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力帮你更好的沟通

共情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

1、咨询师借助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思维;

2、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他的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问题的实质;

3、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以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以上是百度上对共情解释,由于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观点,便以咨询师做主体,作为吃瓜群众同样适用。其实就是你能否能体会到对方的内心世界。他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站在对方立场上想”。因为,你不可能撇开自我而站到对方立场上。

  其实,在这里想表达的却是现在过多的人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作为一种能力,共情力的培养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首先,我们的教育,强调的是个人的知识的拓展,个人能力的培养。

  其次,人际关系都是对立的出现,这是我们的文化属性决定的,儒家文化讲究纲常教化。如,领导与员工、学生与老师、家长与孩子等等,人们的认识中这种关系对立的成分远比相容的成分多。

  由于教育的缺失,次第关系的过分应用,使得一些人有了一种地位上的优越感,如我在摒弃单向度的人生里写到的经理、教师等职务的人,会对一些专业的(乃至于非专业的)问题下定论,很难体会到对方话语的用意。

  这样会造成一下一些问题

  1、 知识的诅咒现象,当一个人知道一件事后,他就无法想象自己(或他人)是不知道这件事的。不能有效的交流,造成沟通上的障碍。

  2、 说些正确的废话,这些在现在的教育中偶尔可看到,有些关于教育的文章,写的满篇都是正能量的话,但看完之后只觉得正确,却不知如何行事。如:“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等,说的都对但家长怎么学习?学什么?一概不知。

  3、屏蔽掉一些有意的信息,建议等,不利于自己的成长。提到具体的专业,那些业界的人士,往往认为有专业知识拒绝一般的提议,殊不知,即便是专业中也有不同的分科,你未必都了解。

  4、不会体验别人的感受,人们的交流往往是以对话形式开展的,而对话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你以一种地位上的优越感对话,即造成对话双方的差距,对方也就不会真心对话了。

  以上只是举例,并非针对某一类人(本人向来十分尊重专业人士),其实,共情力在任何人身上都存在(或部分缺失),这与学识、社会地位等无关。试问,人间为什么有那么多话不投机的交流,原因多种多样,但没有共情力可能是很大的原因。

  共情力的培养说来也简单,只要多聆听对方说,对方说什么?为什么这么说?多体会,并适时的提问,便能体会大对方的内心所想,便可有针对性的交谈了。


【人生那点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情力帮你更好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