去玩时从来都是抱着她,随着她的视线给她讲述路上的见闻,等她会指会说单字后,我们更是不放弃任何一次与她交流的机会。这些输入,都是有效的,她一开始说话,就是大爆发,整句整句地说,甚至自己念出了整首儿歌。

儿歌,是我和齐齐亲子阅读起步路上的重要内容。今年,我可以很肯定地说,通过亲子阅读,我已经把齐齐领上了爱看书的道路,她开始享受书籍给她带来的乐趣。

年初,我泡在亲子阅读论坛里翻帖子,整理出了《我眼中的经典绘本》,并开始了疯狂囤书之路。随着我买的书越来越多,齐齐读的书也越来越多。有了切实的体验,便有了思考。关于亲子阅读,我写了一系列的《小书女养成记》,主要是最初的亲子阅读记录。与经典绘本的阅读记录相比,我更愿意总结那些不经典的亲子读物。我觉得经典绘本太老生常谈,没什么整理的激情;而且在孩子生命的最初,为她选择读物,合适比经典更重要。那些经典绘本齐齐现在仍然在翻看,常看常新,以后再写或许会有更多新的内容。

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阅读只是齐齐生活中很小的一部分,她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室外玩耍。除了每天外婆带她去家附近的江边和小公园里玩,每个周末,我和东哥都会带她去各大公园玩,在草坪上疯跑,在沙坑里玩沙,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说到大自然,城市里的人总觉得农村才有大自然,但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其实身边也不乏自然。一朵花,一棵草,一片树叶,并不因为它们长在城市里,就不再自然了。找寻自己身边的「秘密花园」,会让孩子觉得大自然并不遥远。

除了这些身边的游玩,我们也不辞辛苦地带着齐齐踏上了长途旅行之路。我独自带她去东莞、回湖北,一路上她很是享受,也十分省心。

去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行前东哥很是担心,但36个小时的火车转2个小时的汽车,齐齐全程都没有让我们费心,坐飞机回来时也没有任何哭闹,生龙活虎的,东哥笑称她是「天生的驴友」。

在奶奶家的农村生活,让她对大自然更亲近。在威海的海滩上玩水玩沙,那快乐情景我至今想起来都会面带微笑。还有厦门的跨年游,几乎每天都安排一个海滩给她玩沙,让她过足了瘾。

我们发现,每次旅行回来,齐齐的语言表达能力都会上一个新台阶,现在她已经会说整段整段的话了,「因为……所以……」「虽然……但是……」等关联词用得准确且自然,我们说的复杂句群她也能理解无误。旅行途中的见闻,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交流时的素材,这些交流,又促进了她语言的发展。

其实孩子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强。这些长途旅行,锻炼了她的体格,发展了她的智力,让她在玩耍中感受到快乐,在陌生的地方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这都是成长历程中的宝贵体验。

而我自己,因为想带齐齐去看外面的世界,而改变了自己的旅游观。从不爱旅游到享受旅游,这是孩子给我的礼物。

我在育儿过程中受益匪浅的,还有自我觉察和疗愈。因为想要从容应对齐齐的成长,我找了一些心理学的书来看,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的成长。

在对往事的回忆中,我鼓起很大的勇气,揭开一层层伤疤,从过往成长经历来思考如今的性格缺陷。这个过程很痛苦,但完成以后,宛若新生。那时,我觉得浑身轻松了不少。通过孩子,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这也是孩子给我的礼物。

需要检讨的是,因为大部分精力用在了「育」上,对于齐齐的吃饭睡觉等问题,我一直听之任之,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以致现在她吃得不多,睡得很晚。

体检时医生说齐齐的身高体重数值偏小,成长曲线也显示齐齐的个子处于偏低的部分,对此我一度很焦虑,认为是吃饭和睡觉的习惯不好。后来考虑到遗传因素,我和东哥都不是那种又高又壮的类型,便稍稍释怀。

