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婚恋择偶,这些你必须知道

人的一生面临的重大选择无非是读什么大学,做什么工作,找什么样的伴侣这之类的几个问题,这些选择关头虽然数量不多,但每个人都清楚它们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有多重要,所以在这些问题上面花再多的时间去研究,准备,设想,实践,都不为过。

剩男剩女被剩下的原因

他们大部分都认为自己的要求并不高,不求最有钱最好看…… 他们是这样想的:

长相不能太丑吧?

个子不能太矮吧?

人不能太无趣吧?

收入不能太低吧?

学历不能太差吧?

……

看起来确实各个都是很一般般的要求,只要求 1/3 以上,但实际用数学计算下,每个要求都只剩下 1/3 的选择,最终,只剩下差不多 4‰ 的选择 —— 而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期间,能够足够深入了解的人数不超过 150 人(包括同性)。这还没有算上另外一个因素:对方也在挑!

传统择偶观潜在的问题

1.强调工作的稳定性。传统家庭更多的会选择那些有固定工资、稳定工作的人。考虑稳定性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无形当中会丧失许多可能性,对于处于朝阳新行业的工作人群来说,前期的投入非常大但回报往往不成正比,这部分钱群体的收入在未来很有可能呈非常态爆发,如果单纯考虑目前的收入稳定性,这部分群体会被抛弃掉,长远来看,配偶仅仅考虑目前的收益稳定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

2.要求收入高但忽略价值匹配。传统家庭当中,女性更多承担繁衍价值,男性更多提供生存价值。长期平稳发展的夫妻各自的价值应当大约处于对等位置。

3.强调女性要端庄,淑女,知性,保守。这些要求本身没错,但长期处于保守等待的状态将变的被动,从博弈论的角度上来说,主动追击能够将利益最大化,一味被动等待将丧失主动权。

数学模型求出最佳择偶时机

这是一篇利用数学模型实现择偶利益最大化的例子,限于篇幅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考,下面只讨论结论。

也许各位看官对此结论会有一些异议,可能会觉得该例子当中过分物化女性,并且数学模型存在诸多漏洞,比如忽略了个人情感状况,所以结论并不可靠。去探究模型是对是错本身意义不大,人本身是理性与感性结合的动物,不存在有可以将所有因素的模型。这个模型只是为了简化思考,在不考虑感性情感的条件下,单纯用数学概率论的角度解释应当在何时选择伴侣,实现收益最大化。如果一定要探究模型是对是做结论或是有用没用,将永远也得不到答案。

21世纪的择偶策略

如今连接越来越密切的时代里面,个体务必需要重视人生超链接(具体意思详见前几天的文章),尽快尽早增加个人的链接数,成为更多人的社交节点,不断扩大个体资源的基数,才更可能找到理想的伴侣。比如持续的提高个人价值并使用互联网工具传播出去。(微信微博,社交平台,娱乐视频平台等等)

男性女性都应当及早考虑可能会存在的问题,并且尽早行动,尽早布局。并且这一点对女性来讲尤其重要,(女性在三十岁之后将面临自身繁衍价值下降的客观事实,如果个体等到二十七八岁才,实施这些动作,往往会碰到时间不允许的问题。在努力工作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尽早布局,这样才能在适婚年龄拥有更多选择权。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婚恋择偶,这些你必须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