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的发展规律,可以从成败、得失中,得到相对真理的正确性。
2、孙子兵法中包含的朴素的唯物主义、原始的辩证法思想。
先知者,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3、辩证法,奇与正、虚与实,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阵),此治变者也。”
4、孙子兵法,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战争的普遍规律,一些战争规律如下:
①成功出众者,先知也
②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者,百战不殆,美国建立的情报机构就很吓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有一种人,明于知己,暗于知彼,又有一种人,明于知彼,暗于知己。
③先求可胜之条件,再求必胜之机的重要抉择。
④政治范畴的问题:道、将、法,都是和政治有直接关系的。
如:“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日道,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大都是战争之前或战争之中的政治活动。
⑤政治是否清明,制度是否良好,是战争胜败的关键问题。
⑥因粮于敌,以战养战,胜敌而益强。
⑦指挥艺术:如庙算、伐谋、伐交,强调战争的自由权。“行动自由是军队的命脉,失去了这种自由权,军队就接近于被打败或被消灭。
主动性——致人而不致于人,先胜而后求战,没有侥幸心理。立于不败之地,就是先掌握了主动权,最后再把握战机。战争的力量也可以互相转化。以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灵活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而致胜。先发制人,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灵活性的主导战场。能而示之不能。”审时度势“就体现了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