不过吃得少睡得晚,终究是不好的。若这两项能做好,个子依然不高,我才能完全坦然。所以,这两个问题是今年育儿路上最大的困扰。我接纳齐齐给我带来的这些困扰,因为我相信,完全没有困扰的孩子都在书中和别人家里。

育儿改变三观。育儿的过程,会辛苦会劳累,但也有很多欢乐和收获。我享受这个过程,心甘情愿地把大部分精力投入于此。

关于爱情

进入这个矫情的话题,我有些无从开始的感觉。当大部分精力都用来适应孩子的成长和协调三代关系,当生活中充斥着鸡毛蒜皮的繁琐和原则观念的碰撞,爱情,还存在么?

我常常会对新婚的朋友说,先别急着要孩子,等感情基础足够厚实了再考虑这个问题。若是婚前磨合时间不够,婚后又很快迎来孩子的降临,爱情一定会面临严峻考验。若感情不够深厚,还真是抵抗不住。

记得在微博上看过一场惨剧。有个两岁多的小女孩叫樱桃,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生活。樱桃妈妈在养育樱桃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却得不到樱桃爸爸的理解支持和开导,同时又没有处理好婆媳关系,樱桃奶奶对她很不满并经常向樱桃爸爸抱怨。

某天,樱桃妈妈在睡觉前照例向樱桃爸爸唠叨,樱桃爸爸很想睡觉却又得不到安静的环境,就和樱桃妈妈吵起来了。吵着吵着,樱桃爸爸就掐死了樱桃妈妈,并伪造出小偷入室盗窃并杀人的现场,出门转了一圈后才报警。

两岁多的樱桃,从此成为了没有妈妈的可怜孩子。

我当时的震惊和悲哀,无法言表。他们从前也曾相爱过吧,能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并生下小樱桃,爱情至少曾经来过。可是,才两年多的时间,就已经消磨殆尽,让夫妻反目成仇,多么可怕!

这个事情很极端,但我相信,每一对新手父母,都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对于育儿的认知,父亲和母亲必定有所不同。而随着孩子的到来,长辈也一起来了,三代同堂会很热闹,也必定有碰撞。各种问题叠加在一起,再浓烈的爱情都会受到影响。

我不讳言自己经历过这个过程,这并不丢脸。当母亲后,对自己的要求提高了,同时也希望对方能和自己一样。而事实上,这不可能。东哥依然保持他慵懒文艺的风格,不愿也不屑于去了解关于育儿的知识,对自己现有的知识体系十分自信。有时我把书端到他面前,希望他能看一下,但他翻了翻就放到一边,并告诉我,没人会照书养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我接受了这个现实。只要我保持积极学习的心态,坚持实践自以为对的方法,别的就不要太强求。孩子终归会生活在充斥着不同观念的世界里,没必要刻意为她创造一个整齐划一的环境。与其终日争吵不休,试图说服对方,争出高下,还不如保持各自的观点,由孩子自己去观察,去选择。

在沟通方面,我也和东哥争执过数回。我知道自己的人生模式是「被否定,被轻视」,但目前尚未找到能改变的有效方法,仍然是一碰到「被否定」就像弹簧片一样弹得老高,暴怒得完全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而东哥的表达方式呢,又偏偏是先说我这样想是不对的,再阐述自己的观点。于是我指责他「以否定别人来彰显自己的水平」,他则认为我「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说的就是真理,容不得别人的不同意见」。

我希望他能改变表达方式,他则希望我能改变思维方式,我们俩人各执一词,谁也无法改变谁,到最后,也只是互相妥协,搁置争议。渐渐地,我就不愿意跟他谈论自己的观点了,甚至不愿意去发表什么观点。

我知道这种状态并不好,却不知道如何改善。要求对方,不如要求自己。我会继续学习和修炼,争取早日找出解除「被否定,被轻视」人生模式的方法,让夫妻间的沟通变得更顺畅。

是不是因为这样,爱情就已经悄悄溜走了呢?我觉得并没有。

记得小龙女西西刚出生那天,我去医院看龙眼MM,聊天中她说,一看到西西的鼻子就心想,完了,这孩子像妈妈。我说,像妈妈不是挺好么,小美女一个。她叹息着说,啊,我想生个像他的女儿啊!

