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中,
都会有众多店铺随着世事的变迁载浮载沉。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字号。
今天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历经战火洗礼却依旧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字号们。
临沂仁和堂
“买放心药,到仁和堂。”在临沂当地,仁和堂可谓是妇孺皆知的“老字号”医药连锁品牌。临沂仁和堂始创于1930年,地处山东沂蒙山革命根据地,在残酷的战争岁月中,发挥了救死扶伤、抗日救国的积极作用。
仁和堂老字号招牌
仁和堂起源可追溯到1930年,据临沂县志记载,临沂籍人士程文奎在临沂南关创办了仁和堂药店。
抗战时期,临沂莒南等地一度成为山东抗日战争的根据地,1944年,艰苦的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当时日伪军对山东滨海解放区进行严密封锁,解放区医药奇缺,加之地方上的黑热病和秋季疟疾等蔓延,严重影响着军民的健康和生命。在这种形势下,山东省及滨海专属的领导等在莒南县曲流河村召开了医药供给卫生工作专题会议,决定成立滨海医药合作社。
莒南抗日救国联合会会长王羲初将“同仁”药店、程文奎将“仁和堂”药店奉献出来,全资入股,于1944年1月,在莒南县蛟山区正式成立了滨河医药合作社,这就是山东大药房的前身。滨海医药合作社与同年4月改组为新华药房。
抗日战争革命的炮火并没有打倒这群人,药房反而在斗争中得以壮大。1945年底,药房正式改组为“山东大药房”,后积极投入到解放战争中,为临沂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1946年1月,世界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历史上首次向中国发放百万吨位药品物资,选择了山东大药房负责接收。危难关头,山东大药房顺利接收、运输联合国药品,也由此奠定了山东大药房地位,成为山东党政军最信赖的权威医疗机构。
现在的仁和堂医药连锁
扬州香粉名店“谢馥春”
细数当年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得到褒奖的中国品牌产品,如今已经所剩无几了,而创始于清代道光九年的扬州香粉名店“谢馥春”作为幸存的少数品牌之一,已经走过了整整一百八十年,也是中国现存的民族化妆品历史最长的第一品牌。
“谢馥春”连锁店面
也说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流传着“杭州胭脂扬州粉”的说法,这是因为明清两朝皇宫里的妃子娘娘们使用的胭脂宫粉大多数是由这两个城市供应的。其中“扬州的粉”说的就是扬州老字号脂粉铺——谢馥春。
从1905年开始,十七岁的谢箴斋正式成了谢馥春的掌柜,这位年轻的商人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充满了好奇心和革新的冲动。谢箴斋在巴拿马拿到的两块银牌,是凭着他对祖传产品配方的改进而获得的。谢箴斋一生虽然聚集了大量财富,把谢馥春带领到了鼎盛时期,但平日里却是一个简朴的人,对儿女的规矩也是非常的严厉。
谢馥春的经典产品——鸭蛋粉与香膏
1949年11月,扬州15家香粉店联合成立了香粉业同业公会,推选谢箴斋为理事长,而当时扬州的香粉业中谢馥春的营业额占96%。直至解放初期,谢馥春一直都是扬州香粉业中利税最高的商家。抗美援朝期间,豫剧名伶常香玉和她的剧社捐了一架飞机,一时间成为大江南北脍炙人口的壮举。谢箴斋那时捐了半架飞机,也就是当时的人民币2.5万元。对比起常香玉,谢箴斋的半架飞机怕是只有扬州人知道,并且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记得。
重庆永华烟店
下面这张照片来自一本书——《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国》,是飞虎队员在1944——1945年间所拍摄的摄影作品集,反映了特殊年代中特殊人群眼中的中国社会。书籍中的照片是由艾伦·拉森、威廉·迪柏两人用柯达相机拍摄。
重庆江边码头拥挤的街道。“永华烟店”的招牌颇为醒目。滑竿上的女人显然是官家太太,但从她的长相、表情上判断,她多半是抗战时期进入四川的“下江人”,后面一个滑竿,坐的应该是她儿子。
这张历史照片最近忽然曝光度激增,原因是即将上映的战争片《大轰炸》有一张剧照里竟然也出现了“永华烟店”的招牌,而且是在同样的场景与位置。许多观众因而感慨剧组的细致与用心。
据悉整个朝天门码头也是剧组1:1搭建的,为了拍摄这部反法西斯巨制也真是下了血本啊...
徐州老同昌茶庄
去美芳照相,去两来风喝辣汤,去老同昌买茶叶,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徐州人的首选。
老同昌茶庄原名同昌茶庄,是河南王大昌茶叶店的分号。1927年,茶庄在徐州大同街开业,经营浙江春茶,生意颇为红火。
早期的同昌茶庄
1938年,茶庄被日军轰炸为一堆瓦砾,十年经营化为乌有。第二年,二掌柜马蕃周决定与河南总店脱离关系,更名“老同昌茶庄”,在炮火中幸存的两间伙房里重新开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城乡物资交流活跃,茶叶市场扩大,老同昌迎来新生。
老同昌主产茉莉花茶,对其生产十分考究,采撷营养最为丰富的春茶为茶坯,选伏天最好的茉莉花加以混拌,再根据徐州人的口味窨制拼配,制出的花茶汤清、味浓,入口甘甜、回味无穷。
现今,公司共有18家连锁店,经营各类茶叶、茶具等3000多种产品,成为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的茶叶公司。
清茶一盏,入喉时多是浅浅苦涩,而后才有悠悠清甜。老同昌制茶,命运亦似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