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新书”是一项娱乐事业:COS

图书编辑们,还在死磕封面么?2006年,《卫报》就已经宣称“通过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日子已经到头了”。

是的,当我们的编辑还在无数次折磨美编设计之时,在太平洋对岸,最新一册悬疑小说的预告短片已经在YouTube上收了N多个“赞”了。Circle of Seven Productions(COS)是美国首家为新书行销提供预告影片制作服务的公司。创始人希拉·克洛芙(Sheila Clover)为“Book Trailer”注册了商业专利——以示自己是将这个idea商业化制作的第一人。从此,如果你要谈论“新书预告影片”,就一定绕不开COS。COS自2002年诞生以来逐年成长,2005年借着TouTube的东风迅速崛起,从每年制作五六十支视频,到如今每年200250的制作发行量,还在英国开了分支机构,活得有滋有味。盈利模式是直接向出版商、自出版作家收取费用,根据制作成本、渠道打包来阶梯报价,价格为300元10,000元。

我们在讨论“新媒体阅读”时经常提到“泛感”——一部需要你默念阿弥陀佛才能开启的佛经,一本你到达初恋地点才能阅读的情书,一首在塞纳河畔才能播放的音乐,一部帮助角色揭开谜团才能进入下一章节的小说……借用电影的形式来吸引人们看书,是古老的出版业为这个视觉娱乐时代做出的迎合,也是涉足富媒体的尝试。设想一本多媒体电子书,“图书简介”部分不再是文字介绍,而是一段留下悬念的短片,是否能够给读者带来更丰富的体验呢?而电影糅合了视觉和故事——人类从婴儿时代就能够熟练运用的感触,具有最直接的印记作用。关键还在于,它帮正襟危坐的“阅读”大换妆,将“发现新书”做成了一项娱乐事业。

COS首先做的,就是组建剧作团队(创始人Sheila Clover即是剧作家出身)和摄制队伍,将图书拍成短片,相当于今天在中国很火的“微电影”。电影这一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框定了图书的内容领域,所以你所看到的题材大多是小说、尤其是悬疑、言情、科幻类的虚构作品。COS的第一支影片即为言情小说作家Christine Feehan的新书而制作。

其次,COS还负责分发这些营销影片。它的推送渠道包括:
——各大视频网站。比如YouTube,Twitter,Facebook和MySpace。
——便携式设备。比如Wii,PSP,iPhone等智能手机(可能是以嵌入视频应用的形式)
——图书销售平台。如亚马逊
——社交网站阅读社区,读书博客
——搜索引擎。谷歌/雅虎和其他搜索引擎网站

随着视频网站的日渐强大、内容社群的细分趋势,投放策略显得日渐重要。优化投放渠道、让短片能故精准到达潜在读者的眼球,是成功运作(如COS这样的)行销资料制作机构的最大课题。

结合最近的实作,我有个感想:图书行销不是面向传统观念上的“读书人”,而是面向各个垂直化的行业人、兴趣人。举个例子,推选一本水彩新书(教程或者画册),当然是面向一个“水彩爱好者”而作。那么,你的行销资料可以出现在哪里呢?她所注册兴趣小组(豆瓣)、她逛过的画材店(淘宝)、她关注的画展/讲座(票务或活动发布)、她喜欢的画家签售(画家博客或同好会)……现代人数字化生存的轨迹,使得行销资料的投放有迹可循——这就是所谓的“大数据”时代,所有人的联网轨迹都会进入“数据”的运算体系,所有行销手段都建立在机器对你的监索与“洞察”之上。这是传统的出版业人比较难以想象的。就如英国小说家Patrick Neate所言——“书业永远都是比时代落户个十年八年的,我们非得跟互联网啊社交网站啊什么的扯上关系么?!”

不管怎么样,COS还是这样做了。紧接着,哈珀柯林斯紧随而上。当我看到尼尔·盖曼大神顶着一头卷发在自家书房里挤眉弄眼,还激动了一小把!在加拿大公司数字营销总监史蒂夫·奥斯古德(Steve Osgoode)的管辖下,这些制作精良的Book Video还进入了多伦多的有线电视台及大大小小的电影院,当观众以为又是哪部大片新上的时候,最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本书。它顶着上方投下来的光环,仿佛终于在电视、电影、游戏的多重围剿下,扬眉吐气了一把。


你还可以观赏到各式各样的Book Video:
——booktalking.com 美女图书馆员清口秀,背景还有不羁的大猫走来走去哦,有爱。
——http://www.squidoo.com/booktrailers/2164729
——http://previewthebook.com/
——http://bookreel.tv/
如果你想自己尝试一下,毕竟捣弄捣弄视频什么的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http://www.booktrailersforreaders.com/How+to+make+a+book+trailer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现新书”是一项娱乐事业: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