这时候,西西爸爸正在婴儿床边给西西拍照,整个房间涌动着父母相爱的美好氛围。我蓦然想起第一眼看到齐齐长得跟东哥一模一样的小鼻子时,心里顿觉十分满足和幸福。「生一个像他的孩子」,也是爱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啊!

孩子,真的是爱情的结晶,因为父母相爱,才有孩子的诞生。对孩子的爱,又何尝不是对对方的爱呢。虽然如今的生活里有太多琐碎,我们依然需要不时回头看看,想想当初的美好,抚去表面的尘埃,依然能看到爱情的美丽光辉。

正如,我时常会想起,东哥在各种纪念日故作神秘地送我礼物,笑着看我一边嗔怪他乱花钱一边喜滋滋地摩挲;一起看完电影后挽着手步行回家,互相交流对于电影的感受;一起翻看以前看过的那些书,谈论起当年的人和事……那一幕幕的场景,如同回到了很久远以前的二人世界时。

其实,爱情一直都在。

关于工作

同样的工作做到第五年,再复杂的工作内容,也已经被打磨得轻松容易了吧。今年的工作就是如此,年初忍受着涨奶的煎熬为全会加班加点仿佛还是昨天的事情,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全会筹备工作。这之间,没遇到什么特别深刻的教训,几乎一路波澜不惊。

稍有变动的是,7月份如期调了级别。只是按正常程序走,熬满年限就可以的小提升,除了每个月加点儿工资外,没什么其他变化。

年初时因为一同入职的某同事提前调级,我还很是心理不平衡了一番。现在回头看看,不禁觉得有些可笑。提前半年又怎样?走到年末,大家还是同一批去培训。

10月底到11月的借调,也算是平静中的一点点小插曲吧。当时已经准备培训了,突然被点名抽调去筹备一项国际活动,猝不及防的,我还很是郁闷了几天。

不过,借调期间,视野确实开阔不少。有比较才有鉴别,我经历了更大的场面,见识了不同的人和事,也想明白了一些问题。

这份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每一步的提升,除了扎扎实实的工作表现之外,还需要机会和领导的认可。那些到了年限就能提拔的人,总是被人羡慕的。而那些苦熬了很多年,还停留在某个级别的人,又总是有怀才不遇的抱怨。

我想明白了的问题是——工作,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了给别人看?

就我自己而言,这份工作已经满足了我的需要。安定平稳的环境,能力所及的内容,足够花销的收入,和谐友好的氛围,松紧适当的节奏,可以预见的未来……我真的已经满足。

至于何时升,我想只要我自己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的工作,终究是会升的,又何必在乎是早还是晚呢?人生不是和谁比赛,工作也不是一定比出个「谁更厉害」。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拿到自己应得的收入,有足够的精力和空余时间来陪伴家人、享受生活,这样就足够了。

这次借调,因为是抽调各单位的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办公室,我得以了解不同单位的工作特点。确实,他们或许有更多的实权,有更多的机会,但他们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我不愿意也舍不得付出的。

有舍才有得,想得必须舍。想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以后,前方的道路豁然开朗,以前的困惑、迷茫和心理不平衡,立即烟消云散。以别人为参照物而获得的幸福感,并不是真的幸福。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自己的生活,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吧。

还有一件事情我也想明白了,或许在很长时间以内,我会一直在秘书处工作,我开始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现实。

以前一直羡慕其他办公室工作比较轻松,待遇还更好,心心念念想有机会调过去。但随着对机关的日渐熟悉,亲眼看到了很多事情,我觉得,还是留在处里吧。这里都是精兵强将,工作节奏紧凑,得到的锻炼是别处没办法提供的。而这里的忙碌,并不会是白忙,忙碌的同时也伴随着很多机会。

