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只是简单地谈谈感情

随着北大留美博士的一封万言信,掀起了征讨父母的“热潮”。大家搬出五花八门的术语,诉说着原生家庭的不幸,批斗着父母的控制和疏忽:在情感上的忽略,在道德上的绑架,和“养儿防老”类观念的束缚和裹挟。甚至有人说子女对父母的爱不过是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一种症状。

这位博士从事心理相关行业,我本科恰好辅修了心理学位,研究生也学习了相关专业。我不想赘述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我想说的是,如果心理学只是用来探因、问责,那它只是一门死的学科。它真的有存在的意义吗?我所学到的心理学,终极目的是通过分析行为和想法,来改善人的现状和未来。

当大家描述着自己不堪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这么“不完美”?

当大家每个人都像专家一样,为自己身上的缺憾刨根问底,追寻到父母的每一次责打和嘲讽。

有没有想过,这又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这样不完美的父母,也是他们不完美的父母的产物?是不是因为这样不懂得如何去爱、去给与的父母,他们自己根本也没有得到过所谓“正确”、“恰当”的爱?!

死咬着父母不正确教育方式的子女,也只是为自己所有的缺点找到一个笼统的心安理得的借口罢了。这样只会责怪别人的自己,不过是一个父母性格的阴影,蜷缩在角落里自怜自哀,继承所有的自私和固执,却不愿走出去改变。



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

如果你能做得比你的父母更好,那恭喜你,那是你自己努力的加成。

孔融提出过父母无恩论: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寄物瓶中,出则离矣!简单地说,就是爸妈生你不是为了生你,就是生理欲望的驱动,没什么恩情在其中。

这个说法初听刺耳,细思有理。被生出来之前,我们什么都不是。父母也不过是凭借着生物的本能和社会的教条去抚育一个什么也不会、全全来索取的脆弱的生命。

然而父母或许偶然成了父母。但养了几十年的孩子,恐怕草木都能生情。就是养个宠物,你养了一年半载,看到猫猫狗狗生病,也会心疼落泪。难道这也是出于功利?是希望你老了以后狗替你翻身,还是猫帮你缴费?

生娘不及养娘亲,这是我外婆常对我说的话。是一个农村没文化、没知识,只上了扫盲班学会写自己名字的小老太太,对孔融的话做出的最质朴、实在的补充。

就拿外婆来说,没上过学,歪理有一大通。逢年过节就劝我们多读书,赚大钱,总要叨念她对我们小时候的好,就是怕我们不理她了,不想她了。妈妈从大学毕业,懂的自然比外婆多。有时候听到外婆一些歪门邪道的观念,脾气上来也会一顿乱吼。那她就该不回家,不认妈,一刀两断?

很多外婆的观念,妈妈听着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争执过后,妈妈仍旧是病榻边随叫随到的看护士,仍旧是她与外人冲突时最强大的保护者。妈妈难受时,同样外婆也会掉眼泪,也会心碎,这和外婆的执拗、无知是没有关系的,和赡养的需求、父母的责任也是没有关系的。这是一个人的心,一个人自然的情感而已。



总是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莲花如若挣脱淤泥,就会被流水冲走,好像漂萍,其实还不如。没有根须的莲花,没有依靠,也没有补给,自然是沉向湖底,烂作淤泥罢了。

人在世间,第一个联系,就是同父母的。很难想象憎恨父母的人会喜欢从之延续的自己,不喜欢自己的人又会去喜欢大千世界的花鸟行人。

所有的爱都是沉重的,让我们不至在虚无的世上随风飘散。断根的莲花逐水而逝,扎根的莲花却能决定自己怒放的姿态。

不分青红皂白的顺从,不问是非对错的袒护,是愚孝,是王朝的产物和福音。对于父母无条件服从的孩子,终会长成对统治毫无疑义的“良民”。但是对于父母,一朝羽丰,就极力退避,甚至唾弃的,与野兽何异?更何况大象、猿猴还能跳脱生殖繁衍的本能,为丧亲而泣。无情之人,枉生人智了。

多读了几卷书,多行了几里路,我们更应该反哺于父母:父母愚昧的,给与启智;父母开明的,切磋共进。修身之后,不齐家,何以平天下。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父母,尚不能有帮助之心,对于无数远方的陌生人,又是怎样的心情?这些一味责骂的背后,我看到的只是索取而不愿付出的心思。

很多人长大了,身体里还是一个孩童。孩子要什么,就哭闹来换取帮助;长成所谓的成年人,依旧是不讲理的惯犯,责骂着讨要过去没有得到的东西。试问,回首成长的阴影,除了看见黑暗,你懂得放开爸妈搀着的手自己往前走了吗?



但看今日种种,倒好像人人都是石头里蹦出来的灵猴。

今人所谓要还清父母,拿什么还呢?不说每一滴母乳粥汤,每一个轻抚拥抱,就是一副肉身,也是母胎十月所结。要学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不成?而哪吒看似逃脱肉身,于父母无恩无情了,却是因为自己闯下大祸,不想连累父母。情义上实则更加紧密。成仙之后,上阵还是父子兵。

多元文化近年来的撞击,对于长久处在东方文化、儒家思想的我们,也许生出了集体的叛逆。我只是想到很久以前,年少的我处在叛逆期的时候,老师对我说,有批判精神是好的,但永远要记住,摧毁一样东西,远比建起一样东西要难得多。这番话对我很受用。

很多人抱怨父母的老朽固执,无法改变。当我们的父母这样不完美,甚至残缺地出现在我们生命中,我们懂得了他们的不足,不是去帮助他们建起新的认知,而是要去摧毁他们吗?

是的,你学说话的时候,说错的每一个音节,他都能耐心地纠正你,连微妙的音调也放慢了说给你听。现在,他们思想上某些走调,你就要任由他们去错,然后躲得远远地笑他们,怪他们?

去年我上半年在一家老人中心实习,下半年来到了一家婴幼儿启蒙中心。得到一些有趣的对比。一边是孤寡老人,子女掐断工作人员的来电,留着记忆日退的父母孤零零地坐在活动室打盹,忙是大多数时间的借口。一位老妇人,年轻的时候,女儿入狱,她就在外面带大了女儿的一双儿女。现在老得走不动了,女儿却要把她赶出家门。另一边,父母在托儿所入学前会议上聚精会神地做笔记,不时像小学生一样举手问问题。我认识的一对夫妇,两人只是中学文化。提起之前的虐童新闻,做父亲的说,如果这样对我的孩子,我要杀了他们。父亲自然是知道杀人就要坐牢,甚至偿命,但是这是一个做父亲的心,一个做父亲绝不容许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的真真的心。

我看到太多抛弃父母,要去过自己生活的人。要过自己的生活而抛弃孩子的父母,有,但相比之下不能算多了。

扯一些个理论说父母之过,理论之于人,不能学以致用,终是空谈。

要说心理学的理论,有一个归因效应,就是说对待别人的错误的时候倾向于把缘由归结于人本身,对待自己的错误就往往归结于自己以外的背景因素。这是人的惯性。

希望大家不要忘了:自己的人生,还是自己在过。

你可能感兴趣的:(能不能只是简单地谈谈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