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察人生 关照灵魂|书评:(古希腊)柏拉图之《苏格拉底的申辩》

        只愿讲真话的苏格拉底,终于成功地激怒了雅典城邦的人们,用死来捍卫他所遵循的道——“一生没有白过”的哲学。“…我去死,你们去生。我们所去做的哪个事更好,谁也不知道——除了神。”苏格拉底一生都在践行他的“无知之知”,以牛虻的姿态提醒着雅典城邦的人们,关照自己的灵魂:“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得。”

        在当今这个文化多元主义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时代,“存在即合理”似乎成为了被大家所公认的美德,但又有几人敢于追问: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什么才是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梦游,不明所以、不知所终。在看似自由的选择中,不自由地湮没于同一条既定的道路,最后在身疲力竭中,不得不向现实缴械,在生活中牺牲。哲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标新立异,而是在思考中理解常识,将人性的弱点和现实中的种种限制考虑进来,进行切实有效的劝诱与激励,而不是毫无原则地向现实投降。

        理性是骑象人,本能是大象,理性要学会当大象的耳语者。苏格拉底“无知之知”的智慧,其价值就在于:批评人对自己的理性和智慧估计过高,通过否定性认知方法,对“强不知以为知”进行棒喝,让人们自觉地把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当成一种智慧。但拥有自知之明,也并不是终点:如果说,“不知而强以为知”是智慧的反面——愚蠢,那么虽有自知之明,却不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则是对自己人生的一种懈怠。令人惋惜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明知自己无知的人,宁愿庸庸碌碌地生活,也不愿意醒来,却在沉睡中度完余生,在不明不白中浑浑噩噩。

        《大学》有言:“事有终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的人生公式是:“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幸福”,先要工作出色,赚了大钱、升了大官,才叫事业成功,才能感到幸福;而苏格拉底的人生公式却是:“幸福---》工作出色---》巨大成功”,只有踏踏实实地找到了人生的意义,你才有幸福感,你才能更积极地工作,才能获得巨大的成功。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公式,对于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来说,是本末倒置。先关心自己,再关心“自己的”,人生不是永无止境地追求所谓的成功(追求到了又如何?紧接着是下一个目标?无休无止?),而是寻找到那一处可以安顿灵魂的居所(所谓的成功仅仅是找到人生意义,水到渠成的副产品)。

        探索真理,只是为了说服自我。正如奥勒留所说:“人不是被事物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意见困扰。”根据ABC情感模型:

        A:事实---》B:观念---》C:情绪

      (A是我们经历的事情;B是我们对这件事情的理解,是我们的观念;C是我们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产生的情绪反应。)

        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很难影响A(事实),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改变B(观念),B(观念)能够直接影响C(情绪),而C(情绪)则直接影响到我们的生活质量。所以,通过改变B(观念),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我们怎么才能改变B(观念)呢?这就需要我们经常省察自己的人生。苏格拉底说:“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得”,意义便在于此。经过省察,可以更好地把控自己的人生,而不必再向命运唯唯诺诺,于无声处独自呐喊,更不必让现实肮脏了自己的灵魂,因为:让自己的灵魂变得邪恶,才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而那最美和最容易的解脱,不是试图阻止别人的言辞,更不是想方设法进行逃避,而是把自己培养成好的。其中,最紧要的便是关照好自己的灵魂,寻找到一条更有意义和更有效的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自我”的核心是灵魂,任何人只能对自己的灵魂负责,人也只能通过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来过有意义的生活。“无知之知”的智慧都是针对“自我”的,也就当然是“人之为人”所必需的——没有了自己,还谈得上什么生活?如果对什么是“真的好”认识不清,那么自己的选择也只能会“并非好”。究竟什么才是好?苏格拉底从未回答,他只是让我们以此为发端,通过否定性认知来反思和鉴别什么是不好、什么是虚假,以此来鼓励人们过上并不怎么糟糕的人生以及正当的生活。

        毕竟,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苦难未必是坏事,要看正在经历的人有没有勇气直面,有没有思想凝结,有没有智慧解脱。

               

                              2019年1月26日

省察人生 关照灵魂|书评:(古希腊)柏拉图之《苏格拉底的申辩》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省察人生 关照灵魂|书评:(古希腊)柏拉图之《苏格拉底的申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