更重要的是,我想明白了,没有哪个工作岗位是绝对完美的,也没有哪个工作岗位是坏到极致的。既来之,则安之。与其终日这山望得那山高,工作得做,心情却不好,还不如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地做好分内的事情,求个问心无愧胸怀坦荡。

在职位迈上一个新台阶后,想清楚了未来的道路,可以说是职场一大收获。总之,我很满意这一年气定神闲、积极思考的工作状态。

关于家庭

2012年的前四个月,我们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4月份东哥出差,不在国内,公公也早于过年后就回山东了。那一个月时间,家中只有我和婆婆一起带齐齐。没有了东哥这个双面胶,我独自和婆婆相处,居然也挺和谐融洽。

虽然仍会不习惯婆婆的生活方式,但我已经习惯了忍耐。她做饭简单,没关系,我凑合着吃,正好减肥;她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没关系,我在客厅铺上地垫和电热毯,让她像坐在家里的炕上;她喜欢在家不爱出门,没关系,我下班后自己抱齐齐出去玩……

其实生活中不仅仅只有这些习惯上的差异,我和婆婆还是有很多共同话题的。比如说,怎么持家怎么省钱,婆婆有太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了。再比如说,怎么做面食,婆婆是绝对的老师。还有怎么实现阳台种菜,我们讨论过N多种方案。至于东哥小时候的各种趣事囧事,更是我们婆媳间最欢乐的话题。

五一时送婆婆回家,我抱着齐齐送她到火车站。她一直催我们快点儿回家,我都忘了让齐齐和她挥手再见了。等我想起来时,她已经淹没在进站的人流中了。转身那一瞬间,我竟然泪湿眼眶,很是不舍。

我很清楚,婆媳终究不是母女,若期待跟婆婆之间的关系能像跟妈妈一样,那是期望值过高。只要两个人互相尊重,互相忍耐,不过分地要求双方一致,保持良好的关系并不是奢望。

五一小弟结婚,东哥尚未回国,我独自带着齐齐回家参加小弟的婚礼。婚礼结束后,爸爸妈妈和我一起带着齐齐回广州,之后就一直在广州帮我。

自从高考后离开家,十几年了,再次和爸爸妈妈一起生活,又有机会吃到爸爸做的美味佳肴,看妈妈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几净,我总是感叹,托齐齐的福,我才能再次享受这种待遇。

爸爸是那种动手能力极强的男人。来我家后不久,就把家里坏了的各种灯具电器全都修好了。那些小电器出现小问题时,我再也不担心了。这种有人求助、有人依赖的感觉,真让我觉着踏实。

有一次,齐齐听音乐的小音箱放不出声音,只有嘶嘶嘶的噪音。我又是换电池又是充电地弄了半天都没用,一脸愁相地拿过去给爸爸。他摆弄了两下后递给我,我一播放,嘿,好了!

我吃惊地问他,怎么修好的啊?爸爸坏坏地笑着说,本来就是好的。那一刹那,我突然发现,原来我一直喜欢理工科的男生,源头就在这里!

每个女孩,都有天生的恋父情结吧,只是我之前并未察觉。小时候,我经常和爸爸吵架,因为我们俩的表达方式都很冲,话赶话的,很容易就吵起来。现在依然很容易说着说着就激动了,但我已经会适时制止,在话题被扯得太远,情绪开始变激烈时,马上叫停。

从爸爸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性格缺陷。不知道是遗传因素,还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他的很多不足我以前也有。

比如作决定时犹豫不决,前怕狼后怕虎的,迟迟定不下来。做完决定后容易反悔,对当初的决定后悔不已。这一点我通过自我努力,已经改过来了,现在变得果敢很多,但看到爸爸的样子,我又想起了自己的曾经。

爸爸是全家最喜欢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到齐齐身上的人,经常提出让我们强迫齐齐吃饭或是喝牛奶,我们不照办,他就会很生气。如果他自己出马,就会跟齐齐说,你把这牛奶喝了,不然晚上不要到我房间来!

