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高级程序设计(红宝书)学习笔记三

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

参数的传递

ECMAScript 中所有函数的参数都是按值传递的。也就是说,把函数外部的值复制给函数内部的参数,就和把值从一个变量复制到另一个变量一样。基本类型值的传递如同基本类型变量的复制一样,而引用类型值的传递,则如同引用类型变量的复制一样。有不少开发人员在这一点上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访问变量有按值和按引用两种方式,而参数只能按值传递

检测类型

(1)检测基本数据类型用 typeof
var s = "Nicholas";
var b = true;
var i = 22;
var u;
var n = null;
var o = new Object();
alert(typeof s); //string
alert(typeof i); //number
alert(typeof b); //boolean
alert(typeof u); //undefined
alert(typeof n); //object
alert(typeof o); //object

(2)检测引用类型使用 instanceof
alert(person instanceof Object); // 变量 person 是 Object 吗?
alert(colors instanceof Array); // 变量 colors 是 Array 吗?
alert(pattern instanceof RegExp); // 变量 pattern 是 RegExp 吗?

根据规定,所有引用类型的值都是 Object 的实例。因此,在检测一个引用类型值和 Object 构造函数时,instanceof 操作符始终会返回 true。当然,如果使用 instanceof 操作符检测基本类型的值,则该操作符始终会返回 false,因为基本类型不是对象

执行环境及作用域

全局环境

全局执行环境是最外围的一个执行环境,而在web浏览器中,全局执行环境被认为是window对象,因为所有的全局变量和函数都是作为window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创建的。全局环境直到程序退出—例如关闭网页或浏览器—时才会被销毁。

js没有块级作用域

没有块级作用域对于jser来说在工作上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在其他类 C 的语言中,由花括号封闭的代码块都有自己的作用域(如果用 ECMAScript 的话来讲,就是它们自己的执行环境),因而支持根据条件来定义变量。

if (true) { 
 var color = "blue"; 
} 
alert(color); //"blue" 

这里是在一个 if 语句中定义了变量 color。如果是在 C、C++或 Java 中,color 会在 if 语句执行完毕后被销毁。但在 JavaScript 中,if 语句中的变量声明会将变量添加到当前的执行环境(在这里是全局环境)中。在使用 for 语句时尤其要牢记这一差异,例如:

for (var i=0; i < 10; i++){ 
    doSomething(i); 
} 
alert(i); //10 

对于有块级作用域的语言来说,for 语句初始化变量的表达式所定义的变量,只会存在于循环的环境之中。而对于 JavaScript 来说,由 for 语句创建的变量 i 即使在 for 循环执行结束后,也依旧会存在于循环外部的执行环境中。

垃圾收集

js具有自动回收垃圾机制,js会找出那些不再继续使用的变量,然后释放其占有的内存,js中的垃圾收集器会按照固定的时间间隔(或者代码执行中一定的收集时间),周期性的执行这一操作。js垃圾清理机制有两种策略:标记清除、引用计数

标记清除(mark-and-sweep)

标记清除是js最常用的垃圾回收机制。当变量进入环境(例如,在函数中声明一个变量)时,就将这个变量标记为“进入环境”。从逻辑上讲,永远不能释放进入环境的变量所占用的内存,因为只要执行流进入相应的环境,就可能会用到它们。而当变量离开环境时,则将其标记为“离开环境”。
垃圾收集器在运行的时候会给存储在内存中的所有变量都加上标记(当然,可以使用任何标记方式)。然后,它会去掉环境中的变量以及被环境中的变量引用的变量的标记。而在此之后再被加上标记的变量将被视为准备删除的变量,原因是环境中的变量已经无法访问到这些变量了。最后,垃圾收集器完成内存清除工作,销毁那些带标记的值并回收它们所占用的内存空间。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垃圾收集策略叫做引用计数。引用计数的含义是跟踪记录每个值被引用的次数。当声明了一个变量并将一个引用类型值赋给该变量时,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就是 1。如果同一个值又被赋给另一个变量,则该值的引用次数加 1。相反,如果包含对这个值引用的变量又取得了另外一个值,则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减 1。当这个值的引用次数变成 0 时,则说明没有办法再访问这个值了,因而就可以将其占用的内存空间回收回来。这样,当垃圾收集器下次再运行时,它就会释放那
些引用次数为零的值所占用的内存。
Netscape Navigator 3.0 是最早使用引用计数策略的浏览器,但很快它就遇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循环引用。循环引用指的是对象 A 中包含一个指向对象 B 的指针,而对象 B 中也包含一个指向对象 A 的引用。请看下面这个例子:

function problem(){ 
     var objectA = new Object(); 
     var objectB = new Object(); 
     objectA.someOtherObject = objectB; 
     objectB.anotherObject = objectA; 
} 

在采用引用计数策略的实现中,当函数执行完毕后,objectA 和 objectB 还将继续存在,因为它们的引用次数永远不会是 0。假如这个函数被重复多次调用,就会导致大量内存得不到回收。为此,Netscape 在 Navigator 4.0 中放弃了引用计数方式,转而采用标记清除来实现其垃圾收集机制。
但是在IE 中有一部分对象并不是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例如,其 BOM 和 DOM 中的对象就是使用 C++ 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组件对象模型)对象的形式实现的,而 COM 对象的垃圾收集机制采用的就是引用计数策略。因此,即使 IE 的 JavaScript 引擎是使用标记清除策略来实现的,但JavaScript 访问的 COM 对象依然是基于引用计数策略的。换句话说,只要在 IE 中涉及 COM 对象,就会存在循环引用的问题。下面这个简单的例子,展示了使用 COM 对象导致的循环引用问题:

var elemen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some_element"); 
var myObject = new Object(); 
myObject.element = element; 
element.someObject = myObject; 

为了避免类似这样的循环引用问题,最好是在不使用它们的时候手工断开原生 JavaScript 对象与DOM 元素之间的连接。例如,可以使用下面的代码消除前面例子创建的循环引用:

myObject.element = null; 
element.someObject = null; 

将变量设置为 null 意味着切断变量与它此前引用的值之间的连接。当垃圾收集器下次运行时,就会删除这些值并回收它们占用的内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IE9 把 BOM 和 DOM 对象都转换成了真正的 JavaScript 对象。这样,就避免了两种垃圾收集算法并存导致的问题,也消除了常见的内存泄漏现象。

注:博客中所引用的例子或者语句有的来自书中原文(JavaScript高级程序设计 第3版),在此做补充说明。

你可能感兴趣的:(js高级程序设计(红宝书)学习笔记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