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我所理解的王尔德(四)

小说以道连自杀赎罪的方式再一次展现了王尔德对于艺术与道德的充满矛盾的看法。诚然,王尔德在世人眼中正如波得莱尔笔下浪荡公子的形象,王尔德是爱着自己的特立独行并引以为豪的,他相信,个人主义的骄傲只有通过被社会谴责的行为才能达到极致。他曾经不顾历史背景直接引述路德的名言“勇敢地犯罪吧”,他是唯美主义的勇敢实践者,成就了“唯美主义使徒”的名声。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在王尔德宣扬要成为唯美主义的殉道者的同时,他也曾对“唯美主义的恶之花”投去怀疑的一瞥。小说中的画家贝泽尔虽然出场不多,但他的言行正是王尔德对自己心目中的自我形象的写照,从某个角度而言,贝泽尔正是代表了王尔德的道德立场——在艺术杀死道德之后,艺术也将为其陪葬。换言之,在王尔德的心目中,道德仍是自己的信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从深处》中,王尔德曾经多次提到“恶莫大过肤浅,无论什么,领悟了便是”,在经过将近两年的自我反省之后,王尔德意识到,自己唯一的错误就是把自己局限在那些以为是长在园子向阳一面的树当中,避开另一边的幽幽暗影,最终却被迫轮番将失败、羞辱、穷困、悲哀与眼泪一一尝遍。

现实中的王尔德无法像道连一样捅死肮脏的灵魂,他能做的是在上帝面前忏悔自己的过错,他宽容了道格拉斯对他造成的一切伤害,这实际上是放过了自己,他跪倒在地,以最谦卑的姿态,双手捶胸,将一生的罪孽和盘托出,以期望得到灵魂的净化。

在将肉体的降格转化为灵魂的精神升华之后,王尔德终于能够简简单单、自自然然地说,自己一生的转折点有两个:一是父亲送我进牛津,一是社会送我进监狱。[12] 123前者使他出尽风头,走上人生巅峰,尽享人生的欢愉,而后者却使他跌落谷底,看清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并获得真正的安宁。

“闻名遐迩与臭名昭著不过是一步之遥”,这句话用在王尔德的身上的确是再贴切不过。亨利之于道连的意义犹如道格拉斯之于王尔德,当他们的自我逐渐向本我发展之际,便是离堕落的深渊更近一步之时。而不断诱使他们的,是对于艺术和美的欢愉和流连。贝泽尔的训诫犹如社会对王尔德的审判,在痛苦的沉思之后,王尔德终于看清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将内心尘封的“贝泽尔”释放出来。此时的王尔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唯美主义的殉道者。

王尔德的一生是绚烂的,可以形容为一部充满无数矛盾的悲喜剧,喜欢他的人认为他是千年难遇的天才,是唯美主义运动的活标本,厌恶他的人将其贬得一文不值,将道德腐化,荒淫无度看作是他的标签。艺术与道德是王尔德始终存在的矛盾,一方面,他狂热地去追求精致的艺术,另一方面,他又为道德的堕落而感到不安。然而正如小说的序言中写道“邪恶与美德是艺术家艺术创作的素材”,尽管我们无法否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几乎是与他对罪恶的兴趣同步发展的,但我们更应该看到,内心深处的王尔德并非是随心所欲,无视道德的人,贝泽尔的灭亡可以从侧面反映他对艺术的疯狂追求,将艺术融为生命,然而罪恶毕竟是罪恶,再精致的艺术也必须受到严酷的惩罚,道连的死是艺术的灭亡,但更是全新的艺术的新生。自我省察的窗口始终伴随着整部小说。当亨利代表的“本我王尔德”将道连所代表的“自我王尔德”拉向深渊且几乎已经成功之际,道德的力量还是驱使着作者王尔德亲手将自己深爱着的道连毁灭。《从深处》是王尔德辩白最确凿的证据,在幡然醒悟之际写下的每一个字句都发自肺腑,无限真诚。当他真正心怀谦卑,降低姿态,越过悲怆的鸿沟时,他所拥抱的,才是真正的自我,这才是一位伟大作家应该有的样子。关于王尔德,再多的评价都不如他留给自己的标签——“臭名昭著的牛津圣奥斯卡,诗人,殉道者”。

【无戒365训练营第58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58我所理解的王尔德(四))