这时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小时候,爸爸应该也是这样对我的吧。虽然是因为爱,希望孩子能吃多一点儿,但用强迫或威胁的方式,终究是会造成伤害的。

齐齐因为有我们其他人的尊重和爱护,受到的影响有限。而我小时候,则直接面对来自父亲的「有条件的爱」,所以我一直对父爱的存在很不确定,这是我缺乏安全感的一大原因。

在发现这些的同时,我从爸爸对齐齐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爱。或许我并不缺乏父爱,只是因为表达方式的原因,这份爱总是伴随着伤害。接受吧,会很痛苦;不接受吧,又连同父爱一起拒绝了。

这也印证了那句话,戒掉爱中的伤害。怎么爱孩子,其实真的不是出自本能随心所欲就可以的,需要避免的误区,还是尽量避免吧。

长大后再与父母相处,又是一个自我疗愈的过程。不过此时我已变得成熟,已开始自我觉察,与父母的相处之道便与小时候有所不同,收获也更加丰富。

这一年,整个家庭都很和睦,各方面的关系处理得都还挺好,如今回想起来,我觉得很满意。

关于朋友

有了孩子以后,朋友圈变成了妈妈帮。不仅仅是因为「育儿」这个共同话题,也因为一直以来的朋友也都一起走到了「母亲」这个人生阶段。

某天看到一篇关于朋友的文章,觉得很有道理:

就像我们从小学到大学,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闺中密友一样,妈妈朋友也是伴随着我们「妈妈资历」的不断加深、关注点的不断变化而时时调整的。

在最初的12个月,你的主要任务是积累做妈妈的经验,解决孩子的吃喝拉撒问题,所以你需要在这方面对你有帮助的「榜样朋友」和有共同语言的「双胞胎」。

「榜样朋友」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她能非常耐心地回答你的很多问题,与你分享她的经验,能让你看到希望,相信自己经历过难熬的婴儿期后,也可以成为那样一个从容而快乐的妈妈。

「双胞胎朋友」的宝宝和你的宝宝年龄相仿。你们对彼此的育儿观点互相认同,会同时面对很多相同的育儿问题,一起商量并找到好方法;有共同的购物需求,可以一起分享宝宝成长中的那份兴奋和喜悦;可能会遇到相似的身体疲惫和心理压力,所以能理解对方的感受,闲暇里互相倾诉一下,可以缓解压力。

1岁以后,孩子大了一点,你需要多关注一些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妈妈。同时,孩子的教育问题也逐步显现,所以你需要拓宽自己的朋友圈子,以获取帮助和快乐。这时候你需要没有孩子的朋友和打破常规的朋友。

没有孩子的朋友会让你想起你以前的生活,让你意识到你不仅仅是一个妈妈,她可以帮助你跟上流行的步伐,使你减少脱离社会的感觉。

打破常规的朋友可能是一个不太喜欢条条框框的妈妈,她不会完全按照书上或者过来人说的去养育孩子,甚至有的时候还做一些在别的妈妈看来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和她的相处中,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并没有绝对的禁忌,其实养育孩子这件事应该尽量放轻松一些,不要过于教条和紧张。她还让你明白,当妈妈这件事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一个平和的环境让你和孩子都更放松和开心。

这些类型的朋友,有的我已经拥有,有的还等待缘分遇到。而我自己,也成为其他人的某种朋友。

真正的友谊是出自真诚,并没有功利心的。那种带有某些明确目的或是需要花费很多心思去维持的所谓朋友,只能叫「关系」,算不上友谊。因真诚相待而自然而然的亲密,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朋友。

对于友情,如今我更相信随缘。有一些老朋友,和时间一起慢慢远去,留下了一些关于过往的美好回忆。伸手去抓,因为时间和地域的影响,未必能抓得到,也会很辛苦,还不如就这样,有缘再相见时,依然敞开心扉;暂时见不到的话,常常怀念就好。

