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蜜有一次愤愤地找我来吐槽:当她在满天数据表格和供应商电话无限次往来的时候,愕然听见隔壁的女同事气定神闲地打电话,大概内容是约上小姐妹晚上聚聚,聊聊天。
我听了,无可厚非啊,这不挺好嘛。
闺蜜有点上纲上线:你以为她们在一起真的是讨论时尚美容、成长心得啊?能从话题的开始到终结就是孩子!我也参加过几次,后来就不去了。
按理说,任何一个已婚育妇女对待聊孩子这件事上可以从白天聊到黑夜,从奶瓶的材质分析到兴趣班的选择鉴定,无一不充斥着一位老母亲式的伟大与慈爱。
闺蜜的孩子尚且一岁,正是向经验成熟的妈妈们讨教的时候,但这次爆出的不满,明显就是:孩子可聊,但不是全部。
人到中年,成家立业,尘埃落定,似乎接受了自己是个平凡庸碌的普通人。
普通人的生活不就是三餐四季,老公孩子。那些曾在脑海中盘旋过许久的梦想,大抵也在锅碗瓢盆的洗涮声里被冲的干干净净了吧。
达则兼济天下何等可笑,独善其身都难以抵达。
现在都流行约上三五好友逛街下午茶,但只要是个参加者,必然张嘴不离口谁家孩子淘气,谁家孩子老师不可信。
千篇一律的内容,泛善可陈。这与那些长夜麻将的人有何分别?
好歹人家几场下来,运气好还有经济收益,而下午茶的你们,大概只有情绪收益吧。
随着互联网经济大潮的裹挟,如今传统行业的生存环境也是日趋艰难,更何况今年销量惨不忍睹的汽车行业,所有人都说要裹紧棉被过冬,这让所有人都有危机感,拿什么来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如此经济困难的一年不被惨遭淘汰。
身边同事纷纷趁此生二胎,工作不忙,肚子倒挺忙。
准点上班,准点下班,生活过的波澜不惊。晚饭后随处可见父母带着孩子在小区里转悠,小朋友们撒欢地跑,大人们咯咯吱吱地聊。
温馨场景,但我却好怕。
仿佛一眼望穿自己的中年直至老年,面目祥和,荣辱不惊。
当然,活法不同,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到人家身上,本身也是一种不道德。
我只是不解:处在舒适区的人们,大概以为,这一刻,就是一生了吧。
中年负累,是为孩子择校的纠结、是房贷车贷的捆绑、是穿梭往来的人情世故、是日光灯下杂乱无章的家。
大部分人都有这种感觉,朋友圈里上千人,但能愿意听你发牢骚说感慨的,翻来覆去不好找,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大家都很忙。
是啊,谁不忙,忙着奋斗,忙着理想,忙着赚钱,忙着二胎。
还有一些有时间愿意聊天的,却死活不在一个频道上。
随着毕业时间的拉长,城市之间的各奔东西,阶层的分离、生活习惯的迥异,有些人聊着聊着就没了踪影。
时间在自动给我们做减法,在过滤,筛选,留下来的,当然也不过尔尔。
那些途中逐渐加进来的,除去利益上和性格上的因素,想找到三观一致的,概率也没有那么大。
虽然同样身为母亲,见面聊天的话题始终是孩子,仿佛是个走不出的魔咒,世上所有的万物变化都是围绕孩子而展开,关注一下天气的转变,最近一本好书的启发,又或是哪款口红颜色超正而且不沾杯。
那个场合里有很个人化的思考,也可以有引发聚众性的讨论,总之比起关注那个孩子的老师好不好,还不如让自己变得更好,再者,手起刀落立马转学。
比起你的所有纠结,结果都爽快的多。
还需警惕这种新式“下午茶”,毕竟,它也是在实实在在地浪费时间。
所谓共同成长的意义,是发现对方身上的闪光点,对过去时间的经验总结,是对未来清晰的谋划,是阳光午后里的焕然苏醒。
毕竟大家的时间都不多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