有缘认识的新朋友,我真诚相待,尽心分享,若真的合拍和投缘,就会经历岁月的检验,渐渐成为老朋友。

今年因为借调和微博,我认识了几个新朋友。

借调时的朋友来自不同的单位不同的岗位,在以后的工作中未必会有机会接触到,但因为那一个月的朝夕相处患难与共,如今依然会互相调侃时常聚会,我不愿将之归类为普通同事,觉得他们是那种可以分享职场心情的好朋友。

而微博认识的新朋友,则都是妈妈帮了。因为在微博上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彼此分享育儿心情,我们远隔千里从未谋面,却也很谈得来,互动不断。这样的朋友,也是不可多得的缘分。

不过,我也要自我检讨,今年因为玩微博,浪费了太多时间。我的近1300条微博共有30页,今年写的就有27页多。比写微博更占用时间的是看微博,没事就刷,生怕错过了什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

我仔细思考过,取消了很多不必要的关注,也减少了上微博的时间。没看到就是没缘分,错过了就错过吧。而碎片式地记微博,也没有多么重要的作用,翻看查阅并不方便。

我为自己定下了接下来玩微博的规矩:看微博,只了解朋友的近况和关注的淘宝卖家上新信息;写微博,只记录待总结的基础数据和与朋友互动。其他的,一律忽视,不再浪费过多时间。

真正的朋友,就是这样,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因为共同的话题而走到一起,因为彼此真诚而日渐亲密。这样的友谊,才甘之如饴。

关于理财

今年的理财大事有三项,一是还清房贷,二是开始投资黄金,三是搞定了我的保险。

从09年开始还房贷,三年多的时间还清全部本息,这是我们买房时不敢想象的。我和东哥的收入都很稳定,每月工资按部就班,不会有什么意外之财,但每年年底时收拾工资以外的各种帐户,公积金、住房补贴、维修基金等等,发现那些帐户里已经攒下了不算少的一笔钱,再加上年底的奖金,若不还贷,就这么放着,实在有些可惜。

再加上我的实际测算,在贷款利率尚未频繁上调时,提前还贷能节省十多万的利息,如今利率一再调高,节省的利息就更多了。在缺乏投资渠道的今天,省到就是赚到啊!于是,我们分两次提前还贷,还清了剩下的贷款本金,开始了「无贷一身轻」的生活。这也算是2012年的一件大事吧。

齐齐一岁生日时,我们给她买了一根小金条,从此踏上了黄金投资之路。实物金条其实算不上投资,我们的初衷是给齐齐攒嫁妆,一岁10克,两岁20克,到她出嫁时,也能是「千金」的身价了。这些实物黄金我们并不打算卖掉,不卖就没有收益,只能起个保值作用。

而黄金定投,则是用来投资的,所以我在选择时就忽略了实物赎回的问题。做了一番功课后,我选择了工行的积存金和中金的黄金定投。前者号称是目前平摊成本做得最好的产品,后者则因为费率比较低。继基金定投后,我们又开辟了一条日常投资的道路,这个也会像基金定投一样长期坚持的。

至于保险,我也是考虑了很久。3月份时带齐齐参加长隆野生动物园的亲子活动,认识了一位妈妈,正好是保险经纪人。一起聊天时,我向她请教老人家买什么险种比较好,想给公公婆婆买一份保障。她很遗憾地告诉我,保险公司不为老人家承保。我这才知道,年轻时,保险公司愿意承保,我们却仗着自己身体好,觉得保险没必要。等到年老体弱了,希望有份保障,保险公司却不陪我们玩了。于是我下定决心,要趁着年轻,保费还不高时,为自己买份保险,万一遇上大事,齐齐也能有个保障,至少不会增加她的负担。

挑选的过程,头疼得死了一片脑细胞。最后,我选了最传统的人寿,20万保额,20年交,每年交一定额的保费,四十多种大病和N多小病,保终身。其实这种保险我并不是十分满意,因为20万保额是固定的,不管什么时候理赔,都只有20万的赔偿。到了年老体弱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后,20万或许只相当于现在的2万甚至2千。

但是,没有哪种保险能让我完全满意。具有投资功能的万能险,倒是有增值的可能,但同时也有保费支出大于投资收入的风险。两相权衡,再加上代理人帮我争取到前一年的保费标准,我就懒得犹豫了,签了合同,为自己买了一份保障。

不太圆满的是,东哥同学始终不愿买保险,任我怎么说怎么算,他都是一句话,算了,不买了,没什么用。他的收入比我高,承担了更多的家庭经济责任,其实他更应该买,可是他这态度,唉……

我后来研究发现,香港的保险保障范围大,保费低,理赔也方便。如果东哥买香港的保险,或许更好。只是买香港保险,需要去香港签合同,他一口回绝,懒得折腾。我们家家庭支柱的保险问题,就这么悬着了。

今年支出的一个大项,是买书。这个必须要特别记一笔,我们家的家庭藏书建设起步于此。在此之前,我们都是在图书馆借书看,遇到特别好特别喜欢的书,才会买回家。而今年,我们买书都买疯了,逢活动必买,一买好几单,几乎每天都有快递来送书。

起初是我给齐齐囤书。年初时逛亲子阅读论坛,收获颇多,整理了一份经典书单,开始大量购入。那时候东哥时常提醒我要理智,结果,不久后,他自己开始疯狂买书了。开始时我们俩一起买,买到后来,我没什么想买的书了,他还是逢活动必买,疯狂劲儿丝毫不减啊。作为一个文艺青年,他买的书都是文史哲方面的经典书籍,用他的话来说,任何时候都能在文艺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好吧,买吧,书是精神食粮,我们自己看了,齐齐还能看。而且,据说现在国内的图书市场不太正常,书价太低,都是在透支未来。所以,东哥再怎么疯狂,我都随他去了。他不讲究穿着,不痴迷数码产品,就好个买书,这么有文化的爱好,我理应大力支持。

我自己的支出,则大部分在网购。每个月都要在淘宝里花好几千,不知不觉钱就都没了。不过现在网购回的东西,一般都比较满意,成功率比以前高了不少,也算是有所进步吧。

总之,今年的财务状况算是有赚有花,手头宽松,属于比较理想的状态。

关于爱好

一说到爱好,我第一个想起的就是钩针。

钩针是我最喜欢的手工,正好齐齐是女孩,可以穿各种漂亮的钩针成品。但有了孩子后,自己的时间变成了稀罕物,下班回家后基本上属于全陪,根本别想做自己的事情,能拿起钩针的机会实在太有限。

不过我今年仍然完成了一件钩针的小披肩,是借同事的那件来仿制的。虽然成品小了一号,只能给齐齐以后穿,虽然只能用午休前的那半个小时,足足钩了三个月,但终究是完成了。一年能有这么一件成品,我觉得已属不易。

今年还开发了一项新爱好——做馒头。

最初是因为妈妈专门买馒头给齐齐喂鱼,我觉得太浪费了。正好家里还剩了一些婆婆没用完的面粉和酵母,反正是喂鱼,无所谓是否好吃,还不如我自己做着试试看呢。

于是,我按照记忆中婆婆做馒头的程序,摸索着做了一次。中途乌龙不断,先是加多了水,面粉不够,专门跑出去买面粉;后来面粉又放多了,面和得太硬,塑型时又沾了太多的干面粉,蒸出来的馒头都咧着嘴笑……

不过,老天待我不薄,虽然有点儿折腾,但第一次做馒头就成功了,白白胖胖的馒头,爸爸妈妈都赞不绝口,爸爸甚至说后来做的馒头都不如这第一次好吃。

大受鼓舞的我,开始信心满满地每个周末都做。后来也经历过失败,总结出了原因,再多加练习,馒头做得越来越驾轻就熟了。十一回山东时,婆婆还夸我和面的技术很不错呢。

馒头做熟了,我又开发了花式馒头、菜肉包子、南瓜馒头、玫瑰花卷等其他种类的面食,每个周末在厨房摆弄面粉,玩得不亦乐乎。

相比烘焙,中式面食更简单,更容易入门,适合新手尝试。揉面时的不同手感,是机器无法取代的。我喜欢揉面时那种放空的感觉,一下一下地,面团在手中变得越来越柔软,心也变得越来越柔软。

开锅时,那些发得胖乎乎的面团,总能让我有满满的成就感。而喜欢吃面食的东哥,顿顿都吃馒头,有馒头绝对不吃米饭,更让做馒头这件事变得很值。

不仅自己做,我还教会了妈妈做,这样平时我上班没空时,妈妈在家也能做馒头了。如此这般,家里的早餐和东哥三餐的主食都能搞定,放心又健康。

还有中医,不知道能否也归入爱好这一栏。

今年买了不少中医类的书籍来研究,也听了一些中医讲座,受益颇多,有的还用于实践,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效果,便更加信赖中医。

不过,我觉得自己学习中医的方法还不够系统,买的书也都过于通俗,静不下心来研究中医的经典原著。所以对于中医,我还在大门外徘徊,尚未找到入门的道路。

仔细想来,忙忙碌碌这一年,似乎也还是做了一些自己的事情,并没有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到孩子身上。如此一想,顿觉满足哇!

关于奥运

奥运是2012年的一件大事,四年前我充满期待,但今年我却只看了一场比赛,比赛尚未结束我就睡着了。除了因为比赛时间都太晚以外,还因为各种不公平,或许也因为,不再有那种欢呼呐喊的激情和氛围了。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

我已不再像四年前那样关注奥运。我已经明白:金牌多少,其实与国力没多大关系,与百姓生活没多大关系,与人民健康也没多大关系。
我也明白:供养庞大的官办体育机构和那么多职业运动员,是要花太多钱的。
我还明白:当一个国家还老无所养,病无所医时,再多金牌也证明不了你不再是东亚病夫!

我没有那么愤青,未曾想这么多。今年的奥运对于我来说,似乎只是一个四年的休止符。四年前展望了如今的场景,现在检验看看是否已实现。

四年后,我在培训时已经可以有房间可以午睡了吧,东哥已经离高级工程师不远了吧;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房子里看比赛了吧,我们的膝下有可爱的宝宝在玩耍了吧……

是的,我培训时已经有房间可以午休;东哥评上工程师几年了,下一步的努力目标是高工;房子的贷款还清了,完全属于自己;膝下的可爱宝宝,会走会跑会说话了……

这四年,我们并未虚度。

再回首看看一年前,年初时写下的期待:

齐齐很快就会走了,然后,跑跑跳跳,牙牙学语,更多地与我们互动,可以玩的亲子游戏越来越多,可以看的书也会越来越多……这一年我们将会看到齐齐的飞速成长,见证她成长史上的一个又一个里程碑。

我的工作已经轻车熟路,新领导可能会有新习惯新方法,需要慢慢适应。在机关工作几年后,积累了一些困惑,一些纠结,希望这一年能理清思路,选定道路。顺利的话,这一年还会有个小小的提升,虽然算不上质的飞跃,但我也很是期待。

东哥的工作我不太了解,能期待的就是今年的考证之路继续顺利,再增加几个注册证,成为他们单位资格证最多的人,也算不辜负他的领导对「名牌大学研究生」的期望。

是的,这些愿望全都实现了。过程丝毫不艰难,因为当初的期待并不高,都是可以看得见的未来,只要认真踏实地过好每一天,就自然都能实现。

我喜欢这样平稳安定的生活,一年又一年,希望年年都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末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